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麼最重要?
根據美國智能研究報告指出,未來10年或者20年,有將近40%的工作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威脅,甚至被取代。
真的應了那一句,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一聲。
作為家長,夜深人靜之時,當紛繁吵雜的世界按下了暫停鍵,你會深度思考孩子的教育嗎?
別人家的孩子3歲就能自己畫出一幅完整的畫,4歲就能背出一首複雜的唐詩......
同樣是3歲或4歲的孩子,你的孩子和別人家的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都在學「別人家的孩子」,與其用盡洪荒之力把娃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別讓你的孩子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陰影之中。
那麼,過往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到底該如何掌握度與量?
孩子應該怎麼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教育孩子,我們的側重點要放在哪裡?
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是未來世界對人才要求的必備素質。
無論世界怎麼變,人終究是掌控一切的主宰。未來,人工智慧將會更好地輔助我們生活與工作。
誠然,未來世界是高度的智能化、信息化,進而對人才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不想被世界所拋棄,你就必須擁有未來世界所要求的必備技能-創造性思維。
創造力與創造性思維,聽起來那麼抽象,怎麼讓孩子擁有?作為家長又該做些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蒙臺梭利教育,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與蒙臺梭利教育
創造力是什麼?
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
它是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複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構成的。
在百科中還著重提到了一點,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區分人才的重要標誌。
那麼,怎麼通俗的理解創造力呢?簡而言之,就是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什麼樣的教育,能夠使人產生新思想?填鴨式知識的灌輸嗎?死記硬背式的應試教育嗎?
顯然不是!
新時期的教育,不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育,而是要開發兒童已有的天賦,幫助他們適應未來日益變化的未來世界。
我們所說的創新能力,也並非高不可攀,它其實是一種求新求異、改變條條框框的束縛,以新的面貌、新的形態而使問題得以解決的能力。
這種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建立在孩子充分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基礎上的。
因此,教育孩子,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到知識和技能,更重要地一點是讓孩子學習到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因為,創造性思維方式是創造力的基礎。
圖源百度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創造性思維是怎麼養成的呢?蒙臺梭利教育是怎麼做的?
創造力及創造性思維的出現,首先得有豐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不是幻想!這一點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明白。
很多成人喜歡把自己的想像力強加灌輸給孩子,比如畫畫太陽一定是圓的,魚兒一定是生活在水中的....
成人往往認為孩子是一個被動接受的「容器」,多灌輸一些知識技能,一定能豐富孩子的想像力。
殊不知,即使孩子機械的接受了這些灌輸的所謂「想像力」,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想像終究會消失。
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孩子的想像力要以現實環境為基礎,必須讓孩子準確地觀察和感受到周圍具體的實物。
想像力的培養,不能脫離於現實。
在蒙臺梭利教育中,發展兒童的創造力,主要由兩點:真實自然的環境和自由的選擇。
創造力離不開環境的支持
蒙臺梭利教育,經常被稱之為環境教育。
果真如此!
兒童在有趣的環境中學習與生活,就好像被點亮了一盞智慧之燈。
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也會隨著孩子與周圍環境的互動而開動起來。
那麼,蒙臺梭利教育環境是如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的呢?
學前教育階段,孩子的想像力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比較直觀、具體。
此時孩子的想像力培養,要靠具體、實物化的蒙臺梭利教具來啟發。
所以,在所有標準的蒙臺梭利教室,我們給孩子預備的環境都是優美的、有秩序的,而且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器具。
比如小桌子、玻璃水杯、剪刀、盤子等,都是依據孩子的使用尺寸而定做的,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會加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
蒙氏教具的奧妙在於重複練習,只有兒童重複地練習使用教具,才能實現真正地成長,進而促進他們的心智發展。
兒童心智發展之後,才能激發其內在天賦本能-創造力的發展。
可以說,環境既能育人,也能激發人的創造力。
創造力需要自由的工作
蒙臺梭利博士有句名言:我聽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那麼教具操作練習與創造力又有什麼關聯呢?
在蒙臺梭利幼兒園,幼兒在操作教具時會進行不斷的重複。
重複練習不僅增強了孩子的專注力,還提高了孩子的秩序感及動手能力。
而且這也是孩子內在生命力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從表面看,好像孩子一直在重複操作一種教具,連續幾十次甚至幾天操作同一樣教具。
成人會覺得簡單、枯燥,不可思議,但是孩子卻不厭其煩,樂在其中。
蒙臺梭利指出:反覆練習能夠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覺過程,這是孩子的「智力體操」。
蒙氏老師都明白,一旦孩子出現重複練習的專注狀態,下一個工作狀態就是教具的延伸操作。
當孩子能夠對教具進行延伸操作,並且可以與其他幾種相互關聯的教具進行組合操作的時候。
其實,孩子的創造性潛能,已經開始發展。
自由是創新的前提,蒙臺梭利教室中孩子能夠自由地選擇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創造潛能的發展。
寫在後面:小到個人之間的差距,大到國家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是在兩者之間的原創力、創新能力上的差距。
尤其在高精尖前沿技術領域,擁有了創造力,就掌握了話語權。
只有自身強大了,才不懼別人的惡意扼殺。華為遭遇的不公,也讓我們徹底明白這一點。
生活不相信眼淚,一切都要靠實力。
每日蒙臺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