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族最晚入主中原,卻統一整個中國北方

2020-12-20 人生路上沿途看風景

鮮卑民族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

根據語言學家們的考察發現,「鮮卑利亞」裡的「鮮卑」二字與「西伯利亞」的來源一致。而依據史書的記載,鮮卑一族發源於大鮮卑山,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大興安嶺。

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學家們在今天的呼倫貝爾鄂倫春旗地區考古發掘了大量拓拔鮮卑氏族社會時期的遺物。作為鮮卑氏族的重要一支,拓跋鮮卑的祖先們曾在這崇山峻岭的一座石室中世代居住並繁衍。鮮卑民族大約是在西漢的時候出現在中國的歷史紀錄上,然後這個民族走出了大興安嶺,一步一步向南遷徙,大致的線路就是從今天的呼倫貝爾到錫林郭勒,然後來到了廣闊的內蒙古草原的南部。在東漢的時候,由於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打敗了當年稱霸中國北方草原幾百年的匈奴族,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西遷,向西沿著北緯大約40度這條緯度線,來到了今天地中海的東岸,成為今天土耳其、保加利亞的主幹民族之一。而南匈奴呢,向光武帝投降了,被安置在山西呂梁地區。

匈奴分裂後,北方草原霸權出現了真空期,這時,從大興安嶺遷來的鮮卑族成為了蒙古高原的主人。

從東漢中後期一直到魏晉末年,在這大約二百多年的時間裡,鮮卑族部落在內蒙古南部遊牧,並開始接觸到漢文化。北魏王朝建立之前,中國處在一個十六國時期,這時在中國北方有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民族逐漸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五個強大的少數民族,鮮卑族進入中原是最晚的,它的開化程度最低。

五胡:第一個是匈奴。匈奴東漢光武帝時期投降,它已經南遷到了山西的中部呂梁地區,已經進入漢人的地區了;

第二個是羯族。它實際上是一個來自中亞的少數民族,它最有名的人物是石勒、石虎——建立後趙王朝的兩個皇帝。

羯族,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是中亞的召武九姓之一,他們姓石。他們這批人應該說在此之前,羯族進入中原之前就陸陸續續的從中亞遷過來了,但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地進入中國北方。

第三個、第四個是:羌族和氐族,是我們今天甘肅一帶中國西部固有的民族,他們是很早就進入中原。

第五個是:鮮卑族。這個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族,它在建立國家之前一直在中國的邊疆以北,它一直沒有進入到真正的中原。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混亂分裂的時期,建立了北方統一政權的拓跋鮮卑部落之前一直遊牧於今天的山西、河北以北的地區。直到道武帝拓跋圭帶著他的草原部落真正遷入到了漢人的居住地之內。

這段時期是中國社會大變動時期。因為在此之前,五胡十六國時期,南下的五胡逐鹿中原。中華民族遭受了一場巨大的劫難,社會極其黑暗,老百姓生活沒有保障,戰爭連年,生活不安定,隨時有死亡的危險。這一個混亂的時期,老百姓水深火熱,這為佛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展提供了一個肥沃的土壤。太武帝在攻克北涼之後,九年時間出兵西域,五千騎兵把今天的新疆四十八個城邦國家全部平定。於是,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第一次是漢武帝時期,第二次就是太武帝時期,第三次是唐初,第四次是蒙古國時期,第五次是清代康熙皇帝時期,第二次中西文化交流時期極其重要,重要之處就在於這個時期佛教大量進入中國。隨著太武帝拓跋燾東徵,十六國最後一個王朝北涼被徵服,佛教中心也隨著太武帝的徵程,從佛教重地姑臧(今甘肅武威涼州區)遷移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在這裡開啟了佛教歷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世。

