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和理想教育是中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

2021-01-07 遠山明月

玲玲是我妹妹的小女兒,今年讀高二,昨天在朋友圈是看到玲玲她們學校有個女生秦彭姓女生自殺了。我在微信裡向玲玲求證:這事是真的嗎?

讓我沒想到的是,玲玲對此看得很淡,自殺的秦同學與她很熟,學習成績也挺好,就是太要強了。

我感嘆道:「真的好可惜,花一樣的年紀,居然會自殺。」

讓我吃驚的是,玲玲居然倒問我:「女生自殺有什麼稀罕的?」

我問她:「你怎麼看這事?」

她說:「高中壓力大,女生想自殺的自少也有60%以上,之所以她們還活著,只不過缺乏自殺的勇氣而已。」

按下來,她跟我聊了看法,說實話,真的嚇到我了。

以下是玲玲的原話:「高中生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沒什麼感覺,進高三後,壓力就特別大了。第一個壓力,就是高考分數,能否考什麼大學;第二個壓力,就是進大學家裡送不送得起的問題,一般的大學每年學費都是上萬元,加上生活費等開支,每年都在兩萬元以上;第三個壓力,就是將來就業問題,投入這麼大,會否有好的結果,每個家長送孩子讀大學都希望有回報的。

就自己來說,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很小的時候就是爺爺奶奶帶。與父母之間沒有什麼感情,而且父母總是幾年回來一趟。自己的感覺中,父母就是錢,錢就是父母。即使跟父母有機會接觸,也形同陌路,少說話的時間。偶爾在一起聊兩句,也會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不歡而散。

父母對我的讀書,雖然沒明確反對,但是能讓人感覺到,一點都不支持。就是要點生活費,都像是在乞討。我也理解他們,打工掙錢不容易,處處節省,可是他們總覺得我花冤枉錢。有時,我自己也看不見將來大學畢業能怎麼樣,是風光,還是平庸?我看不到希望,我甚至感覺沒有什麼未來。

你說,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女孩子,死了是不是就解脫了?

但是,我沒有死的勇氣,我要活下去。在我們學校,許多女生談錢,眼裡只有錢,只要男人有錢就可以跟他走。不少女生都打過胎。我瞧不起她們,但是,我不知道我到底還能堅持這種清純多久?有人說笑貧不笑娼,在我們學校,表現得比較突出,女生也沒有了羞恥感。在許多男同學和老師眼裡,也好象見怪不怪了。你說,這個是悲哀還是進步?

壓力大,還有來自學校方面的。一個女同學,因為在下課的時候吹了聲口哨,學校主任居然馬上把她拉扯到校長辦公室,要開除她。罵她將來進入社會一定是渣子中的渣子。班主任擔保留下了這個女生,但是在學校主任的堅持下,在學籍檔案裡記了處分決定,在全校廣播通報處分決定,同時向學生所在戶籍公安機關發了處分通報函。

我們這些高中生,就是在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家長,這樣的社會環境生活,先不說能培養什麼國家棟梁之材,就是培養一個有用之才,培養一個正常的人,都難啊。

面對這樣的學校,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能怎麼樣呢?雖然,不願去學校,不願回家,但是我又能去哪兒?或許,死才是歸屬吧!

我和我的許多同學一樣,有死的心,沒有死的勇氣。我們都在觀望。我的中國夢就是希望國家能多多關注我們高中女生的生活狀況,給我們希望,給我們未來。」

晚上,我又通過一些親戚朋友,找了幾個不同城市的高中女生聊及此話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些高中女生的想法都十分相似。究其成因,我覺得,一是父母的教育方法,或者是缺乏必要的溝通;二是學校老師素質和修養不夠,對孩子也是「應試教育」那一套;三是社會的偏見,只關注「狀元」,而沒有關心「人」。

現在的高中生,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建設國家的核心力量,如果她們的思想如此消沉,我不敢想像,國家的未來將會怎樣。因此,我想大聲呼籲:我們的國家要認真研究這一現象,信仰和理想教育是中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這一點必須加強。

