幾個月前有位老闆說他住的地方信號不好,筆記本上網很慢,手機刷個視頻也是斷斷續續地,問筆者應該怎麼辦。由於他那房子筆者去過,是按宿舍規格來裝修的面積又大房間又多,使用的人員以及設備又不少,關鍵是他還住在最裡面那間。筆者是建議買個無線路由AP做中繼,省錢又省事兒。不過他鐵了心認為是無線路由器的問題,問筆者這臺路由器多少錢,筆者看了下和他說大概也就二百來塊錢,這下他更加篤定是路由器的原因。沒辦法只好推薦了一款將近七百塊美國的牌子網件路由器,和他說測試使用兩天不行就退貨。
安裝使用了兩天後問他怎麼樣,他說效果和之前差不多,筆者就和他說不行的話就退貨吧,估計是他面子在作祟說不用退了,不過讓筆者幫忙把新買的路由器放在他房間內當中繼使用。前幾天遇到他的時候又在念叨這事情,筆者心想這不是你決定要的麼,估計他多少還是覺得這錢花得不值得。
言歸正傳,為什麼換了一臺雙核處理器的無線路由器信號還是這麼差呢?無線路由器的「穿牆能力」也就是發射功率,是依據天線數量的多少還是路由器價格高低決定的呢?其實是根據無線路由器的發射功率大小來決定的,你的設備發射功率越大信號就越強,發射功率小信號就差。另外無線路由器的信號跟天線的數量其實是無關的,這是廠家慣用的伎倆,讓我們覺得天線多就是信號好,有些拆開你會發現其中幾條根本沒有接在主板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點,很多價格比較貴的無線路由器天線沒那麼多,有些甚至採用隱藏式的。
但是還有最重要一點: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無線路由器的「穿牆能力」也就是發射功率,不得超過100mW(MW為兆瓦,mW為毫瓦),因為超過這個數值的話,無線發射的信號輻射可能會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所以在市面上能買到的路由器其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有些是額定功率,還有少部分的發射功率是可以調節的。
可能小夥伴們會問,不是還有5GHZ的頻段嗎?我們要明白無線路由器5GHz頻段是使用802.11ac無線標準,2.4GHZ頻段是使用802.11n無線標準。5GHZ和2.4GHz頻段的區別說白了就是2.4GHz穿牆好但網速慢,5GHz穿牆能力差但是上網速度5G快。
大家應該最常聽到對於無線信號的抱怨就是信號太差,只有一格信號,或者說無線信號滿格,速度很快。一般人衡量信號強弱就是看手機屏幕上或者筆記本上的WIFI信號格數,但在wifi測試軟體中是用射頻信號的功率dbm來計算WIFI信號強度的,dbm單位表示相對於1毫瓦的分貝數。從下面的分析圖就可以了解到,測試到的dbm單位值都是呈現負數的,比如負值數-30信號就比-60的信號好。
小夥伴們可以在家裡測試下各個位置的信號是什麼樣的,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調整。
我們還可以通過wifi信道檢測到周邊的無線信號在哪個頻段居多,然後就可以手動設置自己的wifi信道,通過切換信道可以避免與其他人的wifi信道重疊。信道打個比方說就和高速路的行車道一樣,如果大家都拼命擠在第二和第三車道上,那車速肯定是提不起來的,這時候我們就要變道到超車道上,速度才能提得起來。同樣道理wifi信道重疊的話會導致大家相互幹擾影響網絡體驗。
有不少朋友從臺灣或者外國帶過來的路由器感覺信號覆蓋能力會更強,查詢了資料發現我們臺灣地區銷售的家用無線路由的功率要求是小於320mw,而美國銷售的家用無線路由的功率要求是小於200mw,不過筆者知道網件很多的路由器都可以刷梅林固件,刷完系統後就可以調節功率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試下,不過提醒下刷機有風險,失手了可別讓筆者背黑鍋啊!
最後說下無線路由器的安放問題,如何安放也是一個關鍵。大多人都會把路由器放在電視機櫃裡面,有些甚至於放在弱電盒內,這些都不是理想的位置,有條件的最好是安放在電視機上方的置物架上,或者是立式空調的上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小夥伴們覺得誰來背這黑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謝謝!
無線網絡設置好了,拿起平板就追劇,下一篇關於平板電腦的,歡迎各位閱讀。
本文系百家號"IT先生的夏天"的原創文章。
此帳號保持經常更新,可添加關注,如有類似問題或不同觀點可一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