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光電淡化TCL 內外消化產能各佔一半

2021-01-21 安青網
華星光電淡化TCL 內外消化產能各佔一半

2012-04-17 16:15:38   來源:中安家電    

【摘要】

北京時間4月16日消息,投資245億元的華星光電8.5代線液晶面板目前正處於良品率的艱難爬坡期。除了解決面板產量和良品率的問題,按華星光電

北京時間4月16日消息,投資245億元的華星光電8.5代線液晶面板目前正處於良品率的艱難爬坡期。除了解決面板產量和良品率的問題,按華星光電消化面板產能5:5的內(TCL自身)外(其他彩電品牌)比例,華星光電正考慮淡化母公司TCL品牌的色彩,獲得其他整機品牌的信任。

艱難爬坡期:9個月內產能提高2.5倍

「245億元的投資是TCL成立30年來最大的一個投資項目。」 對於華星光電在TCL集團的位置,其總裁賀成明向騰訊家電錶示,「TCL輸不起。」

也正是作為TCL集團舉足輕重的項目,TCL縮短了華星光電的量產進程,從2010年3月打樁到量產,相比行業周期18-24個月的時間僅用了17個月。

按華星光電計劃,2012年,8.5代線將計劃生產46英寸、37英寸、26英寸、55英寸的產品,實現10萬片的滿產能、良品率達到92%的目標。據賀成明介紹,截止到今年3月份,華星光電產能約4萬片,良品率85%。而由於處於爬坡期,目前產品尺寸僅為32英寸。

從3月到12月的9個月的時間內,華星光電產能將提高2.5倍。

產品出貨:內外消化各佔一半

「高世代面板線在近幾年內盈利不可能。」奧維諮詢(AVC)平板事業部副總經理李秋緯表示,按華星光電總投資245億元,10年期限來計算,每年折舊至少24億元,平均一個月需要2億元攤銷成本。」

華星光電的投入與產出未達平衡,「目前32英寸面板市場價格120美元,即使面板價格達到最高值150美元,每年按1000萬片來計算,銷售額為6億元也很難攤銷成本。」一位面板企業向騰訊家電錶示。

根據TCL最新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TCL集團同比下降85%,而歸結其原因之一是,華星光電處於生產爬坡階段,生產工藝技術正在逐步完善,且行業市場環境欠佳,一季度該項目產生較大虧損?

「華星光電去年共虧損了1.46億元,今年預計仍會虧損。」一位證卷分析師同時表示,華星光電虧損資金的補貼與京東方模式一樣,由當地政府來支持。

而華星光電也正試圖降低虧損的風險,其股權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早期華星光電是深圳市政府和TCL集團各個投資50%建立。」 賀成明表示,目前TCL佔55%,深超佔30%,三星佔15%。

除此之外,減輕虧損最重要的是增加產品的出貨能力。「華星光電滿產後將實現1500萬—1600萬片的產能。」李秋緯認為,僅靠TCL內部消化產能(包括TCL及旗下彩電品牌樂華、美樂)遠遠不夠。

據悉,三星入股華星光電後,華星光電承諾為其顯示屏提供ODM已開始兌現,5年之內,華星光電為三星ODM的供貨量將佔華星光電面板產能的15%。

賀成明同時向騰訊家電錶示,華星光電未來面板產能的消化將按5:5的內(TCL自身)外(其他彩電品牌)比例。

淡化「TCL」色彩

5:5的比例,被外界看作是華星光電有意淡化「TCL色彩」。

賀成明也並未否認這一點,他表示:「現在我們得力於TCL多媒體對我們強有力的支持,但帶來一個弊端是有了TCL的色彩後,其他客戶的認知度就會受到影響。」

而淡化TCL色彩正是來自華星光電主要競爭對手京東方的壓力。「京東方在原4.5代線、5代線、6代線上有了一定的客戶積累,可以直接將原有的客戶延伸至8代線,更為重要的是,京東方與彩電終端品牌沒有競爭關係。」北京群智營銷諮詢有限公司研究總監李亞琴同時認為,終端廠商對新線體的認知度也需要一段時間的考驗。