相關焦點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於漪寄語道:「我從教的準則是: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要鍥而不捨,堅韌不拔,奮勇前進!」在崗位上踐行理想,在行動中書寫信仰,於漪用68年從教生涯為這句誓言寫下生動註腳。開設公開課近2000節、培養三代特級教師、著述數百萬字、「教文育人」「德智融合」等主張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被譽為「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尤其青年教師要抓住時代機遇,傾心、醉心教育事業,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創造我們新時代的教育輝煌,恩澤莘莘學子。」於漪寄語道:「我從教的準則是: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要鍥而不捨,堅韌不拔,奮勇前進!」在崗位上踐行理想,在行動中書寫信仰,於漪用68年從教生涯為這句誓言寫下生動註腳。
  • 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記者吳振東)「我總是會想起曹操《短歌行》裡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作為老教師,我對教師隊伍中的優秀者、傑出者始終心懷感激、不斷思念、無盡崇拜。」
  • 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人民教育家」於漪寄語青年教師: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記者吳振東)「我總是會想起曹操《短歌行》裡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作為老教師,我對教師隊伍中的優秀者、傑出者始終心懷感激、不斷思念、無盡崇拜。」
  • 李德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信仰教育
    大學生是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對象,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當代大學生教育的全過程,將馬克思主義融入大學生信仰教育之中,用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和普遍真理去影響學生、指導學生、引領學生,在大學生科學信仰形成過程中充分發揮科學理論的導向功能,促使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逐步形成。
  • 理想、信念、信仰在價值觀中的地位及其意義
    理想、信念、信仰是處於支配地位的核心的價值觀念,所以,人們的理想、信念、信仰是人們的價值觀的集中表現。○理想、信念、信仰是居於支配地位的、核心的價值觀念,是價值觀的集中體現,這就決定了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設的核心,是造就「四有」新人的根本保證,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對人們深入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 中組部: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
    原標題: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   人民網北京7月20日電 (記者盛若蔚)日前,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加強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導和幫助幹部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 歷史的中學:理想的中等教育,是全人格的教育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理想的中學已經不需要虛構,不需要想像,它們曾經存在過了,在不太遙遠的歷史中,在20世紀前半葉。南開中學、北京師大附中、揚州中學、春暉中學、天津耀華中學……還有許多並不知名的中學都是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學。」
  • 明道中學:前樹人校長波波「私人定製」的教育理想!
    最後,附上張建波校長對明道中學的闡述和個人的教育思考。教育的本質是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教師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古語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很慶幸,我擁有「人師」團隊:一年多來,我們的團隊群策群力,我們一起探索教育的規律,一起精心設計美好的課程,一起規劃美好的明道生活!
  • 他心中,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育
    2020年9月,天府中學將迎來她的第一屆學子,學校籌備工作進入倒計時。關於這所略帶神秘又被關注的學校,我們給陳東永校長布置了一個特別的勞動節作業,說說他心裡的理想學校,說說他心裡的「天府中學」。但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典籍裡,關於好的教育,關於教育本質的論述,我們從未發現這些字眼或類似言說的任何影子。還有那些偉大的學校,無論是帕夫雷什中學、夏山學校,還是南開、育才或春暉,言及學校或教育,他們從不這樣說話。
  • 推薦 | 名校長的重要職責:凝練學校教育哲學
    學校教育哲學是一個舶來語,它不是一種學科意義上的教育哲學,而屬於一種觀念層次上的教育哲學。雖然對學校教育哲學的概念存在分歧,但一般人們都認同: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共同體的教育信仰。所謂教育信仰,「是指人們對教育活動在個體和社會發展中的價值以及實現方式的極度信服和尊重,並以之為教育行為的根本準則」【4】。信仰必須以一定的觀念為基礎,信仰與觀念的結合就形成了信念。
  • 考教資的同學看過來,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重要考點方向和分值
    前面的文章給大家講解了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應考技巧。大家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今天接著給大家深入談一下科目二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重要考點。(鑑於篇幅和大家的時間精力,所以只選擇了部分內容來講解。)從上圖中可以看到科目二的八個模塊考題類型和分值都是不同的。
  • 200418良華日誌:因教育史而有教育信仰
    早餐之後繼續關注中國的和樂文化。2. 回復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朋友關於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的問題:你們設計的課程整體框架挺好的。唯一的建議是:除了開設教育哲學類課程,最好增加教育史學,具體包含三門課程: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教育電影與小說,中外教育考察。加強教育史學是讓學員建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的重要途徑。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於是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信仰危機」的問題。  其實,我們的信仰教育是不缺乏的。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一直都在接受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信仰教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多元化,信仰選擇也日益多樣化,這些都使青年人眼花繚亂,茫然失措。而我們信仰教育的方式少有改變,還是過去傳統的灌輸方式。
  • 【最美教師】蔡朝暉:把教育當做自己的信仰
    ,他把教育當作了自己畢生的一種信仰。也正是因為信仰教育所以他才會說:「做了二十九年教師,值了!」;也正是因為信仰教育所以他才會說:「只有教不好的學生沒有教不好的老師」。當他把自己和家庭都拋在一邊,心裡只有學校和學生的時候,這到底是一種光輝還是一種冷酷呢?我想,我只能用信仰二字來回答這樣的質疑,這種信仰超越了他的生命本身。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實性、科學性和人民性
    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現實性直面現實,深度追問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圍繞現實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始終堅持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高度統一,這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所持守的總原則,也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魅力和精神魅力永不衰竭的秘密所在。當代中國最大的現實,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91歲於漪寄語青年教師:我們的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於漪上了2000多節公開課,發表600餘萬字的論文專著,許多重要觀點被教育部門採納,1997年出版並不斷再版的《語文教學談藝錄》一書成為很多語文教師的必備書籍。去年9月,她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於漪在今天的成立儀式上說,我個人力量是微小的,而祖國教育事業需要千千萬萬偉大教師。從理想境界、高遠目標而言,我們需要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的教師,立德樹人、譜寫新時代教育的新篇章。
  • 91歲於漪寄語青年教師:我們的理想就在崗位上,信仰就在行動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攝於漪從1951年走上教師崗位,從上海首批語文特級教師到班主任、校長,一直奮戰在教育教學第一線。於漪上了2000多節公開課,發表600餘萬字的論文專著,許多重要觀點被教育部門採納,1997年出版並不斷再版的《語文教學談藝錄》一書成為很多語文教師的必備書籍。
  • 專訪丨周遠生:差異化教育理想的「追光者」
    目前,周遠生既是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的副總裁、上海新紀元教育發展研究院的院長,同時也擔任集團的重點項目——濰坊新紀元學校的校長。在集團高管、教育研究者和校長的多重身份之間的自如切換,讓周遠生的教育理想和實踐日益枝繁葉茂。
  • 懷特海《教育的目的》,只能是「教育理想」嗎
    03教育應對的是人的思想 最理想的教育取決於若干不可忽視的因素,例如教師的才能、學生的智力類型、學生的人生理想、學校周邊環境提供的教育機會,及其他諸如此類的因素。這就是統一的校外考試如此有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