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從華附優秀畢業生到北大優秀畢業生
懷揣初心不斷奔跑
秦穎,華南師大附中2016屆奧林匹克班畢業生(初中畢業學校:華南師大附中初中奧校),2016年廣東高考理科第63名。2020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榮獲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稱號,畢業後將繼續攻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碩士學位。
本科期間曾獲廖凱原獎學金、鴻儒獎學金、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三好學生、北京大學學習優秀獎等獎學金和獎勵。曾赴愛丁堡大學進行學期交換。實習實踐經歷豐富,曾任2016級經院新聞中心副主任、2019—2020北京大學金融投資協會職業發展部部長,並於中金公司、IDG資本、BCG等多家投行、投資、諮詢公司有實習經歷。
」一個人必須知道
自己為什麼而活「
高三」學習之星「秦穎
秦穎同學是高三1班裡看上去低調尋常的一分子,可越是靠近她,卻越會發現她與眾不同的味道。並不是靜靜地沉浸在自己學習中的高冷學霸,她學習的過程是充滿互動的,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也善於學習他人好的習慣。正是在相互補充中,她一步步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年級前十對她而言是肯定,也是鼓勵。
在華附的這些年裡,她一直保持在年級前50,在波瀾變幻的排名榜上守住自己的一席。無論結果好壞,她總是不驕不餒,默默地定下目標,朝著目標邁出自己的腳步。她相信,她還可以變得更好。在高三,她在競賽失利後迅速調整心態,投入到緊張的備考過程中,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很快恢復了狀態,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她也許不是最勤奮的那一個,但的確是最特別的一個。即使在高三忙碌的備考生活中,她總還會抽出一點時間去圖書館,讓先哲和文人的精神成為她內在的力量,讓她認清她自己,成為她自己。正如同尼採所言:「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高三的生活固然艱苦,但無數的先哲,無盡的遠方都是她精神上的後盾。她還有什麼理由會退縮呢?
在學習生活中,她非常重視的另一點是效率。投入時間長固然重要,然而在合適的時間做高效的事情更加重要。她每天晚上都會保證7.5個小時的睡眠,中午也選擇午休,對於她而言,不開夜車,保證了第二天上課的精神與學習的效率。當然,在學習上投入長時間也是不可缺的,她每天都會提高日常效率,提早1個多小時回來晚修,在合適的時間進行高效的學習。
除了常規學習,作為奧班的一員,她積極廣泛參加各科競賽,在生物、數學、物理、語文、英語上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她將競賽思維融入於日常學習中,力求學得更深,更透。
這便是她,一個踏實的女孩,在學習中快樂著,成為真正的,更好的她自己。
清楚自己優勢
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高中三年來的班主任鐘鳴老師
好像摘金奪銀都是奧班男神的天下,奧班的女神們又有怎樣的精彩呢?秦穎是2016屆高中奧班物理組為數不多的女生之一,剛開始在眾多男神光環下的確壓力山大,競賽方面也曾舉起過免戰牌。
但她很清楚自己的優勢,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她的語文英語優勢明顯,數學理綜雖然沒有大神般的閃電速度,但夯實基礎,穩穩地把能做的做到最好,總分永遠名列前茅。
學習之餘還參加文學社調劑心情,翻看舊刊就能看到這位文青師姐的佳作。最後秦穎以總分優勢進入省前70,進入北大經管學院。
