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故事

2020-08-04 青春疼痛文學
那年高考 故事

來源|堆糖網

那年高考失誤,許多自己期盼已久的學校就這樣無緣了…

當年的成績差到了極點,又加上是高考大省的,本身競爭壓力就大,想上個好點的學校就更難了。對於「只能上個二本學校」這樣的結果我很是不滿意,但想到家庭收入低微 ,復讀費又高,去復讀的想法就此作罷,把心思轉向未來,「大學好好學習,人生也一樣精彩」以此安慰自己。

那年高考 故事

繁花盛開的路口,我們遇見了誰……

緊接著不久就要填報志願了。人們常說,考的好不如報的好。選擇一個好的學校更重要,因此格外珍惜每一分,「多考一分幹倒千人」在我們省份確實存在。對此我並太在意,一心只想著去一個省外的大城市,既然選擇不了一個好的學校,選擇一個好的城市也行;更重要的是我想離家遠一些,遠離家人,遠離親戚,遠離小夥伴,讓我更自由地去支配我自己。

那年高考 故事

從小到大,沒有走出過我居住的那個城市。十幾年來,我一直在埋怨父母沒有帶我出去旅行過,儘管我的家鄉也有許多的景區。我想見一見山外的世界是怎麼樣的。於是越想就越覺得委屈,想不顧一切的報到外省,想見見世面。

我挑了幾個離家很遠很遠的學校,它們是位於一二線城市,經濟發達,我想它們那裡一定有我不曾見過的東西,很期待也很高興,更是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告訴母親,因為它們承載了太多我對未來的幻想,我不敢大意。當時父親還在外面打工,對我的成績很是關心但並沒有多說什麼,畢竟他什麼也不懂。

這個決定一定是由我做的,我把我的想法告訴母親,母親更希望我離家近一點,並不希望去那些什麼大的城市。每當我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產生分歧時,我習慣性的沉思許久,我不敢輕易下決定,因為考慮到了家庭,父母並沒有能力給我更多的生活費,大城市意味著更高的物價、更多的誘惑、更多的花費。

那年高考 故事

我的家鄉位於大山中,那裡各方面都比較落後,沒有便利的交通,沒有高大上的建築,也沒有特色的食物。通常我們那裡到縣城都需要費很大一番功夫,縣城到市裡更是需要坐上五六個小時的大巴車。農村有太多不好的體驗,讓我更加嚮往大城市,更加期待大城市的與眾不同,但嚮往總歸嚮往,不是每個人能都有機會去的。

最終我同意了,同意放棄自己的決定,我儘量在掙扎的邊緣找回迷失的自己… 我願意報本省的學校,儘管我不喜歡這個決定,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個既錯誤又美麗的選擇。本省的學校除了那一兩個稍好一點的,其他的都相差不大,也沒怎麼知名度,於是選擇了一個位於省會的學校就讀了。

省會還算發達,還有很多老同學都在那一片兒,那一片的學校也很多,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只是再也沒有遇見當初那個努力學習的自己。

