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平靜遼闊,無一點貪嗔痴愛,而我們匆匆忙忙,都還在路上。------- 蔣勳《路上書》
關於 華山 ,蓄謀已久,卻是準備倉促。此次,終於成行。 考慮到舟車勞頓,再加上之前已經連著五日行色匆匆,每天晚上趕報告或到深夜或到凌晨,而且更偏愛山中景色,於是放棄了夜行,選擇凌晨出發。就像HUHU說的,我一見到山,就像是回到家了一樣。一路上興奮地不得了。
華山 一共 五峰 ,北峰,中鋒,東峰,南峰,西峰,北峰和西峰各有一條索道,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索道上去,索道下來。我是從玉泉院山門爬上北峰,在行至西峰,坐索道下來的。回過頭來看,最有意思的是爬北峰的那段,風景也是,那段路太陽跟著一路升起, 雲和 山相映著,很有意境。十幾號人差不多都是相同時間上來的,速度差不多,體力也差不多,這撥歇著,那撥趕上來,都混個臉熟。六十六歲的老爺子一路趕上來,見著我就樂:「誒?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我說:「我們都來來回回地遇見了好幾次了。」然後,他撲哧樂了:「是哦。」我故意逗他,追著問:「我們之前有在別的地方見過嗎?」老爺子很堅決地搖搖頭:「那沒有!」這位仁兄,從 杭州 背過來的一瓶礦泉水掉落到下面了,死活都要撿上來。
一路走到回心石,直到來到了千尺幢,才明白了回心石的意思,是要我們撐不住,痛快往回走,後悔還來得及。千尺幢那裡,大家紛紛拿出手套,「拉開距離爬。」前面那位仁兄,把手機拿給我,讓我給他拍照,「拍完了,你自己下來拿手機。」於是,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手機,上面的給下面的拍,下面的給上面的拍。「我的天!」我話音還沒落地。後面就有人接茬:「是不是到了90度了?」好吧,的確是到了那段90度垂直的路。千尺幢,照片留在了人家的手機了,最後走散了。只能網上截圖
過了千尺幢,赫然見到驚心石,百尺峽。
過了百尺峽,總算暫時鬆了口氣。圍在那裡聊天,結果發現好幾個 杭州 人,原來是G20給謀的福利。都休假了,某位仁兄還在想著假期過後的加班。看著陸續下山來的小夥伴,有的幾乎是躺倒在地上,一點點挪。有位大哥就說:「自古 華山 一條路,上山下山都走這條路。」然後打量下我,「你還是索道下山吧。」我問其中的一個小夥伴,「還有多久,可以到北峰頂?」「你們這才走了三分之一吧。」然後,走出去幾步,又回過頭來告訴我,「二分之一吧。」沿途,天氣預報多雲,我終於明白了多雲的真諦。一路上經常被大家催著快走,所以拍的照片比較有限。
有位仁兄一路呼嘯著,從我們身後超過去。等我們剛到北峰,他已經呼嘯著下來了。問他不休息一會兒嗎?他說,怕沒體力了。後來,等我們穿過了中峰,東峰,南峰,來到西峰,準備下山的時候,又看見他迎面而來。「誒?你不是在我們前面嗎?」「我都轉完一圈了。」表示懵懂。
還有位仁兄,拎了一 大方 便袋子水啊,食物啊,就那樣子爬。後來,每次遇見他,我們都會先看他手裡的袋子,然後說:「咦?你袋子裡的東西也沒見少啊?」他就說:「少了,少了,怎麼沒少?!」在北峰,遇到一撥人,女的說,他們從昨晚八點就開始爬了,一直到現在才爬到這裡。我好像有點兒明白了,一路上擺在桌子上的啤酒瓶,還有摞成摞的紅牛是咋回事兒了。後來發現,我們在北峰停留了太久了。再起步時,體力不對了。可是,悔之晚矣。只能硬著頭皮前行。又遇上五六個年輕小夥子,南方的說,「你們北方的爬山,肯定不如我們南方的。就說你們北方有啥可爬的吧?」「爬炕!」然後,他們又嘻嘻哈哈地說,走五分鐘,歇半小時。果然,走了差不多五分鐘。就有人喊「找個陰涼地,找個陰涼地,歇一會兒。」我說:「沒有陰涼地。」走出去沒多遠,有塊大石頭,其中一個一路小跑,就蹲到大石頭底下去了。北峰往中峰去的那條路,是最討厭的,一路連著都是臺階,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本來大家說,再回北峰。走完那條路,我就提議不要回來了,這些臺階下山,太傷膝蓋了。然後,全都說,看到時候的體力。 來到中峰,我們不想登頂了,有兩位仁兄堅持要上去,站在路上等他們。有個高高大大的仁兄,背著大大的登山包。往峰頂剛邁上去幾步,就要放下包,往臺階上坐,我們齊刷刷地喊:「不能坐,不能坐。」他「嗖」地站起來。「你可以站一會兒,不能馬上坐下去。」然後,他笑呵呵地背起包,一路小跑著往山上去了。當時,我就看傻了。這畫風變化得著實有點兒快啊山上的挑夫,越往山上走,水賣得越貴,是有道理的。我在 華山 上蹭吃蹭喝,吃到了今年的第一塊月餅, 杭州 月餅很贊地說。
雲梯,同行的女子不敢爬,我知道這個跟攀巖是一樣的,我有攀巖,所以並不覺得害怕。但是,還是決定陪她走另外一條路。結果,有位仁兄,爬了幾節臺階,央人拍了照片,一路奔我們這邊而來。當時,我就樂了「呀!擺拍!」他回答:「我膽小,不敢爬。」
鷂子翻身,跟雲梯有點兒像,路程長些。有人躍躍欲試,但是工作人員不愛搭理。一氣之下,暴走。「擺拍」的那位仁兄,絮絮叨叨地提醒我,「像這種呢,都有一定危險的,最好不要試。」此時,體力已經消耗大半,還不知道後續的路有多遠,怎可能去耍呢。
長空棧道,在排長隊。有位仁兄,下來後,興奮地大叫「哎呀,這算什麼呀?根本一點兒都不嚇人,我把安全帶都摘了。」跟我們同行的有位仁兄說,「排三個小時,他也要排。」我們不想排,想著跟著上去看看啥樣的,結果只能通過大屏幕看到排隊的人群。意外的是,竟然有攝影合成,只要站到白幕布前面,就可以把你P到長空棧道上去。
走到南峰,就剩下四個人了。我已經累到不想登頂,被慫恿著讓我上去。於是,問下來的一個小夥,「好看嗎?」 結果,笑嘻嘻地回我「順便吧。來了都來了。」好吧,我又鼓起勁兒繼續爬。 杭州 來的夫婦倆放棄了登頂。剩下的路,就只有兩個人了。結果,我發現我總是走在最前面,那大哥跟過來後的第一句話,總是,「你體力太好了!」 殊不知,這已經是我造就了幾年的功底。出差忙碌的時候,不管多晚,我都要早起,給自己爭取到至少20分鐘做瑜伽,雖然只是皮毛,卻足可以受用。到達西峰,卻發現風景越來越不如之前,午後的 華山 ,蒙上了一層灰濛濛的霧。至此, 我完成了願望,用雙腿丈量了以險峻著稱的 華山 。值得珍藏。
好久沒有來螞蜂窩,去年九月登 華山 的舊文,這是一篇非專業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