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提起「央視天團」的主持人們,一向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前幾天,主持人們在綜藝中聊天時,被大家稱為凡爾賽現場。張蕾說到高考,說自己是藝考第一名,而尼格買提也是一樣。康輝則說了一句,誰不是第一。
網友在說主持人們是「老凡爾賽」的同時,對他們是藝考生這個事兒也非常好奇。提起藝考,大家印象中都是以表演為主的專業。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不是只有表演才是藝考的唯一專業,它只是藝考的一個小方向。
實際上,藝考專業主要有七個大類。比如音樂,美術,舞蹈這些不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專業,都是需要通過藝考來獲得資格認證的。
還有管理,理論和公共關係學這樣對口比較寬泛的專業,在藝校裡也有相關課程開設。大家平時接觸到的高檔賓館服務員,就有可能是公共關係學專業的藝考生。
而播音員則是廣電,影視,戲劇類專業的藝考生,同專業還有導演,攝像等方向。當然也有戲劇文學這樣偏理論的方向,可以說涵蓋面非常廣。
近期各大高校已經開始陸續發布藝考招生簡章,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談談藝考各大專業方向的具體發展和就業前景。
1.音樂,美術,舞蹈類專業
平時大家最熟悉的藝術類考生,主要是音樂、美術、舞蹈。很多家長或孩子都接觸過特長生這個概念,除了體育,基本上就是琴棋書畫之類的藝術生了。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鋼琴家郎朗,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藝考生。當年郎朗的父親為了能讓郎朗到北京參加藝考,也是付出了很多,才有今日的成績。
不過如果要考這一類的專業,而且想去好學校的話,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訓練。像郎朗當年就是在高強度的訓練及父親嚴苛的教育下,才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學習。
而美術類專業比較好的學校,應該是央美,舞蹈類院校則是北舞。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中小學教師,雖然薪資不高,但重在穩定和輕鬆。
此外,近年來各省高考開始側重藝術類專業,所以未來相關教師的待遇可能會更好。
2.廣電,影視,戲劇類專業
廣電、主持、表演類專業,大家最熟悉是表演,因為平時看明星,科班出生的大多數都是藝考生。
比如影視圈四小花旦之一的關曉彤,雖然從4歲就開始拍戲,但依然要過藝考這一關。其90分的專業成績在當年名列北影第一,讓不少人感嘆學霸影后實至名歸。
廣播、主持等專業大家可能會以為是統招,實際上也是藝考的一部分。就像前面說的央視的主持人們,也都是通過藝考選拔的。
最出名的影視院校莫過於北影,它被譽為業內的清北。學校畢業生主要是在大電影廠熬資歷,一步步發展。雖然前期摸爬滾打十分艱苦,但一旦出名也就是不愁吃喝,可以說風險與收益並存。
當然,北影也有一部分畢業生是到各地電視臺或廣播電臺供職,薪資有保障。也有從事模特或主播之類的工作,靈活性很高。
3.管理,公共關係學,理論類專業
管理、理論、公共關係學,這些都是大家不太熟悉的名詞,而且看起來和藝術並沒有什麼關係。
不過這些方向都是藝術構成的一部分。比如電影中經常提到的製片人,就是管理類專業。而且其優勢就是報考時題目相對簡單,準備的時間可以短一些。如果在形體上比較吃虧,也可以當做文科的一個分支來學習。
以管理類專業為例,國內最好的高校應該是中國傳媒大學了。官方資料顯示,中傳藝術管理專業的學生每年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可以說基本不用擔心找工作的事情。
這些學生主要身份是經紀人,也就是負責明星日程活動安排。有鑑於國內造星活動越來越多,投入也越來越大。因此雖然經紀人工作十分忙碌,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由於培養模式的差異和專業課程的側重,藝考和普通高考還是有一些區別的。相較於競爭十分激烈的高考,藝考更適合以下兩類考生。
1.有一技之長,而且想在這方面有所發展的
高考生必須學好文理綜,而藝考生也得學好體音美。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沒有一技之長的學生是無法通過任何考試的。
所以在選擇藝考前,最好先了解自身是否滿足相應的標準。高考生刷卷子,藝考生練技術,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
此外,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畢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藝術的道路是十分艱苦的,因為它更加注重天賦,而且獲得回報的周期也非常長,需要有一定的毅力與耐性。
只有當考生認定自己將在藝術方面有所建樹,才能在坎坷的道路上愈挫愈勇,最終獲得他人的青睞與讚許。
2.文化成績不夠好,想要另闢蹊徑
很多家庭之所以選擇藝考,主要還是看中藝術類專業提檔線比較低。
確實,相較於熱門專業動輒五六百的分數線,藝術類專業對成績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有時剛過二本的成績都可以選擇一所不錯的藝校,因此對於那些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就可以通過藝考來進入名校。
比如前段時間特別火的清華美院學生,就是在畢業典禮上自詡清華校友。雖然大家都知道美院學生無法和高考狀元相提並論,但也不能抹煞其清華的名頭。
當然,好的藝術類院校和專業所需要的文化成績也不低,現在基本都是高考一本線左右的成績了。
而且藝術類的就業和普通專業有所區別,所以在選擇前還得考慮清楚。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臺籤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