那年高考 故事

時至今日仍覺高考的失敗還是讓我失去了很多東西,不只是期盼已久的學校,還有…

還有我日思夜想的人…

那年高考 故事

遇見形形色色的人,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高考故事-系列原創」我高考那年,非典
    在SARS肆虐的黑色背景下,2003年的高考絕對是高考史上難忘的一年,而我就是那一年的考生。6月7日高考前已經封校三個月,母親來學校探望時,也只能隔著擁擠的校門傳遞那帶著餘溫的飯盒。緊張的氛圍下,不知外面是否燦爛依舊。年輕的心充滿了慌亂、緊張,一切未知。非典時期,每天都要反覆測體溫,教室、宿舍裡都是消毒水的味道,以至於疫情結束時,有種重獲新生的豁然。高考前兩周,我們放假了。那年高考沒有推遲,疫情在6月逐漸穩定,高考順利舉行。測完體溫,驗證身份,步入考場。
  • 那年的高考故事,有沒有一個版本屬於你的經典回憶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雖然不在高考現場,但還是以不喧囂,不鬧騰的姿態默默地祝福走向考場的莘莘學子。遠離考場,但依然擔心自己大聲說話的聲音幹擾到考場的學子。這一天,我特別安靜。安安靜靜地在辦公室裡做完手頭的工作。晚上回到家後,打開電腦,默默地寫下那些讓我們感動的高考故事,與你分享。
  • 那年夏天,追憶我的高考
    今天高考正式結束了,很多新聞、視頻都是各個地方保障高考的消息,各種證件遺忘、走錯考場、暴雨侵襲,對社會、家長和考生都是極大的考驗。苦讀十幾載,成敗在此一舉。現在考試結束了,我想孩子們可能跟我當年的感覺一樣,就是解脫。我當時就想一件事,我要大睡三天三夜。
  • 那年高考、考研作弊的女孩,現在怎麼樣啦?
    如今,考試作弊已經納入了違法範圍,而我們高考那年,知道作弊現象有多嚴重嗎?小楊同學,2005年高考,通過作弊成功考入211工程大學,2011年又在考研中作弊成功考入名牌大學。2、2005年高考我們那時候高考還是先填報志願,再考試
  • 那年,我閨女高考
    那年,我閨女高考,她爸全程陪伴,我正常上班,沒多想,也沒啥好焦慮的。因為我一直給閨女灌輸的理念是:重過程、輕結果。在每一個過程中,拼盡全力,結果如何,不管它了(因為每個人的智力結構是不一樣)。但我們相信,只要拼盡全力了,老天不會虧待勤奮的人。更何況我閨女從小到大,用老師的話是「品學兼優」。所以,我也不問,也沒聽她說,哪門很難很難。最後閨女考出了「文科595分」的好成績。
  • 那年我高考
    高考,是多少人熱血沸騰的激動,是多少人揪心扯肝的緊張,是多少人一生難忘的追憶,是多少人夜半驚夢、數年不願再碰的「井繩」。高考,是拼搏數年的一朝見證,是水到渠成與驚險變數的交鋒,是命運發生轉折的驛站。我的高考有兩次。第一次離建檔線差四分。暑假裡,我幹農活異常積極主動,咬牙默默忍受,心想:別人能幹的我也能幹,別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直到好友珊跑幾十裡地到我家去找我,說班主任給我已經留好了座位,專門讓她去請我,失落迷茫的我才又去復讀。第二次高考是在1989年。我們的高中不在縣城。
  • 散文 | 那年高考
    那年高考,也正是7月,太陽如火,我們的心情也如火。那我一年,們自己的學校不是考場,要坐車去另外的學校去考。那時的我,似乎對高考並不那麼緊張,還跟身邊的同學高談闊論的。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既然都到最後時刻了,再緊張也是無濟於事了。 來到了陌生的學校,看到陌生的人,心裡有點好奇。每個考室裡,自己同學校和班級的人只有那寥寥幾人,其他的考生是來自不同學校的。
  • 《高考那年遇見你》:留級只為與你相遇
    高考,可以改變人生中的重要時刻。但範世宇不這麼想,他是一個「壞小子」,更是一個壞學生,他不在意成績,只想通過再次留級遇見那個讓他驚鴻一面的女子:陳怡然。2020年的《高考那年遇見你》講的是一個關於壞小子與女學霸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錯過的愛情故事,當然,其中也有關於很多人的青春回憶。
  • 那年的高考
    那年的的高考。記得我是2004年6月8號參加的高考,那天天氣非常熱。時隔現在都有16年了。時間過得如此之快,可我都還沒有反應過來,總覺得自己還是在學生時代。好想回到高中時代,好想再參加一次高考。可時機錯過就不再來,但那一年我參加高考的一些事兒卻記得還是清楚。我是個過度追求完美的人,什麼都要全新的和準備得充足的。記得考試的頭一天,我把自己的學習文具看了一遍又一遍。
  • 那年,23歲,我成為高考恢復後首批考生
    「未來沒有捷徑 憑藉自己的本能堅持走下去 才會柳暗花明 才會有後來的故事 陳平原將他的個人命運 寄托在風起雲湧的時代浪潮中 #新青年演講# 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節目 讓我們一起走進 高考恢復後首批考生陳平原的故事
