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傳道受業解惑之者也。
今天是全國第三十六個教師節
在你的眼中,一個好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特別敬業?特別和藹?
特別會拿獎?特別能和學生打成一片?
......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些特別「奇葩」
他們在教育工作中自帶一些「特別屬性」
讓大家都覺得眼前一亮
這些「不一樣」
是校園裡別致的風景
也是學生成長路上意外的收穫
下面,讓日報君好好為您介紹一番
北海市第二實驗學校小學部:
奇葩考試官出題,語文考試要演講
北海市第二實驗學校小學部老師(部分)
用「玩樂」代替試卷,用舞臺代替考場,讓家長來當考官……說到「奇葩」,北海市第二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做既「奇」又「新」。
相比傳統印象中的考場,二實驗的考場真是「奇葩」,舞臺、超市、郵局等五花八門,考試形式更是囊括了舞臺劇、實景買賣等多個形式,總而言之就是「沒個正形」。
五花八門的遊戲型考試。
每次考試前,就是小學部老師「腦洞大開」的時候。「我們先遵循課程標準設計試卷,再將試題改成遊戲。比如六年級的課本中有一個口語交際題目,要求考核形式是演講,相應的單元作文是《多彩的活動》,我們就把兩者結合起來,由學生寫稿,以小組合作演講的形式來完成,讓每個學生都上臺演講。三年級的數學考試有一道題求周長,我們把它設計成『圖形走秀』,讓學生設定長和寬,再通過走格子的方式丈量一遍周長,然後告訴考官當長、寬各為多少時,周長就是多少。」副校長馮筱露說。
五年級的同學在參加語文考試。
馮筱露認為,這種考核方式看似「奇葩」,實際上還是遵循課程標準的考核方向來操作,只不過換一種考核形式。孩子們在這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不但在「玩樂」中掌握課本知識點,還融會貫通到生活應用中,從小學部升上初中部的學生來看,這種考核效果遠好於普通考核。
這種「奇葩」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們大呼「痛快」,也深受家長歡迎。七年級的小譚是從外校轉學到二實驗的學生,她說,相比之前枯燥、壓力大的考試形式,現在的考核更輕鬆、活躍,自己發揮的餘地更大,學到的知識更多,思考的面更廣,還能加深自己跟同學之間的關係,大家非常喜歡這種考核方式。
北海市外國語實驗學校教師黃祥虹:
寶藏女孩帶出一幫「戲精」學生
黃祥虹
今天一早,北海市外國語實驗學校的老師們收到了一段祝福視頻。這是該校的黃祥虹老師以手繪歌詞的方式,組織八年級法語班學生為全體老師獻上的真摯祝福。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黃祥虹的「皮囊」很好看,靈魂也很有趣。她喜歡旅遊,愛攝影,去過許多國家;她喜歡音樂,能歌善舞,還會彈吉他;她喜歡表演,經常給學生排話劇,製作配音……她是「奇葩」的英語老師,也是大家常說的「寶藏女孩」。
同事張營表示,黃祥虹是一位很「酷」的老師,在工作中「雷厲風行」,教學能力出眾,是大家心中的榜樣。她用沉浸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在她的英語課上,學生都要「戲精」上身。她會讓學生看有教育意義的英文電影,設定情景讓學生用英語來表演,還讓學生給影視作品做英語配音秀。「這種教學方式很有趣,在表演中學習英語,讓我慢慢愛上了英語課。」學生胡又新說,他心裡的黃老師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能女神。
黃祥虹組織學生參加的特色活動
在生活中,黃祥虹是一位很有儀式感的老師,她總是給家長和學生帶來驚喜。她會收集每個同學的生日信息,在他們生日那天送上特別的祝福。
她還很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經常帶領學生做公益活動。父親節和母親節,她也組織同學們一起錄製向父母表達感謝的視頻,親手製作節日禮物送給父母,通過素質拓展活動教同學們學會感恩。
北海市實驗學校初中語文教師高衡:
時間管理大師,語文課上成美術課
高衡
你能猜到圖片裡的老師多少歲嗎?