相關焦點

  • 鮮卑族在歷史上叱吒一時,他們的發源地究竟是哪裡?
    鮮卑族發源於鮮卑山,即今內蒙古呼倫貝爾奧克裡堆山,是先秦東胡族的一支,因依據鮮卑山而稱為鮮卑。而生活在大鮮卑山(即大興安嶺)上的鮮卑拓跋部則開創了北魏,在歷史上叱吒一時。戰國後期,匈奴和東胡爭霸,前206年,匈奴冒頓打敗東胡。
  • 拓跋鮮卑的崛起:統一北方,崇漢尊儒,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於是,整個北方陷入了戰亂之中,長江以北先後出現了16個政權,史稱「十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被稱為「五胡亂華」。終於到439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統一北朝,中國正式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魏的統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本文就介紹一下北魏統一的歷程。一,拓跋西遷,盤踞漠南鮮卑族,最早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因為地處於匈奴東方,因而被稱為「東胡」。
  • 漢族竟然不是中國原始民族?中原的原始土著去哪裡了
    在漢武帝統治時期,總有北方地區的匈奴時常侵擾中原,為了平定叛亂,漢武帝大軍北上,大敗匈奴,其中將近五萬名匈奴成為俘虜,被遷移至河套平原地區,由此開闢了中國歷史上首次漢族和匈奴的民族融合。 而我們在歷史中常常看到的「胡人胡服」,指的是位於東北地區的鮮卑族、羌族、依舊氐族、烏恆族等。以成立的時間來算,這些族群相對於南方的夷狄、東方的東夷更晚一些。
  • 拓跋珪是怎樣建立北魏政權,滅亡後燕,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
    他是怎樣建立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政權「北魏」,滅亡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後燕,為孫子拓跋煮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呢?北魏鮮卑拓跋部,最初活動於大興安嶺北部端東麓一帶,過著遊牧的生活。公元338年,首領拓跋什翼犍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代國。公元371年,他的孫子拓跋珪出生在參合陂北(今內蒙古涼城縣西北)。
  • 歷史丨內蒙古大興安嶺:中國「歷史的後院」
    「假如呼倫貝爾草原在中國歷史上是個鬧市,那麼大興安嶺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幽靜的後院」。這是1960年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到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斷言。它既是中國北方遊獵部族和遊牧民族的發祥地, 也是東胡、鮮卑、契丹、蒙古民族起源的搖籃。橫掃群雄、問鼎中原、促進各民族大融合,建立封建王朝的3個少數民族先祖均生息繁衍在大興安嶺及其周邊地區。在這片沃土上, 至今還生活著蒙古、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錫伯、俄羅斯等12個民族, 中國唯一的鄂溫克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達斡爾族自治旗、俄羅斯民族鄉均設立在此。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五胡為何不趁機入侵中原?這9字很有威懾力
    在中國歷史上,一旦中原王朝陷入衰弱和混亂之中,那麼位於邊疆的少數民族就會趁機入主中原,比如在西晉衰弱的時候,五胡迅速入侵終北方,中原地區迅速分裂,形成了十六國的局面。
  • 從地圖看十六國的演變:中國最混亂的時代,是如何走向統一的?
    十六國是西晉滅亡後,在北方和四川盆地出現的一系列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六國」。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分裂時期,其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糾纏一起,使得北方遭遇了繼東漢末年以來最大的災難。十六國雖然混亂,但是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個時期,經過了十六國和後來的南北朝,進入北方的少數民族基本融入了漢族。
  • 為何古代北方經常侵略中原地區,南方則很少侵略中原地區
    中國古代中原國家和北邊的少數民族以及南邊的少數民族,雖然在大部分時間裡能夠保持和諧穩定,不過也經常產生摩擦。相對而言,中原地區的國家和北方少數民族的摩擦明顯要大很多,而和南方少數民族的摩擦卻比較少。那麼,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情況呢?為什麼南方少數民族不像北方少數民族那樣,往中原打呢?
  • 中國最動亂時期,甚至,連歷史教材都很少講到
    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比匈奴建立的前趙政權晚了80年,這時早沒了前趙。後來,太武帝拓跋燾很是勇猛,將北方給統一了,成了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 鮮卑族拓跋部本來生活在大興安嶺一帶,過著遊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之後,拓跋部在部落首領拓跋詰汾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了原來的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之後,拓跋部遷居到了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有了往來。
  • 這些姓氏,很可能是鮮卑族後代!你不一定都知道!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歷經幾千年,以漢民族為主體,各民族不斷融合,形成了今天五十六個民族的格局。而姓氏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百家姓就是最有力的證明。自古以來,不只是漢族擁有姓氏,少數民族有很多也擁有自己的姓氏。
  • 蒙古人究竟來自何方?
    曾經在13世紀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成吉思汗家族更是被冠以世界徵服者的美譽。這些奔馳在草原上的蒙古人究竟從何而來呢?很多人從歷史文獻的角度給出了種種解釋,從突厥、室韋到通古斯部落,人們對於蒙古人族源的考證從未停止過。
  • 中原在哪裡?河南可以自稱中原嗎?
    中原自古為咽喉要地,被視為「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所以,中原,狹義上是指以河南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範圍為今河南省及其毗鄰地區,包括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大片區域。廣義上說,長江以北,長城以南地區都是中原。當與外族對應時,華夏文化地區全都是中原。
  • 中國史上最動亂的一個朝代,「五胡亂華」堪稱黑暗世紀,連歷史教材...
    要說中國最動亂時期,當屬 「五胡亂華」,這是在西晉朝時期發生的事情,許多的歷史教材都很少講到。其實,「五胡」得以形成,並非朝夕之間。當年,匈奴已被秦趕出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區。後來迅速發展。直到漢武帝時期,匈奴才被打得四分五裂,退居漠北。有人將「五胡」進入中原,「怪罪」於曹操。
  • 中國最北的村子,大興安嶺漠河北極村:中國唯一能看到極光的地方
    中國最北的村子,大興安嶺漠河北極村,中國唯一能看到極光的地方。中國地大物博,從南到北的距離幾千公裡,如今已經是十一月份的冬天,當海南省還是炎熱的夏天,穿著褲衩,背心,拖鞋在沙灘上遊走,然而往北,我國的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漠河縣北極村,已經是一個被大雪覆蓋的冰雪王國了,人們早已經穿上皮大衣、烤著火爐過冬了。
  • 拓跋珪如戰神一般的存在,為何帶領強悍的北魏卻無法統一南北?
    魏,有美好偉大的意思,北魏在五胡十六國最為混亂的局勢中,打敗眾多對手,從被前秦滅亡的一個代國,成為遊牧民族重新站起來的鮮卑族政權,在當時控制了中原北方,風頭無兩。取名北魏,也是為了向東晉炫耀自己是「神州正統」的身份,可是這樣強大的北魏,在控制北方之後,它並沒有將拓跋珪的雄心壯志延續下去,而是終止了前進的腳步,無法正式完成南北統一。在當時紛雜的歷史環境下,北魏能夠成長得如此強大,卻為何無法完成統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