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最直接給我的一個感覺就是,果然「父母才是真愛,孩子都是意外」這句話真的不是騙人的。因為丹丹這個角色,感覺在他的父母的考慮裡面並沒有那麼多,也不能這麼說,應該說她的父母陸焉識和馮婉瑜心尖兒上的人都是彼此,至於丹丹那是一定要靠後放的。就像「有餘力則學文」一樣,陸焉識和馮婉瑜是「有餘力則顧丹丹」。
他們的故事
陸焉識是一個教授,是一個冰冰有禮的紳士,有很多很多的技能,能夠上得廳堂,也可以下的廚房,談的了風花雪月,說的起茶米油鹽,幾乎就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對待愛情也是專一的不得了,而且是陳道明演的,所以顏值也是很抗打的。
陸焉識和馮婉瑜結婚了,他們生活的很好,而且生下了一個叫丹丹的女兒。不過在丹丹大概三歲的時候,陸焉識被人說是「擾亂組織」分子,然後被發配到了青海去勞改。那個年代的故事,那個年代的背景,確實是讓一個家庭分崩離析,而這一去就不知道是多少年,直到找到一個機會溜了出來。
陸焉識跑了出來,可是監督的人很快就知道了,而陸焉識就和馮婉瑜遠遠的見了一面就被抓回去了。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是陸焉識讓丹丹給自己傳信兒,讓丹丹的媽媽——也就是馮婉瑜,到火車站去見他,對於丹丹說的話,除了這個沒有了,十多年沒有見過的女兒,就這麼囑咐了一聲要她傳信兒就沒了。怪不得丹丹要把他回來的消息給捅了出去,回來就只關心他的媳婦兒,她還是他的女兒呢?
等陸焉識再次歸來的時候,已經是「大和平」的時候了。不過丹丹被馮婉瑜趕出了家裡面,理由是丹丹不認陸焉識是父親,而且把陸焉識的照片都給剪了,所以馮婉瑜就不歡迎丹丹回家了,每次丹丹一回家就好像仇人來了一樣。後來丹丹能夠回家還是因為陸焉識的一封信。那個時候,馮婉瑜不記得陸焉識的模樣,卻知道她一直在等自己的丈夫陸焉識,而真正的陸焉識把自己曾經在青海勞改時候日日夜夜給馮婉瑜寫的信以郵寄的名義給了馮婉瑜,而馮婉瑜年紀大了看不清字,「陸焉識」就任勞任怨的每天去給馮婉瑜讀信,而讓丹丹回家的那一封信就是後來寫了,然後念給馮婉瑜聽的,馮婉瑜聽了之後立刻就說著讓丹丹回家。
陸犯焉識,歸來不識
陸焉識回來之後,馮婉瑜卻不認得他了,在馮婉瑜眼裡陸焉識只是方師傅,基本沒什麼特殊關係的方師傅。終於歸來的人,卻也無家可歸,陸焉識相盡了一切方法去讓馮婉瑜想起來,可是到了影片的終了馮婉瑜依舊沒能想起來,每月的5號都一直去接自己的「陸焉識」回家,而那個時候陸焉識都在她的身邊陪著,直到最後。
至於丹丹,她根本就是用來稱託父母愛情的一個角色,一直看著兩個人在她面前「撒狗糧」,而且是各種各樣的狗糧。她父母的愛情是堅定不移的,即使經歷了很多年也是別人不能拆開的,更是空間和時間不能阻隔的,而她因為各種各樣的環境關係去排斥自己的父親,最終被愛著父親的母親趕出了家門。
對於父母這種眼裡只有對方的行為,孩子必須順著來,因為他們眼裡本來就沒有自己的存在,自己在這麼一鬧騰,這不是就是告訴他們快來把我趕出你們的二人世界嗎?我要是丹丹,才不要那麼幹,實在是太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