他是北海市實驗學校的老師高衡。活力四射的他已經42歲,教齡21年。同事們送他一個稱號:凍齡男神。
高衡還是一位時間管理大師。他不僅是北海市實驗學校初中語文老師,同時也是北海市教育局初中語文學科中心組副組長,經常要到北海市各個初中學校調研、指導。高老師身兼多職,為了方便奔走於各種工作,他總是穿著一雙運動鞋,背著一個雙肩包,背包裡都是學生的作業。
在百忙之中,他仍然可以有條不紊地做好每一件事。同事陳慧蓁表示既羨慕又欽佩。
高衡老師的「年輕」還體現在與時俱進的趣味教學中。作為學校「智慧課堂」課改的帶頭人之一,他打破傳統的上課方式,創新了很多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他用全班學生的照片PS成一張愛心照,作為班級電腦的開屏圖片。這一舉動讓學生感動滿滿。
他率先在自己所帶班級構建學習小組合作課堂活動模式,以平板等新媒體工具為載體,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合作與互動,實現學生學習的智慧化。
他把語文課上成美術課,讓學生為之瘋狂。「在學古詩詞的時候,高老師會讓我們將詩詞描繪的情景畫出來,讓我們更好地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學生孟令昌很享受融入藝術表達形式的語文課。
他很注重勞動教育,曾經把課堂帶到農田裡,讓學生一邊幹農活一邊深刻體驗「粒粒皆辛苦」。
能把事情有條不紊做好還讓自己保持年輕,高老師是怎麼做到的?他向日報君透露:享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快樂,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沒有太多職業倦怠,是保持心態年輕的關鍵。
北海市第一中學2019級級長麥其昆:
半年用了30本聽寫本的佛系「拆彈家」
麥其昆
擔任2019級28個班級的級長,麥老師每天都要在兩個校區逐班巡查。疫情以來,學生心理波動較大,有不少和父母鬧矛盾的,「全年級1408名學生,就是1408顆不定時炸彈。」麥老師總結當級長的心得體會,要先把學生哄回來,再想辦法教育,該批評的還是要批評,「每個學生都是一份責任,生怕他們出問題」。
教師節一早,麥老師收到的學生賀卡。
當起級長來一絲不苟的麥老師,在英語教學上卻堪稱「佛系」。他教授初二兩個班級的英語,強調學習興趣,反對灌輸式教育,以背單詞為基本功,卻不要求學生抄寫單詞,作業也不多。
麥老師曾獲第九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
他的課堂是活潑中帶點嚴肅,上起課來和藹又幽默。「沒有考好也不責怪,還會鼓勵我們。」「他很包容,而且很有閱歷,課文講到馬來西亞,就和我們分享他在馬來西亞旅遊的經歷。」 「麥老師還很喜歡暢談人生理想。」學生們說。
麥老師的聽寫筆記。
在教育這件事上,麥其昆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今年疫情以來,他每天都聽寫BBC、VOA、CNN等國外廣播電視臺的英語新聞,半年下來已經記了30來個筆記本。
這是一個52歲的英語老師的堅持。「潤物細無聲,也希望可以影響到學生。」他說。
北海市外國語實驗學校四年級級長周祖華:
「元氣少女」讓學生和家長互換身份
周祖華
周祖華1999年開始做老師,如今已近不惑之年。但在同事眼中,她既是一個教學經驗豐富、樂於幫助年輕教師成長的「全能姐姐」,又是一個元氣滿滿、富有童心的「陽光少女」。「她的笑容能給我動力!」同事莫老師笑著說。
市外國語實驗學校四年級2班是周老師從一年級開始帶起的班級。一年級到四年級,周老師跟隨孩子們的成長步伐設計課堂,「一、二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習慣,三、四年級著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ღ 一年級,周老師設立「家長學生交換日」,家長和學生互換角色,孩子們做家務、家長們做試卷,引導孩子換位思考、體諒父母。
ღ 二年級,布置作業「我是小當家」,讓孩子們拿著家長提供的100元負責全家人一天的生活費用,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ღ 三年級,「中國美食」課堂上,周老師讓每個學生與父母一起做一道菜並帶到課堂上介紹製作過程,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ღ 四年級開學,正值秋天,周老師將作文課堂搬到操場,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尋找秋天,一起撿落葉、聽蟋蟀的叫聲。
周祖華和學生在一起。
「周老師和我們一起玩丟沙包、老鷹捉小雞」「周老師帶我們尋找秋天」「周老師讓我們在日記上畫出自己的生活」「表現乖的話周老師會發糖果」「周老師特別有愛,我們叫她周媽」……在學生們眼中,周祖華就是個活力四射的元氣少女。
北海市第一中學初三語文老師鍾藝:
知心姐姐趕學生「走」出課堂
鍾藝
她的語文課堂不是沉默的學習。「我要求孩子們跟著我的思路走,然後他們不僅要聽課,要做筆記,而且嘴巴要張開,如果不張開嘴巴跟著我說的話,就會被我批評。」
她覺得語文的學習中,有一些知識點會比較沉悶,而且講究積累,張開嘴巴跟著老師說,形成全班集體的共同的回憶。這樣課堂的效率就會高。
閱讀名著時,她出一些題,學生出一些題,然後互相考試,有時還會有小組競賽,互相糾正,有獎有罰。
在她的班上,班長管組長,組長管全班。這一套管理體制,讓班級學習氛圍十分融洽。
鍾藝老師的學生在校運會開幕式後合影。
相比起一些老師喜歡用題海戰術來為學生鞏固成績,她更多地是把學生「趕出去」。她認為現代教育需要與時俱進,社會對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所以她鼓勵同學們在學習之餘儘可能的去發展一下其他特長。她的學生勞柏森、黃子翔、徐子靖都是北海市青少年學生藝術團的成員。不管是圓號、鋼琴、吉他,黃柏森都非常精通,徐子靖今年還考過了鋼琴十級。
鍾老師學生們合影。
鍾老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走進孩子們的心裡,帶動他們去學習,讓學生知道有老師在關注著他,關心著他,就會變得愛學習,從而走進良性循環。
(記者 方曉淦 勞國嬌 周洋 塗嘉瑜 報導)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學校及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