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國民經濟的恢復的史實,掌握「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內容,理解其特點和意義。
2.通過史料分析的方法,加強對建國初期我國嚴峻的經濟形勢的學習理解,提高分析概括能力;通過小組討論理解「一五」計劃的特點,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激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信心,明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國情出發,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一五」計劃、三大改造的主要內容。
2.教學難點:「一五」計劃的特點以及三大改造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法。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它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學生明確:初步發展,短暫春天,快速發展,日益萎縮,陷入絕境。
教師繼續引導:那麼進入新中國以後,我國的經濟又會經歷怎樣的發展概況呢?順勢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國民經濟的恢復
教師展示1949年工農業產量同歷史最高水平的對比圖,並提問:這一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怎樣的問題?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學生回答: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帝國主義長期掠奪和國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戰爭破壞,國民經濟全面崩潰。
教師繼續追問: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國又採取的哪些措施呢?最後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呢?
學生思考後回答: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經歷了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到1952年,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造了條件。
教師補充: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後,黨和政府為了進一步發展經濟,開始進行有計劃地經濟建設,即第一個五年計劃,旨在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工業化強國。
(二)「一五」計劃
教師提問:「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特點是什麼?
學生閱讀教材明確: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設起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特點是優先發展重工業。
教師展示材料並安排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鐘的思考:結合剛才的史料再想想我國為什麼優先發展重工業?
小組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從歷史原因看,我國重工業基礎差,底子薄。從現實需要看,建國初期,我國戰略上還處於帝國主義的軍事包圍中,發展重工業有助於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從經濟發展經驗看,借鑑了蘇聯的發展模式。
教師展示建設成就圖,提問: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一五」計劃期間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學生明確: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建成了一大批重工業企業,交通建設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瀋陽工具機廠和飛機製造廠、寶成鐵路、青藏公路等。
教師追問:我國一五計劃建設項目的建成有什麼重要意義呢?
學生回答:「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讓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過渡:根據第一個五年計劃,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
(三)三大改造
教師播放三大改造的視頻片段,請學生思考:三大改造是怎麼改的?大家以表格的形式歸納。
教師追問:三大改造的進行具體來說有什麼歷史意義呢?
學生閱讀教材後回答,教師補充總結: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也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複習本節課所學。
2.作業:搜集「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期間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下節課進行分享其生平事跡。
四、板書設計
在課上,學生提問的問題,你一時解答不出來時。作為教師,你應該怎麼辦?
【參考答案】
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於主體地位,且目前處於不成熟的階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好奇心。遇到這種問題,我會冷靜對待,運用教學機智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機智處理。
第一,表揚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希望學生能夠保持這樣的學習熱情。
第二,如果這個問題屬於課堂上的內容,我會引導學生一起來想想怎麼解決,讓同學們集思廣益,討論解決。如果確實解答不上來,則要真誠地告訴學生,自己會課下查閱資料,再給學生解答疑惑;如果不屬於課堂上的內容,則委婉地告訴學生,下課老師再解答,先認真聽課。
第三,自我反思,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往期推薦:
教師資格面試模擬練習第十期-語文
教師資格面試模擬練第九期-化學
教師資格面試視頻模擬練第八期-語文
教師資格面試模擬練-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