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司機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想起「開車了」這個梗,當然,今天我們並不是說如何講葷段子,而是真正做一名「有理有面兒」的老司機。高超的車技是留給賽道的,而日常生活中,我們更多的是要尊重弱勢群體,並以身作則,十年沒有自己造成的事故,才是硬道理。
剛一說禮讓行人,很多小夥伴一定就想掀桌子了,右轉彎的時候,只要行人一開始走,就沒完沒了,沒有人會讓你… 實際上,當你在有這個想法的時候就已經本末倒置了,機動車讓行人,天理啊,憑什麼反過來呢?我國人口密集的地區這種怨聲載道的場景更多,就拿大望路的路口來說,的確存在這種一個彎轉十幾分鐘的情況。不過,禮讓行人是基本準則,碰上人多,就只能等。
另外,過馬路時的交通事故也有很大的傷亡率,很多時候,人在看到車衝著自己過來時,都想著快跑過去,而不是立即停住,不信大家可以去看事故視頻,在外人看來,他們好像就是衝著車的方向跑過去。所以,在此車說君再次告誡大家,即使是綠燈,路口也要減速觀察,如果看到直行道上有停住的車,那更要小心,因為沒有司機會在綠燈時無緣無故停在路口。做到了減速,你可能就避免了一次大的事故。
另外,在停車入庫、出庫時,一定要觀察周邊的情況,像車尾朝外的這種停車方式就很容易出事故,入庫的時候容易在盲區中忽略小孩的存在,出庫的時候觀察不到左右來車,也很危險,正確的做法就應該車頭朝外,雖然倒車入庫盲區更大,但這也會降低車速,畢竟誰也不會以10公裡的時速倒車入庫,以至於來不及反應。而且,機動車與行人的交通事故形式多樣,防不勝防,因此,在不能很好的觀察路面時,減速就對了。
要說並道,打轉向燈,不阻礙後車那叫並道,生往裡擠那就是加塞,當然,還有不打燈的,就更不像話了。經常開車的人,要說不並道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北上廣這種大城市,稍微哪個車道慢一點,就會開始有各種人開始並道,閃大燈,鳴笛。殊不知,就是頻繁地變道,才導致車流更加擁擠。此外,並道的時候也有盲區,如果前車已經進來大半個車身,這時是看不見後車的,你如果不讓,就極有可能發生剮蹭。當然,來不及躲閃除外。
而作為並道的一方,我們萬萬不能不按照標線、或者魯莽並道,這樣更是加大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而且並道的一方全責,自己被撞了不說,還要負全部責任。正確的方式是,出主路不要過分減速,前邊無車時不要把車速降低到輔路車速以下,比如,一般輔路車速是50,你的車速就不要降到40以下,以免進入主路的車來不及躲閃。
最後,就是鬥氣車,萬萬開不得,車說君也在這上吃過虧,不僅毀了心情,也會讓自己的錢包和車受傷。首先,我們即使被一次惡意別車,也不要追上去理論,如果發生剮蹭,行車記錄儀也多半會拍下車牌,事後報警,走保險就好。一旦遇到死纏爛打的司機,反覆惡意別車,被你的記錄儀拍下,其行為甚至威脅到你身邊的車輛時,記住!降低到安全車速,採用標準的美式截停,把它橫在路中就好,然後留好證據報警,此時則為正當防衛。
當然,這可不是教你如何「懲惡揚善」,而是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要想對得起老司機的稱號,就需要平等地對待各類車和人,而不是意氣用事,造成更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