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那些無法找回的過往,和無比珍貴的今天。
一、節日將來
Amy是個善良的寶寶,最近迷上了各類小動物,屢屢見到她在各種場合驚呼小可愛,天真之氣恣意洋溢。這個年齡的孩子充滿求知慾我本應該多陪陪但最近有點忙,確切的說是那種沒有效率的忙,越忙越不爽,導致不是回到家很晚,就是瞌睡蟲泛濫,不經意間慢待了小公主。直到一天Amy很嚴肅的正告我:為了你的健康不準晚歸,並且買一隻她心儀的寵物作為補償。
我以成年人特有的狡黠做了變通,從網上淘了一個孵化小雞的裝置,可以放四顆種蛋。這種心計大概類似於某個家長拿一碗豆子讓小孩用筷子往出夾一樣。看起來是培養耐心,本質上是借點時間。陪伴熊孩子太耗神,最近有一張小孩開學的照片正是這種寫照,小朋友哭天喊地,大人卻滿臉解套的竊笑。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不如意,21天過後雞蛋沒有動靜,Amy為此滿腹委屈哭個不停,直到我領著她在小院裡的無花果樹下把雞蛋挖坑埋好。
Amy依舊不舍,第二天就開始懷疑埋在土裡的雞蛋也許還會孵化出小雞來,並且擔心隨時可能孵化出來的小雞會不會在土裡窒息?甚至一度借去院子裡玩的空檔,徒手把雞蛋從土裡刨出又抱了回來。還沒出生的小雞是沒有生命的,但我的理論卻不能讓Amy從這不如意中釋懷。反而是路邊攤新到的七彩繩和香囊,討得了鍾愛色彩和畫畫的Amy的歡心。我告訴Amy,端午節快到了。
二、祝你安康
端午節,號稱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但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沒有那麼高大上。這大概要歸於我生長於農村的經歷:端午節通常在陽曆的六月,正是農村麥收和農忙的時節,收割、脫粒、晾曬、揚場、播種,龍口奪食的節奏,趕著趟兒的忙碌,成為令人懷念的兒時記憶。這也有身處北方的原因,賽龍舟是不可能的,沒有印象深刻的大場面,依稀記得我和小夥伴們掏過鵪鶉蛋的那片蘆葦地邊,大人們趕著時令摘到的蘆葦葉子,成捆成捆堆成了小山。
那時候的我,和我的Amy一樣愛吃糖蘸的粽子、鹽蘸的雞蛋,一樣為手上、腳上的紅繩欣喜若狂。那時候的我,從未察覺過大人們也會有煩惱,一如Amy不能理解還沒嘗過的人生苦澀。那時候的我,一年年長大,匆忙的只顧及回味這打包的如畫過往,只願沉浸於這節日賦予的休閒,卻從來不曾深究背後的真相。直到走過人生半程的今天,直到我可以駐足沉思這半生的價值,究竟是過程的豐富還是終點的輝煌?
於是知道了,農曆的五月五日,原本是「惡月惡日」。
於是知道了,節日安康,才是最好的祝願。
於是知道了,瘟邪災難,本就是尋常。
於是知道了,人生有苦,勿忘樂觀。
三、源於古老
農曆的「五月五日」的端午節,自戰國起就被北方人民認為是「惡月惡日」,有民諺「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端午節的習俗,大都與人們祈求安寧有關。
飲雄黃酒、蒲酒、硃砂酒,以酒灑噴,為驅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艾葉、或石榴、胡蒜、菖蒲,插在門口可以驅蟲避邪。
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以虎闢邪。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
小孩栓五色絲線,取五色為吉祥色的寓意。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另有一說,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扒龍舟、食粽子,來源於遠古時代的祭祀。扒龍舟作為南方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目的是祈求避免常見的水旱之災。食粽子來源於逢年過節做籺拜神是古老的傳統習俗,粽子是人們端午節時用來拜神的貢品。
四、信仰積澱
千百年來,端午節不僅成為一種文化的傳承,而且也成為一種民族信仰的積澱。因為不同年代的同一天,曾經有三個純粹的人,用生命詮釋了忠孝節義,這就是:詩人屈原、良將伍子胥和孝女曹娥。
人們懷念抱石投江的詩人屈原,是對家國大義的信仰。面對祖國被侵略,屈原心如刀割,在無可挽回的情況下,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即使過去千年萬年,我們依舊會記得,這世上曾有一個人用生命去愛國,他的名字就叫「屈原」。人們在端午節扒龍舟、食粽子以紀念屈原。
人們懷念蒙冤屈死的良將伍子胥,是對忠良報國的尊崇。伍子胥一心為國,當年越國大敗時,建議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後來,伍子胥被讒言誣陷,夫差卻信了,賜死了伍子胥。死後,他的屍體被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至今蘇州端午節與其他地區不同,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
人們懷念為父投江的孝女曹娥,是對人間至孝的感動。相傳曹娥是東漢上虞人,與父親相依為命。一天,父親溺於水中,年僅十四歲的曹娥晝夜沿著江號哭。17天後曹娥知道父親回不來了,便在五月五日這天投江而死。五日後,她的屍體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了水面。後人為了紀念事父至孝的曹娥,便改名舜江為曹娥江。在浙江紹興,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五、飛龍在天
生活總是有很多的不完美。
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讓自己樂觀哦。
Amy似懂非懂的點頭:
是不是就象壞蛋新冠病毒,我們一定會打敗它的?是不是不管遇到什麼,我們都要有信仰?
是的。
我的語氣很堅定。
悄悄瀰漫的夜色中,一眼望去,滿是煙火氣的路邊攤。一眼望去,依稀人臉上的快樂希望。一眼望去,沒有大叔的油膩滄桑,一眼望去,不是生活的疲憊不堪。一眼望去,馬路歌手開始了他的民謠吟唱。
曾經,
我嚮往周末的閒暇,也鍾情節日裡的放鬆,
我渴望財富的自由,也追逐生命裡的巔峰,
我專心終點的輝煌,也無暇這路上的風光,
可是、可是我錯了,
它們只是些許的點綴。
曾經,
我困擾工作的忙碌,也厭倦這生活的平淡,
我苦惱日子的艱辛,也憂慮對明天的悲觀,
我感慨歲月的滄桑,也憎恨這討厭的模樣,
可是、可是我錯了,
它們才是一生的慣常。
…………
這歌聲輕觸人心,
這歌聲無比悠揚,
這歌聲帶我想到,
端午節的另一個起源,是上古時期人們的天象崇拜。
仲夏端午日,蒼龍七宿會飛升到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對應《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
此時,
龍形處於大吉之位,
是謂,
端午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