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坐月子,早在我國的西漢時期就開始傳承了,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坐月子的時間,也由原先的30天逐漸增加為現在的42天,甚至50多天。
這麼多年以來,中國女性都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重視坐月子固然沒錯,但有些「規矩」,放到如今的時代已經不再適用。
芊芊熬過了十月懷胎,終於成功「卸貨」,本以為能就此鬆一口氣,但是沒想到坐月子這段時間,比懷孕還難熬。這裡指的難熬,並不是身體上的折磨,而是芊芊與婆婆之間的分歧。
十多天過去了,芊芊實在忍受不了自己身上的味道,趁著婆婆出去買菜功夫,偷偷洗了個澡。洗完澡的芊芊,覺得自己仿佛「重生」了一般,全身上下瞬間舒服了。不料,還是被婆婆的b「火眼金睛」發現了,開始沒完沒了地嘮叨。
為此,芊芊特意找出了金牌月嫂的觀點:很多傳統的月子「規矩」,其實真的沒啥必要,不知道害了多少媽媽,不能洗澡洗頭就是其中一項。
可婆婆始終理解不了,她覺得是為了兒媳好,無論怎麼苦口婆心,兒媳也不聽她的話。芊芊也十分委屈,孕期特意做過功課,明明是可以洗澡洗頭的,只要不頻繁就好,可自己怎麼解釋,婆婆都理解不了。
不僅如此,婆婆總是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對芊芊坐月子的生活指手畫腳,這也不讓做,那也不允許。但是在芊芊看來,婆婆所堅持的那些「規矩」,已經過時了。
以至於後來的半個多月,經常發生「婆媳大戰」,兩人誰也沒給誰好臉色看。
坐月子傳統「規矩」一: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
老人家認為,坐月子最忌諱的就是洗澡和洗頭。他們看來,這樣會讓產婦受到風寒,出了月子後會落下頭疼、全身疼的毛病。這些已經是十分陳舊的觀念,但如今即便月子期洗澡洗頭,也能有很好的保護措施。
建議產後十天開始洗澡、洗頭,如果有傷口的話,要等身體恢復好才行。要注意洗澡洗頭的溫度和頻率,切忌用涼水洗,保證合適洗澡的室內溫度和水溫,不要過於頻繁,一周洗一到兩次即可。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這本《坐月子與新生兒護理必備》,書中詳細地描述了產後護理和營養月子餐,符合現代生活,提倡科學坐月子。
這本書不僅僅限於產婦的護理,還有關於寶寶的護理知識,讓新媽媽也能得心應手,在自我修養身體的同時,也能照顧好寶寶的健康。
坐月子傳統「規矩」二:坐月子不能受累著涼,要靜養
根據現代的醫學研究表明,產後長時間臥床,對產婦的身體恢復是弊大於利。
在傳統認知中,所謂的坐月子,真的要足不出戶地「坐」上一個月,各種家務活都不能幹,怕受累;家裡門窗緊閉,不能吹風受涼,甚至在炎熱的夏天,產婦也要捂得嚴嚴實實。
長時間生活在不通風透氣的環境下,不利於產婦和寶寶的健康,會滋生細菌。雖然講究月子期要靜養,但產婦可以做點量力而行的活動。可以開窗吹風或者空調,但不要時間太久或者直直地對著人吹。
坐月子傳統「規矩」三:坐月子不能餓著自己,要多補
女人生產過後,仿佛「元氣大傷」一般,坐月子要保證身體恢復和母乳餵養,所以很多人固有的認知是:坐月子千萬不能餓著,身體要大補。因此,一日三餐喝老母雞湯、豬蹄湯等大補濃湯,這是常有的事,但其實非常不科學。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日常餐桌飲食已經能夠滿足產婦的營養需求。給產婦補充營養固然沒錯,同時要遵循葷素搭配、粗細糧均衡、少食多餐的原則,吃得太多會造成營養過剩,對產婦的形體恢復不利。
坐月子傳統「規矩」四:坐月子不能看書、看電視、玩手機
家裡人伺候月子時,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勸告「不許看書」「別老看電視玩手機」。老人害怕這些行為,會傷害到產婦的眼睛,造成眼睛疲勞使視力下降,從而影響到身體的恢復。
其實,這樣的說法毫無科學依據,月子期看書、看電視、玩手機這些行為,和普通情況下影響沒有差別。只不過,產婦調養自己和照顧寶寶已經非常辛苦,要是再分神到這些娛樂上面,確實會加重疲勞。
討論話題:各位,你們坐月子時候,有人勸你守這些「規矩」嗎?你們遵守了嗎?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