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貴州大山之巔的孩子,一支國內知名的搖滾樂隊,一場142萬人在線觀看的搖滾演唱會……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在這個夏季湊在一起會是什麼樣的反應?
通過短視頻平臺抖音的公益支持,在貴州省海拔最高的「雲上學校」——海嘎小學裡,孩子們組成的兩支搖滾樂隊和新褲子樂隊一起,舉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演唱會,圓了他們這個暑期最大最美的夢想。
兩年多前,吉他、架子鼓……對於生活在貴州貧困山區的龍嬌而言,還特別陌生。可如今,搖滾樂成了她和同學的「好夥伴」,無論悲傷與快樂,總有音樂相伴。
龍嬌就讀的海嘎小學,位於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因緊鄰「貴州屋脊」韭菜坪,被稱為「貴州海拔最高的小學」。
在這所海拔2600米的學校裡,語文老師顧亞和校長鄭龍帶著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組成了「遇」和「未知少年」兩支搖滾樂隊,目前還有樂隊正在籌建中。
顧老師把孩子們和音樂的故事傳到短視頻平臺抖音上,11名樂隊成員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
8月19日,抖音為孩子們在海嘎小學搭建了一個舞臺,11個孩子和國內知名搖滾樂隊一起,迎來了第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難忘的演唱會。
「這是我們見過最漂亮、最絢麗的舞臺。」孩子們說。
海嘎小學樂隊合影。受訪者供圖
一把吉他,一把貝斯抑或一個架子鼓能為鄉村孩子帶來什麼?
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走進了海嘎村。
八月末,夏淡,秋至。被稱作「貴州屋脊」的韭菜坪,山下還是夏日炎炎,山上的人們卻可以穿上棉衣了。
海嘎村曾是一類貧困村,當地的海嘎小學師資匱乏、校舍陳舊。
如今,「搖滾樂的種子」在這片高寒、貧瘠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為貧困山區孩子插上了夢想的翅膀。這裡的村民早已習慣,漫山遍野的紫色韭菜花海中,傳來孩子們歡快的歌聲。
「我家的門前有條河,它的名字叫做三岔河;我家的屋後有座山,它的名字叫做韭菜坪。白雲是我們的白色披氈,韭菜是我們的紫色衣裳。我們在這裡播種夢想,我們在這裡守候希望……」這首《涼山謠》,現在學校師生人人會唱。
時光退回到4年前,顧亞第一次來到海嘎小學,他覺得被校長鄭龍「忽悠」了。但幾年後想起來,顧亞覺得這是他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
「當時學校僅4個老師、10個學生,只有一、二年級,馬上就快要辦不下去了。」顧亞告訴記者。
「校長和我們幾個老師當時只有一個夢想,把海嘎小學打造成一所完全小學。」於是,校長領著幾個老師走村入戶,勸說家長讓孩子回到山上讀書。
那年開學,學校有了60多名學生。直到去年,海嘎小學才迎來了辦校幾十年來的第一屆畢業生。「這對我們意義非凡,我所帶的第一支樂隊就是這屆畢業生。」
也是那一年,這群老師奇蹟般地讓這所排名最後的小學,一下躍居全鎮前三,這讓家長們心裡有了底。現在,海嘎小學有12間教室、108名學生,已經是一所在鎮上口碑不錯的完全小學。
把音樂帶到山巔,顧亞當初並沒有這樣的想法。「畢竟,對於這樣一所招生都成問題的小學,先要讓它活下去。」回憶當初,顧亞嘴角有著一絲笑意。
顧亞從小熱愛音樂,又畢業於音樂專業,大學時組過樂隊,無論到哪總會背把吉他。剛到韭菜坪時,人生地不熟,音樂成了他排解寂寞的方式。
「每次我一彈吉他,孩子們就會圍過來,隨著音樂搖擺,我清晰地看到,他們眼裡有光。」這讓顧亞想起自己小學時第一次見到吉他時的場景。
「那時候我求了爸媽很久,才花了20塊錢給我買了第一把吉他。因為村裡沒人會彈,我全靠買吉他送的一本教程自學。」顧亞記那時候最大的願望,是有個老師能給他指導指導,可惜沒能實現。
在海嘎,顧亞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老師。
「後來有一次,校長拿著吉他和我一起唱了起來,我才發現,這大山上真是臥虎藏龍,他竟然又能彈吉他又能打鼓。」顧亞說,他和鄭龍一拍即合,並馬上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徵集樂器的消息。
顧亞當初的樂隊成員第一時間響應。緊接著,有了更多的社會捐贈。一開始是吉他、尤克裡裡和手鼓,後來有了架子鼓、電吉他、貝斯這樣給勁的樂器。現在,海嘎小學的樂器有200多件。
很多人問顧亞,音樂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顧亞回答:「幸福。」
「不是想讓孩子們將來成為職業音樂人,我始終告訴她們學習是第一位的,音樂只是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我希望今後她們在遇到成長的煩惱時,身旁能有吉他相伴。」顧亞說。
