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多關愛,治本良方
「咚咚鏘,咚咚鏘……」在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潘家浜村,正在文化匯演排練的村民中,有好幾張稚嫩的臉孔。
其中有一人叫小陳,18歲,初中畢業。「剛畢業那段時間我玩瘋了,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是村裡把我管住了。」小陳記得,有天晚上,村裡正放電影,他和幾個朋友嫌沒意思,就聚在一起抽菸。村支部書記毛銀橋走到他們跟前說:「叫你們參加義務巡邏隊,高興不?」小陳加入後,就完全變了一副模樣。
「村裡有10多名跨出校門或即將跨出校門的青少年,如果長期無所事事,就容易『變質』。」毛銀橋說,通過鼓勵這些青少年參與村裡組織的各項活動,能夠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在秀洲區,還建有閒散青少年管理信息庫,以團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聯合各部門對閒散青少年開展分散教育及綜合性教育,引導其參與社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同時,創新網絡虛擬社會中青少年的引導動員機制,利用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教育、引導、動員青少年加入志願者隊伍,定期開展特色服務。
對閒散青少年問題作過專項調查的全國政協委員黃先明認為,因人施教,把親情關愛、心理疏導、傳統文化和職業教育作為解決閒散青少年問題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不僅能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也是預防和遏制閒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
這方面,在我省其他地方也有不少探索。這些年,全國共有20多個城市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青少年群體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試點城市,舟山是我省唯一的試點城市,試點方向主要面向閒散青少年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
為構建閒散青少年服務管理和預防犯罪工作體系,舟山通過專題走訪,先後兩次對閒散青少年開展摸底排查,建立相關資料庫,進行實時動態管理。同時,依託網際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平臺,採用「網上交流、網下互動」的方式,通過以網格為單位的300多個QQ群和全市230餘家青年網絡組織,進一步引導和服務閒散青少年,並實行團幹部、義工與閒散青少年結對。此外,相關職能部門也在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自主創業和搭建就業服務平臺方面為他們提供幫助。
「很多社會閒散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春天,卻給人深秋的蒼涼和飄零之感。但只要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再堅硬的冰山也能化出涓涓淨水,並最終匯成歡樂的河流。」有專家呼籲,社會、家庭,對這些孩子多些關愛和理解,給他們扭曲的心靈輸送些溫暖和安慰,促使他們迷途知返,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
專家觀點
杭州師範大學全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主任李安:重視和解決社會閒散青少年問題,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對青少年加強教育,使他們通過不斷學習,增加良知,樹立信心;另一方面,要把那些走出校門、無法再升學的青少年納入繼續教育體系,給予更多關愛和照顧,幫助他們增強謀生能力,引導他們走正途。(記者 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