一位彩電企業向騰訊家電錶示出與華星光電合作的疑慮:一旦面板缺貨,華星光電在供應量上很難做到不去「偏袒」TCL。「與京東方的合作就沒有此擔心。」#p#分頁標題#e#

據群智營銷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京東方國內市場電視面板的出貨量佔比達6%,華星光電佔比達4.1%。「華星光電需要在短時間內消除國內彩電企業對其的疑慮,才能縮短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相關觀點

國內面板企業無論是華星光電還是京東方,都處於努力爬坡階段,全球面板仍處於供過於求的局面。那麼,國內面板企業的出路在哪裡?有哪些機遇是我們需要抓住的?

機遇一:分食者逐漸減少,市場容量仍處於上升趨勢

「中國的市場在持續增長,也是全球增長最快,去年達到4000多萬,今年預計4600萬,在中國加工的電視可能到了9000萬左右。另外,夏普、索尼等面板線都在收縮。前面幾年都沒有在投資,也沒有新的產能出現。這是國內面板企業的機遇。」

—華星光電總裁賀成明

機遇二:拓展產品的應用領域,著眼OLED面板開發

「首先,我並不認為國內面板廠商高世代的量產就意味著產能過剩。面板產業的供需環境瞬息萬變,技術更替速度非常快,下遊應用面也十分廣,而作為目前集中量產的8.5代線而言,其是可以廣泛經濟切割很多產品和尺寸,比如:平板電腦的9.7英寸,10.1英寸;筆記本的12.1英寸和13.3英寸,顯示器的18.5英寸、19英寸,以及電視面板的46英寸,55英寸等。這些尺寸是目前終端市場上的主流尺寸。雖然目前我們國內主要仍集中在生產電視面板,但未來還有更多尋求多樣化的空間。」

「其次,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來源外資廠商的面板比重約為96%;而隨著國內廠商的量產,到今年1~2月份這個比重下降到了90.1%,也就是說國內面板自給率從去年的4%上升到了目前的9.9%。而目前還僅生產32英寸單一尺寸,隨著未來生產尺寸越來越豐富,可以預計到年底國內自給率有望達到20%。」

「再次,國內面板廠商走向國際化的步伐也將要邁開:中國本身就是全球平板顯示產品的製造中心,包括外資品牌的製造基地也在中國,以前我們沒有面板前段的產能,所以製造能力主要集中在後端模組以及整機製造。隨著面板製造的本土化,這實際上是為產業鏈填補空白。當然對於外資品牌來說,對新產能認可和接受需要一些時間,但本土廠商擁有的成本、地域、物流和關稅等優勢將加速促成國內廠商與其他國際品牌的合作步伐。

「最後,著眼新面板技術的積累和布局:近年來,國外廠商對新面板顯示技術的布局和發展步伐在加快,取得了明顯的優勢,比如:三星在小尺寸AMOLED和可彎曲的AMOLED技術方面擁有明顯優勢。但這些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基於LCD面板製造工藝上進行改良和改造,因此國內的面板廠商目前的布局並不僅僅局限於現有的市場需求,而是可以著眼在未來2~3年的技術發展趨勢的變化。」

