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小侄子特別喜歡吃糖葫蘆,我每次見到他都會告他少吃有次我開玩笑說:「吃多了牙會壞,會變成醜八怪」那次我多說了幾遍「變成醜八怪」,突然小侄子手指著我,朝我喊道:「TMD,你再說,再說,閉嘴」當時我愣住了,真沒想到小侄子會冒出髒話,說真的,我內心是想笑的,但還是忍住了我當沒聽見,繼續和家人聊天後來和別人聊天,才發現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說髒話,罵人樓下的豆豆媽媽曾被他兒子的髒話尷尬到不行,那天她帶豆豆在公園玩遇到他同學的媽媽,讓豆豆喊「阿姨好」,沒想到他竟然來了一句「阿姨SB」當時她氣的甩了他一巴掌,「你這孩子,說的什麼話」當然同學的媽媽也氣到不行,很尷尬地就離開了可是豆豆媽媽發現即使你打了罵了,但豆豆仍然很喜歡罵人,怎麼阻止都阻止不了,她都快煩惱死了同樣的,小區裡的四五歲的洋洋媽也有類似的煩惱
有位有著21年班主任經驗的老師說過:學生講髒話的苗頭,一般在三年級就有所顯現因為在三年級時,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和老師的教育方式,接觸面也廣了,壞習慣也多了起來,說髒話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就是所說的「三年級現象」其實,很多媽媽會發現,孩子早在4歲左右時,就已經開始會說髒話了當我們不讓孩子如願時,可能就會受到孩子「髒話」的攻擊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髒話也可以替代,只是讓感情變得低俗而已。禍從口出,父母所擔心的,是孩子的未來很多人都在想,孩子是一張白紙啊。他們那麼小的年紀,說髒話的習慣都是從哪兒來的?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社交平臺、網路遊戲,這都有可能成為髒話的來源從網路遊戲開始流行後,學生說髒話的現象就越來越普遍,而且呈低齡化趨勢。現在小孩子很小就有了自己的手機。短視頻平臺很多帳戶為了博眼球會有一些低俗的視頻出現孩子看什麼學什麼髒話等不文明用語非常普遍,即使平常文靜乖巧的學生,一進入這個環境也會不經意地冒出髒話說髒話也可能是孩子受好奇心驅使
孩子到了三四年級,好奇心特別重,但又怕自己不合群,與主流脫軌,越是不知道的事、不會說的流行語,越會主動去了解、去學習在小孩子眼裡,也算是一種社交文化所謂好奇害死貓,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好的學了,不好的也學了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什麼是「髒話」的概念,對他們來說,「牛X」、「靠」等只是一種常用的、帥氣的表達語氣的詞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語言聽多了,便習以為常,同學間相互說了也不會覺得這是在罵人自己孩子說髒話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採取放鬆的心態,平靜對待當孩子說髒話時,家長很容易焦慮,而過激的應對方式反而更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而使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得到強化,這樣孩子下次情緒激動的時候更容易想起並使用這種能刺激到大人的詞彙所以家長們應該保持冷靜,可以不做反應,這樣孩子的心理預期得不到滿足。而且大人們講的髒話的含義往往與性有關,而孩子對性其實是不了解的,所以他們不會了解那些大人講的髒話的侮辱性的含義。所以只要家長不做出反應,這些詞對於孩子而言就是無意義詞。而無意義詞是不容易被記住或再次使用的
家長們以身作則既然了解到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和模仿有關,那麼使這種模仿行為停止下來的最好方式不是讓「學生」停下來,而是讓「老師」停下來家長們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平時注意文明禮貌,避免大人的語言陋習,這樣孩子在健康、文明的環境裡成長也就不會罵人了
和孩子講道理當孩子自己很清楚自己在說髒話的時候,家長可以說說聽到這些話的感受是很不喜歡的,告訴孩子:這不是一個遊戲和孩子講道理,告訴他/她:未來我們周圍會有很多人,其中有涵養的人是不會和說髒話的人來往的,而不介意的人往往自己也說髒話你現在的行為就決定著你未來和哪種人在一起相處,你希望和懂禮貌的孩子一起玩,還是和總罵你的人在一起?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罵完人最後只會使自己受到不好的影響,由此也會更加自律*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