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揭閉眼都能讀的「量子波動速讀」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讀完這篇1500字的文章需要多久?有人說只需4秒,大概相當於一次呼吸的時間。

這是一種名為「量子波動速讀」的方法。根據宣傳,使用此方法可以在1-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的書。用「看」來形容,還不太準確,因為閱讀的方法,是以幾乎看不清每一頁內容的速度快速翻動書頁,使大腦中出現書本的動態影像。

即使書倒著拿,也絲毫不影響閱讀速度和效果。這種速讀法還有一個更高級的版本,閱讀者可以蒙上眼睛,「讀」完全書。由於翻動書頁能激發大腦潛能,所有的外語都能自動翻譯成閱讀者的母語。

近日,一段宣傳視頻讓很多人知道了這種10年前就已經傳入中國的速讀法。視頻裡,10多個孩子正襟危坐,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中快速翻閱的書籍。有據可查的資料顯示,這種閱讀法的發明者是一個名為飛谷由美子的日本人。她從2005年開始相關教學活動,並於次年出版一本名為《量子波動速讀:激活你孩子的思維》的書籍,這本書在亞馬遜等平臺仍在售。

使用「量子波動速讀」,閱讀速度至少可達2萬字每分鐘,而一般人的閱讀速度是500字每分鐘,僅為前者的40分之一。

從原理到方法、效果,這種閱讀法都明顯違背常識,卻在世界範圍內頗具市場。北美、歐洲等地有不少擁躉,目前,我國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也有一些機構開設相關課程,價格從2萬元到10萬元不等。這些機構多數甚至不具備經營資質。

它們的宣傳有一個共同點,即只有孩子能學會,「等到大腦定型,就無法感受到這種神秘力量了」——畢竟,年齡再大一些,孩子就該懂事了。而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家長,又是最焦慮的一群家長,他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教育大坑,「量子波動速讀」只是其中容易察覺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全腦開發」和「左右腦分工」理論,前者大意是說人的大腦沒有完全開發,我們只用到了大腦潛能的10%,愛因斯坦更聰明,是因為他開發了15%。後者是說人的左腦負責邏輯分析和語言刺激,右腦負責感性理解和圖形刺激,這個理論還獲得過1981年諾貝爾獎。

但這兩個廣為流傳的理論其實都是偽科學。每個人都用到了100%的大腦。這個理論能流行,大概是因為這種說法能給自己安慰。左右腦分工理論只是在獲獎前後短暫地在學界流行,獲獎者次年就在《科學》雜誌發文反思自己的研究,該領域多名科學家也用新的實驗對這項理論提出否定和批判。

這並不影響它們的流行。莫名其妙火起來的,還有作曲家莫扎特。不管喜不喜歡,孕婦大多會買莫扎特的音樂在懷孕期間反覆播放,但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研究能證明,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也許是覺得這些說法聽起來有道理,也許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人們心甘情願地走入了騙局。

作為騙局,一定不能少了洋氣的名字。宗旨是要高深,一般人聽不懂,但又要讓人覺得科學。過去,承擔這個作用的是「磁」「納米」,搭上了這些詞,產品就會好賣。經過多年科普教育,它們失去了魅力,接棒的是「量子」。

近年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衛星等研究進入公眾視野,讓人們認識了「量子」這個詞。它是現代物理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用於描述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理量,一直是物理學研究的熱門方向。但量子相關理論基本只在原子,甚至更小的層面發揮作用,和我們的生活用品還扯不上關係,目前所有冠有「量子」之名的生活用品,都是噱頭。

在電商平臺搜索「量子」,能跳出上千種「量子商品」:量子水、量子保溫杯、量子鞋墊、量子眼鏡、量子煙盒……有「量子吊墜」聲稱可以防輻射,還有人販賣能發出「量子波」的機器,對人使用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打到食物裡,讓食物更健康。