責任編輯:duyu123

關鍵詞: 產能 各佔 一半 消化 內外 光電 淡化 TCL 華星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公告]TCL 集團:擬發行股份購買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10.04%...
    目前各類型設備保養、使用正常。3、為配套生產,深圳華星所屬生產、辦公和生活的房屋建築物。以此項目結果為借鑑參考,目前華星已成功量產大尺寸節省 COF,提升模組產能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第 16頁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發行股份收購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10.04%股權項目.資產評估說明GOA產品。
  • 手機LCD屏幕依然在升級,華星光電推出2.4MM窄邊框屏幕
    華星光電傳來的好消息,LCD屏幕的春天看起來來了,因為華星光電現在已經研究出來了窄邊框的lcd屏幕,結合現在LCD屏幕可能會批量出現的屏幕下指紋設計,那麼LCD屏幕也許春天就來了?幾乎可以認為沒有邊框,也就是說未來可能的lcd屏幕都可以比肩iPhone11OLED 屏幕系列了,所以這樣至少可以讓很多喜歡LCD屏幕的人群高興,當然加上屏幕下指紋,基本都可以達到OLED 屏幕的水平,只是不能做薄,但是,至少可以看出未來還是LCD加OLED 屏幕的手機屏幕設計思路,但是現實就是LCD屏幕確實壽命比OLED 屏幕長的多,LCD是時間長容易發黃,OLED 屏幕容易燒屏,所以這是好事,當然tcl
  • 3年後京東方、華星光電、鴻海、惠科都投產後液晶面板如何消化?
    3年後京東方、華星光電、鴻海、惠科都投產後液晶面板如何消化?  未來二三年,隨著在建的京東方(武漢)、華星光電(深圳)、鴻海SDP(廣州)、惠科(鄭州)等10.5/11代液晶面板產線陸續投產,並全部量產,預估65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年產能將達到3800-5000萬片,這還不算8.5及8.5以下的液晶面板產線的產能,如何解決這麼龐大的產能呢?
  • 液晶面板行業重新洗牌,京東方華星群創光電誰將脫穎而出?
    當前,韓企瞄準高端面板市場布局新技術,然而新型顯示技術短期內無法替代LCD,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產能已居全球首位。三星退出LCO市場後,市場將會留下巨大的空位。面板龍頭京東方、華星光電與臺灣雙雄群創光電、友達光電在一直暗相角逐。疫情催化下面板行業面臨重組,市場重新洗牌後誰將勝出?
  • 1月全球液晶面板出貨排名曝光:京東方、華星光電包攬一、二名
    導讀:從出貨排名看,2020年1月份,京東方、華星光電分別以21.3%和14.5%的出貨面積份額,佔全球面板廠商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面積前二位;中電熊貓和惠科則分列第7、第8位。  據Omdia(原IHS)的研究報告,京東方、華星光電今年一月首次包攬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面積的前兩位。
  • TCL華星與三安半導體成立聯合實驗室 註冊資本3億元
    3月4日,TCL今日公布,TCL華星與三安半導體成立聯合實驗室。TCL華星與三安半導體共同投資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聯合實驗室,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億元,TCL華星出資佔註冊資本的55%,三安半導體出資佔註冊資本的45%。
  • 【澄清】TCL集團澄清:TCL華星大尺寸持續滿銷滿產
    小米成印度第一大智能電視品牌5.業內人士解釋為何近期的手機新品都是挖孔屏6.研調:8、12英寸代工產能趨滿,面板驅動IC供應恐吃緊1.TCL集團澄清8.5代LCD面板減產報導:TCL華星大尺寸持續滿銷滿產
  • TCL華星光電LCD 面板通過TUV萊茵顯示屏眼部舒適度認證
    武漢2020年9月2日 -- 2020年8月27日,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集團(簡稱「TUV萊茵」)向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簡稱「TCL華星光電」)的LCD面板頒發顯示屏眼部舒適度Eye Comfort Display (LCD)認證證書,表明該款面板產品在健康護眼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TCL華星光電錶示都是小意思
    但是,最讓機友和米粉感到意外的是,作為小米集各種大成於一身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在屏幕方面採用了TCL華星光電的屏幕。這讓不少粉絲感到疑惑「旗艦機怎麼會搭載一塊國產屏?這款屏幕素質究竟怎麼樣?」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以華星光電為代表的的國產屏幕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經處於全球領先的水平了,包括三星、蘋果等許多品牌在為自家的手機、電腦、品牌等設備採購屏幕的時候,會優先考慮採用華星光電這樣技術更成熟
  • 華星薄連明:高端手機屏生產正向中國轉移