  • 廖偉旭:那年我的高考|散文
    每當我提及高考的歲月,最是不能忘記的卻是高考之前的那些艱難寒苦,現在每每思之,竟越來越覺得甜蜜。又到一年高考季,看著莘莘學子帶著親人的祈盼,滿懷希望地走進考場,為自己的付出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往事不堪回首,始終不得不提及那一年我參加高考的歲月。
  • 英語是我高考那年的傷痛
    那年高考,我的英語科目考了76分,你肯定覺得不可思議,或許你覺得應該是我的驕傲,恰恰相反,英語成了我的軟肋。我的小學到高中都是在鄉村學校讀書的,那時有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選學文科,似乎跟自己不聰明好像關聯。頭腦裡更沒有英語這個概念。因為,那個時代高考是不考英語的。初中階段的幾個英語字母皆來自於數學老師,什麼直線a,什麼原點b..……。
  • 那年高考,讓我見識了人性最大的惡
    我高考那年是7月份,天氣炎熱,蚊子眾多。當時條件很差,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電扇,但絲毫不影響我們高漲的學習熱情。在那個極其困苦的年代,供一個孩子讀書很不容易,尤其農村家庭,幾乎要耗盡一個家庭的全部收入。如果能讀到高中,便成了一個家庭的全部希望和寄託。幸運的是我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而且成績優秀,經常年級第一。我的成績點燃了整個家族的夢想和希望。
  • 故事|又快高考了,說說我以前的高考故事
    不知不覺又要高考了,雖然因為疫情的原因,這屆的高三同學們「多當了一個月的高中生」,但是考試依然馬上就來了。而對我來說,一眨眼高考那年已經過去了12年。回憶一下十二年前的高考的日子,也給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們一點啟發。
  • 那年高考,我語文作文沒有寫完......
    又是一年高考季那年還是高考生的我可以說是每天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毫不誇張的說,因為高考而抑鬱了很久。具體的故事且聽我娓娓道來。至於我絕望抑鬱的原因,看看我高考前寫的日誌就可以了解了。「我就不說話了,不說自己有多累,反正根本沒人理解。『那個誰誰誰,晚上搞到1點,你呢?12點不到就睡了,還說累』我早就習慣類似的話。不僅是累,還有恐懼吧,害怕一點點懈怠就會後退。誰不想輕鬆下來,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呢?遇到不會寫的題目就很沮喪,覺得一定是我不夠努力,也很害怕,如果高考遇到不知道的該怎麼辦?
  • 【作者:王思遠】那年我的高考
    ——題記又到一年高考時節,聽到周圍談論與高考有關的話題時,我當年擠獨木橋的情景就如同蒙太奇的鏡頭,時不時閃現到我的腦海。時光在流逝,不經意中會衝刷掉一些歲月的痕跡,可是那緊張焦灼擔心害怕的兩天卻始終無法忘懷,那被稱為「黑色6月」的一幕幕已經深深烙進了我的骨子,刻進了我的靈魂。
  • 【那年,我們高三】續,徵稿了...
    2020年,【那年,我們高三】上線了168篇原創文章。其中包括:「那年,我們高三」「十六周年記」「那年,高考」三個子欄目。真實地記錄了從1962年到2020年,每個少年,老師,家長不一樣的高三故事。【那年,我們高三續】,是這168個真實故事的再次閱讀,也就是「讀後感」。
  • 你高考那年,總決賽是哪兩支球隊的相遇?
    又是一年高考季,畢業那年,是一個人青春最難忘的一年!你高考那年,總決賽是哪兩支隊伍相遇呢?又有什麼讓你記憶猶新的瞬間呢?
  • 難忘那年高考
    不知根底的人,已很難想像現在的林教授就是三十三年前,參加高考時緊張得鬧肚子的山裡娃娃。 更沒有幾個人知道,當年高考後,林教授落下個後遺症,每年都得吃幾天谷維素和維B1。唉,那年的高考。二林冬高考那年是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當時還是七月份高考。林冬出身農村,山區,天資雖說不上聰慧,但也不笨,自己很勤奮,高中三年學習成績一直不錯。
  • 【警語】那年高考看榜
    那年的夏天特熱,正午的太陽就像一個燒紅的烤爐,烘烤著通紅的大地。高考結束後,隨著慢慢變老的父親白天烈日下在苞谷地裡鋤草施肥澆地,晚上累得平躺在土炕上呼呼大睡。參加高考的那檔子事已經有點淡忘了。「高考成績出來了,我們村和你一起上學的寧寧都考上了。範校長回到村子說的,全村人都知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