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2020年6月28日零點,湖大碩士研究生陳陸洋爬上廣州獵德大橋,6分鐘後,他縱身跳入珠江。
此前,他身上的標籤一直是「貧困生」和「名校碩士畢業」,而在學成之後,在所有人都認為他「邁過了人生最大的坎」的時候,他選擇了結束。
家人評價
在哥哥陳立平的印象裡,他是個「不服輸」的人。陳陸洋的母親回憶說,孩子讀書期間吃過很多苦,他人瘦小,冬天洗澡熱水有時接不到,他就用冷水洗。陳母想去陪讀,被陳陸洋拒絕,說自己會努力克服。
陳陸洋很爭氣,優秀學生獎學金、專業一等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學金不斷。畢業後,陳陸洋順利工作,但是由於對目前工作不太滿意。第二年,陳陸洋考上了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事件後續
畢業後,陳陸洋去了一家廣州的大型國企工作。看上去已經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但令所有人震驚的是,陳陸洋卻在工作一年後選擇了自殺。
所有人都在疑惑,為什麼已經跨過了人生最大的坎,陳陸洋還是選擇了自殺?
1個多月後,陳陸洋的哥哥找到的陳陸洋生前記錄下的18篇日記,在這些日記裡,他記錄了自己和前女友藍藍的點滴。在這些充滿了濃重情緒的日記裡,記錄著他走向死亡的直接原因。
其中,陳陸洋在2020年6月27日的日記中寫道:結束了,我愛你和這個世界,但是你的自私和冷漠無情地拋棄了我!在我生命的盡頭,我恨你!我非常努力地實現我們的未來並兌現對您的承諾。你竟然可以這樣說不愛就不愛了。您說生活就是這樣失去和接受的過程。我只想說為什麼我必須輸?為什麼我不能堅持?而已。我失去了對生活的期望,我沒有力量,也不想再努力了。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重要人物和許多有趣的事情。我也會遇到真正關心我的人,但是對不起,那些愛我的人,我也做一個自私的人吧。
我的心跳將永遠不會再與你同在,因為它根本不會跳動。
事件感想
陳陸洋走了,但是卻給前女友和自己的父母留下一堆難題,這很難讓人開心。他的死對不相干的可能無所謂,但對於父母來說「重於泰山」,他帶走了家人的親情、天倫、甚至希望。
我們的教育,要增強三觀教育。比方:正確的愛情觀、比方如何做人、比方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感等等。
作為一個同樣為差不多985碩的貧困大學生,非常同情和能夠理解他的處境。
貧困大學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步子邁太大,容易出現大問題。 由於離原生家庭和環境的距離走得遠,難以產生精神共鳴,因此對愛情的情感需求往往比一般大學生大,並且容易當作很大的精神橋梁,這一點我也有過同樣的感受。
但是現實還是很殘酷的,學歷只是一個小的方面,還有經濟條件,眼界等等會被局限,所以在現實的婚戀過程中,由於不對等的條件(往往找的比自己的經濟條件好),容易自卑,並且有大概率會被對方所嫌棄,所以戀愛之路可能會很坎坷。
寄託和現實正好是對矛盾,處理這個矛盾就是一種非常艱難的事了,很不幸的是他選擇了放棄自己,感覺非常遺憾和同情,最重要的是還是心疼他父母。面對這種矛盾,怎麼解決是值得全體貧困生的共同思考的, 加強貧困生心理健康建設已經迫在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