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2021屆秋季校園招聘火熱來襲
四大研究領域
60+科研團隊
200+正式崗位空缺
…
識「材」納賢 職等你來
宣講日程
01 寧波材料所 【空中宣講會】
時間:9月23日早上10:40
網址:請添加下方任意二維碼入群,網址生成後及時通知
02 西北工業大學 宣講會【現場】
時間:9月24日下午 14:00-16:00
地址:友誼校區 階5
03 西安交通大學 雙選會【現場】
時間:9月25日 9:40-15:30
地址:創新港校區 涵英樓前南廣場
04 重慶大學 宣講會【現場】
時間:9月27日 下午15:00-17:00
地址:A區主教105
05 電子科技大學 宣講會【現場】
時間:9月28日 14:30-16:00
地址:清水河校區立人樓B102
06 四川大學 宣講會【現場】
時間:9月29日 14:00-15:40
地址:待通知
...
更多招聘信息
關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招聘」公眾號
招聘領域
01
新材料
稀土磁性材料、非晶軟磁材料、柔性磁電材料、低維磁性材料、海洋新材料、海洋環境功能材料、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先進能源材料、增材製造材料、功能薄膜與智構器件、量子功能材料、先進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等
02
新能源
光伏技術、儲能技術、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能源與環境催化技術、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等
03
精密製造與控制
製造信息技術、複合材料製造與裝備、功能器件製造與系統、極端製造工藝與系統、機器人與智能製造裝備等
04
生物醫用材料與工程
體內外診治材料與技術、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智能醫學技術與系統、生物醫學應急技術與裝備等
招聘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無機化學、數學、計算機、光學、電子信息、生物醫學工程等相關專業。
崗位要求
特聘青年研究員
取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一年之內,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
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0歲
一般應在國際一流期刊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文章3篇以上
優秀博士後
取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一年之內,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
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2歲,在相關領域已經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
博士後
取得相關專業博士學位,35周歲以下
良好的國內外教育背景,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科研助理
取得相關專業碩士學位
良好的國內外教育背景,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
薪酬待遇
特聘青年研究員
博士後
應屆博士畢業生特色培養機制
科研助理
申請流程
點擊「閱讀原文」
登錄招聘系統
(https://recruit.nimte.ac.cn/)
填寫投遞簡歷
專業面試
註:面試採取現場/視頻面試,具體以郵件通知為準。
相約CNITECH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寧波材料所)成立於2004年4月20日,是中科院在浙江省成立的第一個直屬研究所。內設新材料、新能源、先進位造及醫學工程四大研究領域。經過16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人為本」、「五位一體」基礎上科研技術鏈、材料應用鏈、人才培養引進鏈三鏈融通的創新生態。
著力打通創新鏈條
「 基礎研究|工程研發|產業應用 」
致力培育創新生態
「 以人為本|五位一體|三鏈融通 」
全球引進人才隊伍
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相輔相成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建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各類員工1000餘人,其中海外引進的科學家超過35%;在學研究生1200餘人,在站博士後130餘人。
聚焦方向 凝聚團隊
「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 」
圍繞四大領域,十六個科研方向,打造了60餘個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其中:1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科學院國際創新團隊,3個科學院交叉創新團隊,6個浙江省創新團隊,19個寧波市3315創新團隊。
推動建設重點平臺
面向國家|服務地方|產研結合
國際合作遍布全球
|全球人才|本土創新|
與全球160個大學/科研機構、15個國外企業開展交流合作,籤署各類協議200多個;承辦中國科學院與澳大利亞兩院學術研討會(2015)、中國科學院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雙邊會議(2018)等重大國際會議50餘次。
依託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和完善的支撐條件,充滿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寧波材料所已取得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承擔政府和產業界項目超過400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科技一等獎、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優秀單位等獎勵20餘項。近三年平均每年發表優秀論文700餘篇,申請國際國內專利500餘件,授權國際國內專利300餘件。2017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發改委雙創示範基地,2020年入選科技部海外引才引智示範基地。
未來的寧波材料所將緊緊抓住新時期發展戰略機遇,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完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業對接」功能架構體系,以園區功能架構擴展與裝備平臺建設為抓手、以發展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機制築生態、以事業聚人才,努力建設具有一流人才隊伍、一流政策環境、一流成果產出、一流科研創新平臺、一流學科競爭力、一流自我發展能力的國家科技布局和引領區域創新驅動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科研機構!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