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志願填報,如何選學校,如何選專業,這麼多學校哪個學校分低,值得選呢;哪個專業值得上,畢業掙錢多,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是以此為考慮基礎,把志願填好,為了有一個更加美好的前程和未來。
一線城市大學or偏遠地區重點大學
如果在志願填報時,你可以選擇一個不是那麼好的偏遠地區的985或211大學,和一個很好的一線城市的非重點的大學,你會怎麼選呢?可以說是左右為難,那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第一保研、推免生,隨著國家的發展,對於人才需求要求提高,學歷確實成了重要門檻,也看出來越來越多的考研,但人數的激增也越來越難,保研是怎麼分配的呢?與學校檔次和專業有關,比如山東師範(非211)和中國石油(211),如果要選擇中文專業肯定是山東師專業好,但如果要保研,中國石油保研比例較高;
第二戶口,現在相對來說通過大學落戶是相對容易的,如果想到大城市發展定居,當地戶口還是關聯很多東西,如果是北京和上海,這種超一線城市是相對嚴格的,如果有落戶想法,建議選擇985和211相對容易;第三出國讀研,國外大學特別是超一流大學,是非常注重出身的,如果有留學深造的想法注意大學的選擇。
評價體系不同,排名不同
在中國大學排名注重的因素主要是學術水平,可能對於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不太理解,怎麼量化這個標準的呢?所謂的學術水平直白的說就是老師寫論文的水平,在排名相對靠前的大多數高校,老師責任分為教學和科研,科研項目是需要出結果的,在期刊上發表後,一年這個高校發表的所有論文的總評,就代表了學校的整體學術水平,一些專業發表論文期刊相對容易,所以一個學校靠後的專業不一定就是不好就業的,只是一個維度的評價。
排名靠前≠工作好找、掙錢多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畢業後就是為了有一個更高的起點,能找到一個掙錢多的好工作,但這些和什麼有關係呢?排名靠前的學校就一定好就業嗎?如果一個相對偏遠地區的重點大學,相對來說不一定比一線城市的二本好就業,不可否認的是大城市確實工作機會多一些,同時大城市的平臺和視野也會更廣闊。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行業,不同行業的就業工資曲線是不一樣的,所謂的本科就業以後的平均工資這樣的體系的不夠科學的,比如醫科大學,醫生這個職業,一般情況下三十以下就業相對困難,同時大多數要求要下到三甲醫院學習,對學歷要求基本至少也是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所以不能僅憑能否掙錢去作為志願填報的硬性標準,建議綜合評定。
志願填報不僅是選大學選專業,也關係到未來,每個家庭都極其慎重,無論怎麼選擇,綜合評價院校、專業,知彼的同時更要知己,這些選擇的最先出發點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