畢業合影(前排居中即左9為鐘鳴老師,二排右7為秦穎)
北大優秀畢業生:
「用最大勇氣
去仔細生活,去抵抗荒謬世界」
華南師大附中高中2016屆 秦穎
一眨眼就到了本科階段的尾聲,回首過去四年時光實在是過去的太快。
回想燕園四年,開心的瞬間真的非常多,就像夏夜山裡的夜空一樣,綴滿了星星。對我來說最亮的那一顆星星是在園子裡認識了很多珍貴的人,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了很多。
比如大一下的時候選了中微,在平爺爺的課上體會其言傳身教,真正是感受到了深入淺出,也感慨已經這麼資深了老師也依然備課到深夜不斷修改課件,期末時去老師辦公室拜訪時更是被快貼上天花板的藏書所震驚。再如大二時前往愛丁堡交換,和幾個一起去交換的同學一起約課約旅行,一起在海邊聊過往談理想,在山上拍延時從日落到華燈初上,聽她們說拍電影和打比賽的故事,見識了更多豐富的燕園生存狀態,回來之後也在各自的領域熠熠發光,每次和她們交流都感覺特別有趣,會看到不一樣的顏色。再如面臨保研焦慮失意的時候和朋友到未名湖邊散步,對方會安慰我「何妨吟嘯且徐行」,多走幾圈會覺得湖水和詩句吸走了所有不開心,又想繼續往前衝。在發光的人身邊,自己也會受到感召,於是逐漸想清楚了未來想做什麼,也一步步貫徹地走下去,覺得找到了抵抗世俗荒謬的勇氣。
四年裡也不是沒有遺憾,如果說四年裡有什麼事情是在不斷重複發生的,我想那就是「放棄」。人的時間精力有限,而想去嘗試的事情往往太多,兩難全是常態。對我來說,由於能力有限,我只想守住我現在不能失去的東西,其他的一切暫時都可以放下。
我一直特別喜歡表演,大一的時候就加入了劇社,平時會觀察模仿,甚至看了很多演技方法論的書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和波列斯拉夫斯基的《演技六講》等;但遺憾的是,我在北大並沒能演出過一次。
大一時我參加過學期大戲的試鏡,面上了《麥克白》裡的一個角色,雖然不是中心但還是非常有趣,參加了組會並且趕著ddl看英文原版和中文劇本看到了半夜,可最後還是辭演了。覺得我能力不足,沒有辦法在一周25+學分的課加上日常的學工運維的負擔下進行時間管理去表演。當然也有將很多選擇平衡得很好的同學,像我非常敬佩的朱虹璇學姐,就一邊擔任《九人》劇組的編劇一邊也完成了很好的實習進入了頂級諮詢公司。只不過大部分的我們稟賦都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有限的稟賦和精力,讓人生的效用最大化,就必然面臨著不可能給予所有選項100%權重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放棄」,我想,當稟賦有限時,勇於放棄其中一些選項是對另外選項的負責任。在無法預測到將來效用函數的變化的時候,先將當期效用最大化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四年前有幸來到了經院,現在我還想和經院說一聲謝謝。在經院的時間裡遇見了很多很負責任、很認真的老師,我相信他們是真的懷著經世濟民、教書育人的理想在不斷鑽研、奉獻,也感受到非常多年輕的老師在嘗試傳授給我們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前沿的研究方法,從他們的課堂中受益匪淺。經院也營造了非常溫馨的環境,從大一「一二·九」時大家聚在一起排練的回憶到疫情期間寄信和口罩,都感覺到來自學院的關懷。和經院的同學們也度過了非常溫暖的四年時光,記憶特別深刻的是大一時室友腿被撞了,當時已經很晚,我們又在東門離宿舍區比較遠,但班裡還是有特別多同學趕來幫忙,有的買冰袋,有的騎車送她去校醫院,當時就覺得特別感動。因此特別感謝讓我們相遇的北大和經院。
本來想給大家描述一些不一樣的故事,到最後我也還是認為我只是很平靜而努力地過完了這四年。但我想,在動蕩多變的環境中,能夠保持真誠的初心不變,把握住想要追求的事物,過完普通卻有價值、不令自己後悔的本科生活乃至整個人生,用最大的勇氣去仔細生活、抵抗荒謬世界,就是一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值得表揚的事情了。