把這些產品裡的「量子」換成「磁」或「納米」,就是20年前流行過的套路。

甚至有醫生稱「直系親屬間存在量子糾纏現象」,可以靠給媽媽扎針灸,治療孩子的病。如果這是真的,那我們以後也不用再比對DNA了,靠針灸就能做親子鑑定。這些年,「量子」也成為繼相對論、永動機、黑洞等領域外,又一個「民科」扎堆兒的領域。

很多人曾調侃科幻作品「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腦洞不夠,平行宇宙」。如今,這句調侃已不再限於科幻。所有解釋不通的問題,通通推給量子,總有些人會相信。它聽起來高大上,最重要的是,懂的人少。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許該對「民科」友善一些。至少,他們還是在探尋真理,而不是打著「量子」的幌子謀財或害命。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1~5分鐘真能看完10萬字?「量子波動速讀」被...
    一些父母花幾萬元將孩子送到所謂的培訓機構,接受「全腦開發」,還美其名曰「量子波動速讀」。 連科學家都沒想明白的事情,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大概有點常識的人都了解這可能是個培訓騙局,但家長為什麼還是願意給騙子交「智商稅」呢?背後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的背後
    科幻圈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意思是一遇到解釋不清的問題,就習慣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沒想到,這樣一句玩笑話竟被「有心人」運用到兒童培訓班中。  最近,一段量子波動速讀的視頻流傳甚廣。視頻中,滿屋子稚氣未脫的小學生正快速翻書,他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完一本書籍並複述大概內容。
  • 遇事不決 量子力學!「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看完10萬字?這都信!家長...
    北京晚報 記者 李環宇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但在家長群體中異常火爆。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兒童教育的「智商稅」,為什麼總有人交?
    按照比賽主辦教育機構的說法,這叫做「量子波動速讀」。什麼意思呢?就是文字雖然是靜止的,沒有生命的,但是同樣可以按照波的形式來運動、傳播。只要你能做到心如止水,就能感悟到書裡的內容通過量子波動形成圖像,源源不斷地輸入你的大腦。
  • 量子波動速讀,孩子為何甘當騙子的配角|新京報專欄
    在視頻裡,一群蒙眼孩子人手一本書,以飛快速度譁啦啦翻書,動靜不小。你以為他們在參加翻書大賽?其實他們是在參加量子波動速讀大賽。相關機構的說法是:在高速翻動書本的過程中利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就能在1至5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左右書籍,過目不忘,然後複述,「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到底什麼是量子力學
    近年來,量子力學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火爆詞彙,「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成為了科普作品評論區幾乎必備的一句話,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聊量子力學,它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還有以愛因斯坦、波爾、薛丁格、普朗克等人為首的量子物理。物理其實就是研究我們這個世界的規則,也就是世界觀。經典物理就是研究我們所能看見的宏觀世界觀,而量子物理研究的是我們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觀。
  • 量子波動速讀跟量子力學到底啥關係?
    前一陣子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的一個事兒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讓廣大網民哭笑不得,讓無數雞娃老母親愛恨難捨的——量子波動速讀。 這讓我一個理科生不得不,不自量力地又重新走馬觀花地複習了一點點量子力學的過往……確實,整個微觀世界,從普朗克、愛因斯坦、波爾,到海森伯和薛丁格,這麼多研究者都沒有一個人能證明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生活」產品,騙人的!
    孩子們統一著裝,正快速翻動手上的書本。
  • 一分鐘看十萬字 「量子波動速讀」引發質疑
    科幻圈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即表示有些科幻作品在遇到解釋不清的事情時,喜歡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而最近,這一科學家尚未完全研究透徹的問題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引發了普遍質疑。量子波動速讀騙局背後,該交智商稅的是誰?
