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是棒旋星系,屬於螺旋星系的一種,幾乎所有的螺旋星系都是旋臂,我們的銀河系自然也不例外。我們身處銀河系當中,並不能看清整個銀河系的樣子,我們今天所看見的銀河系全貌都是通過電射望遠鏡和電腦圖像所合成的,通過電射望遠鏡我們才知道我們的銀河系有4條主要的臂旋,我們的太陽系位於4條臂旋中的獵戶臂上。
目前已知的臂旋是英仙臂、人馬臂、獵戶臂和後來發現的三千秒差距臂。那麼銀河系真的只有4條臂旋嗎?答案是否定的,通過現代電射望遠鏡的分析我們的銀河系更像是一個多個觸角的八爪魚。銀河系臂旋結構是這樣的:兩條主臂旋是英仙臂和半人馬臂,其他的像三千秒差距臂、矩尺-天鵝臂,船底-人馬臂和我們的所在的獵戶座臂旋都是次要旋臂。根據有關專家提出的星系臂旋的演化過程,銀河系的這些臂旋可能是慢慢地不明顯化,直到演化成沒有臂旋的橢圓星系或者球狀星系。不過在此之前,很有可能就會與仙女座星系融合為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了。
認識了銀河系的臂旋,那麼我們在夜空中見到的那條銀河是那條臂旋呢,答案肯定不是我們獵戶臂啦,而是與我們相距6370光年之遠的英仙臂,有人會問既然是相鄰為什麼看不見人馬臂呢?這是由於我們太陽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銀心中心物質所阻擋,所以我們看到天上的銀河其實是英仙臂和銀河系中心物質重合的景象。在地球上它譽為英仙座就被命名為英仙臂,自然的如果真的英仙臂上有我們並未發現的外星文明,那從它那邊看地球所在的獵戶臂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關於銀河系臂旋的形成是天文學上有這樣觀點:有科學家認為在銀河系形成之初,它應該是一個非常小沒有臂旋的橢圓星系,是通過不斷蠶食融合一些星系而逐漸壯大,當它吞噬一個星系的星系核時,兩顆星系核就會相互旋轉環繞直至融合,在此期間星系核的兩極會噴射出高能的粒子流。當它俘獲了其它星團或者星系以後,就會增添能量。當星系核的能量發生由大到小的變化時,就會由遠及近地建造出兩條粗大的噴流帶,那麼,噴流帶的軌跡就會發生變形彎曲,從而變成旋渦星系的兩條旋臂,星系的旋臂就是這樣形成的。
由於我們本身就身處銀河系,且因角度和位置的問題與銀河系中心物質光線太強的緣故,我們依舊沒有辦法看清銀河系的全貌,而銀河系4條旋臂上都將近有1000千億顆恆星。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也不在少數,所以不用捨近求遠地去尋找河外星系是否存在外星文明,或許我們正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般地看銀河系,所謂的外星文明,銀河系就遠遠不止地球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