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抗擊疫情期間,作為福州語文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我提出了「語文之花要開在戰疫前線」的主張,並號召本工作室成員「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回顧戰『疫』過程,致敬戰『疫』人物,感悟戰『疫』精神,以大語文觀來設計課程,讓它成為學生人生經歷中難忘的回憶,賦予語文教學時代特徵」。基於這樣的價值追求,工作室成員策劃了「語文立人」的教學活動:以戰「疫」過程中的事件為主線,充分挖掘戰「疫」中的語文元素,實現學科融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
語文教學要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疫情期間,各地捐贈物資上出現的許多中國古典詩詞,令人眼前一亮。工作室成員馬上摘錄整理,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等。這些經典詩詞韻律優美,意境深遠。工作室黃林芳老師敏銳意識到,這正是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魅力、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好時機。於是,黃老師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通過「讀典故」,了解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說的是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鑑真排除萬難東渡日本傳道的感人故事,表達了中日兩國人民共同進步的美好願望;通過「尋出處」,發現「千裡同好,堅於金石」這句詩出自三國譙周的《譙子·齊交》,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即使千裡之遠,也可同心交好,情誼堅定堪比金石。查詢之後,師生共同品味描述性畫面背後的語義內涵,探究詞語背後的意義,然後一起進行詩詞的朗讀、背誦、摘抄活動。
回憶起「捐贈物資上的『詩詞大會』」這一課程的設計過程,黃林芳老師說:「最初的教案只是羅列了收集來的詩詞,高玉老師審核完教案後及時幫助我提升了語文價值。她強調疫情下的語文課程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上,要敢於拓展語文的價值維度,善於引導學生了解詩詞背後的內涵,目標要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上,而且應結合最新的時事熱點,既要有人文性,更要有語文味!」我逐段給黃林芳點評、指導,使她備課的視野一下子打開了。
語文教學要喚醒學生的家國情懷
如何讓學生了解疫情中發生的事,樹立正確的國家觀、人生觀?語文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從如下這幾個方面入手:
讓學生了解新冠病毒,重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以生活為課堂,以疫情為教材,引導學生直面自然災害,審視社會現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人文意識。高香秀老師設計的「善待自然,珍愛生命」一課,以追溯「新型冠狀病毒」起因為切入點,組織學生觀看《大自然在說話》公益短片,片中展現的人類捕殺野生動物現象令人觸目驚心,進而引導學生增強生命意識,更加自覺地保護野生動物。高香秀老師講解的小古文《竭澤而漁》,讓學生了解古人的動物圖騰文化,及「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等名家名句,感懷人類先祖對大自然的敬畏態度及順應自然、天道合一的睿智哲思。課後教師還讓學生調查瀕危動物現狀,撰防寫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倡議書。
隨後高香秀老師還向學生推送了一篇微信文章《當人類按下了暫停鍵》,請學生們分享並發表感想。學生用稚嫩的筆觸表達了誠摯的心聲,也有了對自然與社會擔當的責任,這就促進了語文教學情理相融、文道合一目標的達成。
讓學生感悟逆行者的大愛。名師工作室的洪麗文老師設計了「最美逆行者」一課,帶領六年級學生用製作逆行英雄譜、學寫頒獎詞、給心中「最美逆行者」寫信等方式,讓學生走近「最美逆行者」。課上探究「逆行」背後的深層含義,並用最美語言去謳歌他們的大愛之舉。師生經過三次探究、三次思索,由表及裡,層層深入,讓學生領悟到「逆行」可以跨越國家、時空、種族,我們在致敬「逆行」的同時,要用心去書寫感恩,用大愛去傳承這份生息與共的大義!
引導學生關心國家與全球大事。五年級的陳秋瑾老師在班上開展「每日新聞微評」,引導學生收看《新聞聯播》「抗疫英雄譜」等節目,並從中提取信息,找準切入點,學習評論寫作。三個月下來,每人都積累了一本厚厚的微評集。有學生以「特別的髮型」切入,寫道:「與病毒對抗,與時間賽跑,醫護平頭,這是世間最美的髮型!」還有學生讚嘆:「女子本弱,為醫則剛。」「用漸凍的生命與疫魔競速」……學生們從關注電視劇的追星族轉向關注身邊甘於奉獻的人物,觀察越來越貼近生活;從關注中國文化到關注中國外交,思考越來越深入……他們的文章從三言兩語的表達到長篇夾敘夾議,內容越來越豐富,評論也越來越深刻。這種新聞微評的形式打開了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加深了對家國情懷的直觀認知。
語文教學要把生活當成最好的教科書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何讓他們理解新冠病毒以及它帶來的危害?二年級的林錫安老師有絕招。她利用《泡沫戰士保護我》《病毒與小貪》《細菌不是用來分享的》等有關新冠病毒的繪本,設計話題:「新型冠狀病毒從哪裡來?它是怎樣在人群中進行傳播的?」並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讀一讀故事,畫一畫「病毒的旅行地圖」;說一說「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中的旅行;編一編「衛生好習慣」兒歌,如「洗手歌」「戴口罩」,等等。還請家長參照繪本中的《免疫力變強手冊》,共同制定家庭免疫手冊。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對「健康第一」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明白了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搞好個人衛生;知道了強健的體魄是預防各種疾病的基礎,從小要養成鍛鍊的好習慣。
讓學生從經典中汲取力量。疫情期間,工作室推出了「經典導讀」系列活動。高妍穎老師帶領六年級學生一起閱讀經典名著《西遊記》。選讀這本書的原因在於,《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有著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意志,憑著智慧與毅力同各路妖怪鬥智鬥勇,逢兇化吉,克服取經路上的重重難關,最後取得真經。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是孩子們心理最脆弱的時候,名著《西遊記》給了他們精神上的力量。六年(2)班張赫文同學讀了《西遊記》後,突發靈感,進行創意寫作,給師徒取經路上增加了「一難」——聖僧回東土滅新冠。他結合師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點,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編故事,傳遞出戰勝病魔的堅定信心!
語文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名師工作室成員充分利用生活這本教科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語文學習活動:六年級學生在教師帶領下進行了群文閱讀:《墨鏡墨鏡誰最美》《請戰語話集》《火神山建設不完全手冊》《一起堅持,美好終將到來》,開展「讀暖文寫隨感」的活動,將閱讀心得內化為文字。
抗疫期間,工作室推出的「導學案」,內容涵蓋「單元導讀、電子課本、預學單、知識點介紹、圖文講解、課後同步練習及答案、單元推薦閱讀」七大板塊,有廣度,有深度,實用又及時,使學生居家學習的內容豐富而又有實效。
(作者單位: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0年06月04日第11版
作者: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