華附優秀畢業生:
「你總會意識到
自己其實也在閃閃發光」
華南師大附中高中2016屆 秦穎
六年的華附生活是我青春時光裡最珍貴的一段回憶,老師和朋友們親切活潑的樣子歷歷在目,一起上課、實驗、打鬧的日子即使過了很長時間回想起來也還是很感動。在華附認識了很多特別可愛的老師和同學,直到現在和在附中認識的好朋友們也會不時聚聚,交流最近的動態,一起鼓勵繼續努力,然後很慶幸大家過的都挺好的。除了認識了一群在一起度過六年的可愛的老師和同學外,我最感謝附中的還是兩點。
一是在附中的六年時光裡被鼓勵去進行了多元化的嘗試。在六年時光裡我可以看到大家在以獨有的、不同的形式發光——有同學競賽成績很突出,入選國家集訓隊並拿獎;也有同學對直播很感興趣,一直努力去做當時華附春晚的全球連線直播,效果越來越好……在被各維度的優秀同學的包圍下,對於「優秀」的理解,自然不會局限在「成績」這個維度之內,也就倒逼大家去思考:自己真正能發光的舞臺在哪裡,對於未來如何在進入大學、社會後,在面臨多元化的選擇下如何選擇自己真正適合的舞臺,都是很好的預備。
我想,在附中的時候,只要你在努力地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和學業,你總會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在發光的。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感謝附中給我機會可以去進行各種競賽拓展的嘗試,去嘗試學習更深一層的知識;同時也能去選修喜歡的英語和文學選修課,去欣賞《九三年》、《死亡詩社》等優秀的作品,提前對於社會、人生更深地思考;也可以在舞臺上熠熠發光,可以自由地展示非學業以外的喜歡的唱唱跳跳。
在附中見過了眾多的可能性,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在哪裡,也許是鼓勵我後來大學選擇商科、而非之前關注的純理科的一大原因。
與好同窗郭一帆(左)雙雙上北大去
二是附中自由的管理氛圍進而培養的自律習慣。附中一直作業量不是很多,管理上也講求自我約束。我特別喜歡這種模式,來自自我內部的驅動力的效果用於比外部的框架安排更好,何況生活裡不可能永遠有人給你制定生活目標和每天的安排框架。
早日學會如何憑靠內在動力自我管理安排,就是早一步習慣未來的遊戲規則。
在光榮榜當排名起起落落的「段子手」,也是與大家特別難忘的記憶
詳情>>>【合集】不是很懂這個學校的排行榜為什麼還能有後續
說了這麼多附中的好,真的是很懷念的當時的時光。青春六年在聚清園裡不知不覺一轉眼就過去了,無數個瞬間,發生的無數個故事都還如此清晰。
想念李應的「草稿擠」(李應老師),想念看作文的時候人超好的冰冰(徐冰老師),想念溫柔可愛漂亮的秀苑姐姐(劉秀苑老師),雖然競賽成績也太差了但還是想念鐘鳴(想他快點脫單)(鐘鳴老師),想念有時嚴厲但人其實很溫柔的肖校(肖朝雲老師)。
想三年、六年一起傻的那些人,想和他們一起在亂七八糟的奧校樓物理實驗室把夏天混過去的時候,想和他們一起在藝術節臺下看返校揮手機的時光,想當時無憂無慮只想往前衝的日子。
但是時間總是滾滾向前,要懷著當時的初心繼續往前努力了。謝謝華附,讓我成為一個能懷著初心並有能力為此向前奔跑的我。
to 學弟學妹們:要勇於試錯
華南師大附中 高中2016屆 秦穎
附中是一個很好的舞臺,允許我們在高中階段就嘗試不同的方向。我一直認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所以祝願學弟學妹都可以找到自己願意短期、長期為之努力並從中獲得滿足感的事情。
希望你們可以勇於嘗試,在試錯成本還比較低的時候找到人生效用函數的答案。實際的建議是在尋找答案的時候務必還是重視學習,高考的結果好一點還是會讓人生順利一些的~
來源: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學生處、高中2016屆年級組(特別鳴謝:黃華林老師、鐘鳴老師) 編輯:李芸 衛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