  • 不要嘲笑「量子波動速讀」班的孩子家長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是科幻圈中流傳的一句話,意思是有些科幻作品一遇到解釋不清的科學問題,就喜歡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
  • 教育部叫停,多家「量子波動速讀」被取締,中國家長是如何被忽悠的?
    至此,「量子波動速讀」這個鬧劇算是告一段落,但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下一個坑蒙拐騙的培訓班呢?因此,我們有必要以史為鑑,先來看一看「量子波動速讀」到底是個啥。 號稱基於「量子糾纏」,5分鐘看完10萬字 其實第一次看到「量子波動速讀」的演繹視頻,我想起了《天龍八部》中過目不忘的鳩摩智,難不成他才是「量子波動速讀」的祖師爺?
  • 量子波動速讀:被起底多次依舊市場火熱
    量子波動速讀:被起底多次依舊市場火熱 2019-10-17 11:28:39
  • 「量子波動速讀」,為什麼家長願意「垂直入坑」?
    近日,微博上流傳出多個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圍坐在一個大房間裡不停埋頭翻書:「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甚至用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
  • 1分鐘10萬字大法:量子波動速讀、蒙眼翻書穿針,這是席捲15省的最新...
    △YouTube博主Andymation作品這還不算,經過這種「全腦潛能開發」訓練,不僅能5分鐘讀十萬字,還能閉眼穿針:頁面不存在?總之,搜遍幾大主流生物學、腦科學、量子力學期刊網站,量子位還是一無所獲,說好的「運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呢?加扎尼加(Michael S.
  • 教育部強勢出手,「量子波動速讀」終於涼涼~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曾幾何時,科幻小說界流傳著這樣一個梗,用來形容寫科幻文章時,當用正常的現實邏輯已經無法將故事按照既定軌道編下去,就會套用一些高大上的科學理論(如量子力學)來編故事,使得故事發展似乎又合情合理了。
  • 神神叨叨大騙子 | 一遇量子速讀法,孩子從此變大仙!
    一遇量子速讀法,從此孩子變大仙!神神叨叨的量子波動速讀法」徹底翻車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是在科幻圈中流傳的一句話。意思是在有些科幻作品中,一遇到解釋不清的科學問題,作者就喜歡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而最近,這種科學家都沒完全搞明白的問題,卻出現在了一些教育培訓班中,大有製造天才少年之意! 神!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 家長又雙叒叕掉進巫術的坑,這次的名字叫「量子波動速讀」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已經在教育培訓業神乎其神傳了好幾年的「量子波動速讀」,最近火了。一則據稱是今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速讀大賽視頻顯示,一整個教室裡,孩子們穿著統一的服裝面無表情地譁啦啦來回翻書。聽說,這麼翻一翻,書上的內容就記下了。
  • 量子波動背書,家長報名培訓班稱5分鐘讀10萬字,網友:智商欠費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最近北京等地方出現一個培訓班,教的是如何快速的背書,但是,這方法就很神奇了,量子波動背書,家長報名培訓班稱5分鐘讀10萬字,網友:智商欠費!5分鐘讀10萬字,外語書也可以自動翻譯,閉上眼睛也能看,這是北京某個教育機構宣傳的學習方法,關鍵的是,還有很多家長信了。這家機構還專門組織學生進行了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比賽,稱可訓練學生1-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書籍,並且能完全的背出來。而據說這種方法是日本人的一個叫做飛谷由美子的大媽研究出來的。
  • 「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讀完10萬字,家長「智商稅」太好收?
    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但在家長群體中異常火爆。 面對質疑,培訓機構稱「量子波動速讀」的原理很複雜,量子會跟量子產生糾纏,而量子在糾纏的過程中又會產生波粒二象性,通過你的眼睛作用於大腦,最後眼動腦動,讀完整本書。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負責介紹原理的培訓老師,講這番話的時候連自己都忍俊不禁。釐清這些,再看孩子們快速翻書的畫面,感受到的可能就不是指尖生風,而是滿屏尷尬。
  • 培訓班「量子波動速讀」,10萬字5分鐘看完,網友:年度最爛騙局
    尤其是在中國這個社會的大背景之下,父母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讓孩子能夠從小就掌握比同齡人更多知識的方法,就是給孩子報培訓班。儘管孩子上培訓班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但為了孩子的前程,多少的父母都在咬牙堅持。而有的父母愛子心切,可能會聽信一些培訓班的虛假宣傳,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