    ,全球手機面板業的競爭已轉向「技術戰」,儘管目前高端手機屏仍由國外壟斷,但隨著投資160億元的華星光電三期6代LTPS(低溫多晶矽)液晶面板線動工,這一局面有望逐步被打破。  華星光電CEO薄連明9月16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高端手機屏的生產正向中國轉移。
  • 武漢:芯屏端網企業發力 華星光電、長江存儲TOP10榜上有名
    代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芯屏端網」企業,在專利申請方面集體「發力」,在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前10名企業榜單中佔了一半。報告顯示,武漢企業中,2018年發明專利申請超過百件的企業共有18家,同比增加3家,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分別排名第二、第三。
  • TCL華星光電液晶模組獲TUV萊茵Eyesafe顯示及硬體級低藍光認證
    全球領先的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集團(以下簡稱「TUV萊茵」)為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及其兄弟公司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統稱「
  • 【垂青】華星光電t7項目受深圳海關垂青;深天馬:依市場需求考慮...
    【垂青】華星光電t7項目受深圳海關垂青;深天馬:依市場需求考慮OLED產能從剛性向柔性轉換;大尺寸面板醞釀減產渡劫
  • 三星旗艦平板Tab S7首次採用中國產LCD屏幕:TCL華星光電供屏
    據了解,11英寸的三星Galaxy Tab S7首次使用了TCL華星光電的LCD屏;而12.4英寸屏幕的三星Galaxy Tab S7+採用的是三星自己的SuperAMOLED面板。而11英寸的三星Galaxy Tab S7則不同,變成了LTPS LCD面板,解析度2560x1500,120Hz,500nit亮度,276 PPI解析度。
  • 熱點解讀丨新型顯示: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能佔全球五成以上
    其中,廣東、安徽、四川三個地區產能規模最大,總體規模佔比逾六成。從產業規模來看,一方面,在區域集群協同發展之下,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產能規模已成為全球第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透露,2017年,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能達到9440萬平方米,成功超越韓國,位列全球平板顯示出貨量之首。
  • TCL集團:資源整合提高整體協同競爭力
    TCL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在惠州市投資建設TCL集團模組整機一體化智能製造產業基地--華星光電高世代模組子項目,總投資約96億元,其中TCL集團旗下子公司華星光電的全資子公司惠州華星出資78.45億元,佔比81.72%;集團子公司TCL產業園出資17.55億元,佔比18.28%。
  • TCL華星多款產品榮獲TUV萊茵硬體防藍光和Eyesafe Display雙認證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治福、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商顯事業部總監周明忠出席了本次線上全球發布會,與戴爾、惠普、聯想等企業代表一起,探討如何運用低藍光技術,為消費者視覺健康保駕護航。
  • 小米10華星光電屏版本與三星版本,真的沒有差距嗎?
    小米10發布會的時候,雷軍就說過,小米10以後將混用華星光電的OLED屏,但所幸的小米10 Pro用的還是三星屏。那麼國產華星光電的屏幕與三星的屏幕,真的沒有差別,它們之間很接近?自從小米10屏幕混用後,網上關於這塊屏幕的議論也多了起來,採用華星光電的小米10部分出現機身屏幕底部偏綠的現象,或者屏幕頂部有偏紅的現象,只是小米10自葫蘆屏之後的另一個問題。如果這種情況用戶,最好申請換貨除了,這並非是所謂的通病,它只是品控的問題。華星光電與三星還是有差距的,從色溫上看,華星光電屏幕頂部和底部色溫相差了500K,而三星屏幕的只相差100K。
  • 中國製造利好國產IT顯示器出貨量 TCL科技「產能+創新」深入布局
    然而激增的市場需求並未完全被供應鏈側消化,如面板行業受本身重資產投入、周期性等特點影響,至今供應側尚未能完全應對這一市場變化,面板廠商多是通過分配部分大尺寸面板產線產能來響應IT面板市場的增長。基於此IDC分析師給出預測,供給側產能緊缺的影響將延續至2021年,尤其是考慮到之後每個家庭預計都將增加購買PC的預算,PC出貨量和平均售價的長期走勢向好。因入場較晚,在IT面板領域如電競屏、監視器等專業顯示領域,中國顯示面板廠商普遍佔比較少。
  • 華星光電京東方崛起給友達奇美造成威脅
    友達光電最近敲響了面板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的警鐘。除了擔心中國大陸競爭對手的迅速 追趕外,友達也擔心商業秘密的保護問題。       在上個月中旬,這家面板企業在臺灣新竹區法院對公司負責開發先進技術的2個前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聲稱是他們洩露公司機密給他們目前的大陸僱主華星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