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唐平)1月12日,34集年代情感大戲《別叫我兄弟》在京舉行開播發布會,總製片人喬柏華、導演付寧攜任重、朱雨辰、方安娜、周璞、班贊等演員出席。發布會上再現了劇中重要的天台對話橋段,任重對朱雨辰一句「我們還能做兄弟嗎」,說得讓在場所有人揪心。1月17號,《別叫我兄弟》將登陸北京衛視紅星劇場。
秀京腔集體變胡同串子
由於全劇以上世紀80年代初的北京為背景,劇中在人物臺詞、選景、道具上都有純正地道的北京味兒。任重、周璞、班贊都是「北京土著」,演起老北京人毫無壓力。三人演到興起時,「拍婆子」、「磁器」、「局氣」、「催巴」等老北京話都脫口而出,連導演都讚嘆:「完全就是那個時代的人。」
發布會特意安排了「北京胡同語猜詞」環節,演員們也集體來了次臨場的北京話水平大測試。方安娜一身粉藍連衣裙亮相,任重選擇了「盤兒亮」(形容女孩子漂亮)來送給方安娜,讓萌妹子心花怒放。當給出「杵窩子」(形容人窩囊)一詞時,周璞「以身說法」,稱自己的角色莊大力就是一個典型的「杵窩子」,最後選擇安於現狀開發廊。班贊也巧妙地用「催奔兒」(形容跟班兒)造句,他表示自己不想當「催奔兒」好多年,劇中的他在主角的光環下,永遠是「二當家」的角色。
朱雨辰憶八十年代美食
《別叫我兄弟》充滿了北京在上世紀80年代的特殊符號,於是主演們在通關「北京話級別考試」後,又展開了對80年代的論述題。任重回憶,最深刻的時代記憶,是八四年國慶閱兵時,戴著「大殼兒帽」英姿颯爽走過天安門的軍人們,童年的自己就吵著讓母親給自己也買個大殼兒帽,天天戴著在家拿著笤帚走正步。一旁的朱雨辰聽到此處立刻接上話說:「原來你也這樣!」,他表示自己跟任重一樣,甚至還必須要給自己腰上勒上兩根皮帶「塑型」。
在美食上,最讓朱雨辰念念不忘的,還是夏日裡的冰棍,冬日裡的黑爐爆米花。美食也讓周璞打開了話匣子,他回憶自己還總提著汽油桶去打散裝啤酒,非常過癮,班贊稱自己小時候就總往副食品店跑。朱雨辰聽後感嘆:「這真是說得我心頭一酸,再也無法像童年那樣,無憂無慮地睡午覺了。」
朱雨辰任重上演天台情
在談到印象最深刻的戲份時,朱雨辰對上天台拍戲耿耿於懷,「樓就有25層,那個天台在25層的基礎上又私搭亂建了一層」。朱雨辰坦言,他恐高,拍攝時都不敢往下看。實際上,在劇中,天台這個場景有著特殊的意義,任重和朱雨辰在這個地方進行了不少「男人與男人」間的對話。
活動現場,主辦方精心打造了一個「天台」,當任重跟朱雨辰同時站在「天台」上時,不禁觸景生情,即興發揮了一段天台戲。演到最後,任重拋出了全劇最令人揪心的臺詞:「我們還能做兄弟嗎?」。據悉,在劇中,任重與朱雨辰在劇中飾演一對兒「情誼變質」的兄弟,為尊嚴為面子鬥的你死我活。
也許是天台戲碼過於沉重,任重和朱雨辰還大方地玩起了親密互動,以證兄弟情比金堅。任重便配合地擺出少女狀,依偎在朱雨辰肩頭,嬌羞地來了句:「偶巴!嚓朗嘿呦!」,他還配合著用手在兩人頭上比出「愛心」。此情此景,激起了現場一浪高過一浪的起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