8月19日20:00,演唱會伴著顧亞創作的童謠《海嘎之歌》的旋律拉開帷幕,兩支少年樂隊先後表演了《歌聲與微笑》《童年》《平凡之路》《為你唱首歌》等歌曲,清亮的唱腔不時引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這是我見過最搖滾的演出」「孩子們真棒」……顧亞的直播間裡,也收穫了不少網友的暖心留言。
「老師們,能遇到你們太好了!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演唱會現場,孩子們突然對老師深情「告白」。記者清晰地看到,淚花在顧亞的眼圈裡打轉。
記者獲悉,在離演唱會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候,「遇」樂隊主唱晏麗興在一張平淡無奇的紙上寫下一首名為《遇》的歌:「因為遇見你,才使我變得更好,你給我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你曾多次對我們說要勇於嘗試,向著自己的夢想前行,因為遇見你!」
這首歌,樂隊的成員們都說好,紛紛表示,寫出了她們心底最珍貴的東西。
在海嘎小學的班級牆上,「未知少年」樂隊的鼓手黃玉梅寫下了自己的心願:「我希望能走出這座山。」
「因為走出這座山就可以不用做農活了。」黃玉梅調皮地向記者吐了吐舌頭。
樂隊裡,很多孩子有自己的樂器,但架子鼓太貴,黃玉梅沒有。可這並不影響一顆熱愛搖滾的心,在家裡,她常拿著鼓槌在合適的平面上敲打節奏。
「能有機會學鼓我就很滿足了,每次打鼓的時候都讓我覺得特別自由又霸氣。」黃玉梅說:「搖滾是個神奇又讓人感覺快樂的東西。」
為什麼樂隊裡都是清一色的女孩?「因為男孩吃不了苦,學兩天堅持不下去就走了。」說這話時,黃玉梅把頭昂了起來,她手上的繭子似乎在「訴說著」學鼓的滿足。
隨著孩子們手上繭子的形成,她們心靈的硬繭似乎在慢慢變軟、脫落,心靈漸漸顯出它原本鮮活柔軟的樣子時,矛盾不期而至。
鼓手就像樂隊的心臟,要為整支隊伍保持穩定的節奏。黃玉梅學習架子鼓剛剛一年,很多時候,她還掌握不好這樣的節奏。鬧脾氣、和樂隊成員鬧彆扭似乎是練習中的「家常便飯」。顧亞並不摻和孩子們之間的問題,給她們足夠的空間自己去處理。
一次次的磨合,很多不善言辭的孩子開始樂於表達,她們非但沒有疏遠,反而愈加親近。
「不僅是家長,村裡人都發現,這些孩子變得開朗、自信、愛笑了,做農活時,也常能聽見她們的歌聲。」村民們說。
「樂隊是一個整體,只有配合默契並相互支持,才能把一首歌演奏好。」這是13歲的黃玉梅悟出來的合作精神。
顧亞帶著孩子們一起彈琴唱歌。受訪者供圖
在抖音上,顧亞帶著孩子們演奏的《你要跳舞嗎》得到很多網友點讚。這次,抖音把原唱新褲子樂隊請到了演唱會現場。
孩子們表現得很淡定,反而是新褲子樂隊的幾名成員,一次次被孩子們深深打動。
「和孩子們比起來,我覺得我們不足為道,未來是他們的時代。」新褲子樂隊貝斯手趙夢說,「和孩子們排練了幾天,觸動很深,這些孩子很幸福,有個老師能帶著她們這樣無拘無束地玩音樂,這是我小時候沒有的。」
「我不喜歡別人對我個人的讚譽,這讓我渾身不舒服。」顧亞說,他本來就是個農村娃出身,反而是孩子們讓他有了人生的熱愛和牽掛。
「在引導孩子們的同時,也被她們的青春、活力、浪漫和幻想所引導。」這兩年,顧亞寫了不少關於鄉村老師和孩子的歌。
「有個孩子剛接觸吉他時,手都彈出血泡了,我勸她不要彈了,後來血泡破了,她還是繼續彈,而且彈得很開心,這讓我很感動。」顧亞說。
除了快樂和幸福,顧亞和孩子們也有傷感,比如畢業離別。去年,「遇」樂隊作為學校第一個畢業班畢業了,顧亞說:「心裡特別不捨得,感覺過了一年多才緩過勁兒來,在她們身上花了太多的心血。」
孩子們到鎮上的「幸福中學」上學,顧亞希望把她們安排在一個班級一個宿舍,讓這個樂隊繼續在一起,但最後還是沒成行。但顧亞只要去鎮上,都會拎上酸奶或是零食,叫上孩子們出來聚一聚,再排練些新的歌曲。
演唱會結束後,「未知少年」樂隊的孩子們也算正式畢業了,馬上要去新的學校參加軍訓。她們在演唱會上唱了《最後的樂隊》和《再見》兩首歌,告別這個舞臺、學校和她們的顧老師。
「看著一屆屆學生畢業,幸福又不舍,心裡有很多的牽掛。」顧亞說,這是只有老師才懂的一種複雜情緒。
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顧亞有6.5萬的粉絲,近50萬的點讚。來自熱心網友的鼓勵和讚許,顧亞都會一一講給孩子們聽。
就在前不久,顧亞收到一個特殊的包裹,收件人是「顧老師」,電話是隨便填的,快遞員幾經打聽,才找到海嘎小學。
「是一把嶄新的電箱琴,他說是在網上看到我們的視頻,希望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顧亞按照寄件人的手機號向對方表達了感謝。
這次演唱會直播,有142萬人在線觀看,很多人說,顧老師和孩子們「火」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們快樂,就夠了。」顧亞說,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還會有更大的舞臺等著他們,希望孩子們始終懷揣夢想、堅持夢想。
現在,顧亞正準備籌建海嘎小學第三、第四、第五支樂隊。這次,樂隊有了男孩的身影,他希望更多的孩子體驗音樂的樂趣。
來源:人民政協報
記者: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