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過程
1590年,喬達諾·布魯諾認為太陽只是一顆恆星。正如現在我們所知,他是對的。之後,我們知道恆星並不是只有太陽這一顆。
1610年,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看到木星周圍的點。後來人們發現在行星附近還有其他衛星,月亮也不再是獨一無二的。木衛二、土衛三、木衛四、木衛六、冥衛一是太陽系行星的衛星名字。自1957年蘇聯向太空發射第一顆衛星以來,衛星被分為兩類:自然和人造衛星。
尚未解決的問題
今天,對於宇宙的認識,我們又知道多少呢?事實上,這個比例微不足道,只有4%。宇宙中存在的所有已知物質,佔總質量的很大一部分。但我們不知道暗物質,暗能量;我們不知道黑洞的另一面是什麼;我們不知道重力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引力波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不知道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以及為什麼會發生;我們不知道如何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結合起來。
由於我們眼睛裡有三組「圓錐體」(眼睛的視網膜上有一種圓錐細胞,它是顏色的感受器),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顏色。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看不到顏色的話,那麼不知道我們會失去多少信息;如果喪失了眼睛裡某些細胞或功能的話,那在紅外線、紫外線、伽瑪射線方面,我們就沒有視力了。之所以要談這一話題,是因為有一個看似荒謬的假想,即:在我們的眼睛裡,是不是缺少一些東西,不允許我們知道暗能量呢?感覺這似乎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換句話說,有點瞎說的意思。
在認識宇宙這個階段,有許多理論可能看起來很「瘋狂」,如:全息宇宙論、平行宇宙論、穿過蟲洞到達其他世界、虛擬宇宙、ekpyrotic宇宙、外星智能文明、量子論的世界,等等。
ekpyrotic宇宙或「可燃宇宙」的模型
這個理論「脫離」了宇宙大爆炸的觀點,而創建了它自己的一切起源場景。該理論以多維性理論為基礎,並遵循弦理論。雖然我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在幾年前,科學家計算了11個測量值,我們測量了第四維宇宙,但第五維就是不可想像的。
在多維空間中,定位來自不同宇宙的畫布。人們認為,它們之間的距離小於原子的大小。
這個理論否定了宇宙的膨脹周期和奇點,而這並不符合物理學的某些理論。然而,它假定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結語
就目前而言,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還遠遠不夠,更何況存在的許多認知,依然是一種假設和猜想,其真實性需進一步驗證。所以,探索宇宙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它能激發我們對它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