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一直是人人都可以談的話題,尤其是裡面的人物,各類名將層出不窮,更有民間歌謠「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二十四名將的傳奇人生!今天我們說說孫策。
孫策是孫堅長子,是孫權的哥哥,在《三國演義》中稱他的勇猛如西楚霸王項羽,所以稱孫策為「小霸王」(不是遊戲機小霸王)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策父親孫堅因為攻打荊州,中了劉表的部下黃祖的埋伏被殺,死時三十七歲,孫策十七歲,孫賁護送孫堅遺體回江東,繼承了孫堅的部隊。後來投奔袁術,一家人在那以後全家遷到江都。
根據記載,孫策是一個帥哥,性格開朗,年輕時就結交了周瑜,並住在一起做鄰居。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孫策到壽春找袁術,想找回父親孫堅的舊部下,為父親報仇,袁術不能隨便給他就讓他孫策去投奔在丹陽太守的親戚呂景和孫賁。
吳景以前是孫堅的部下,孫堅被打敗後就佔據了丹陽郡,孫策與孫哥,呂範投靠吳景,在丹陽招募士兵,於是招了數百人就去找袁術,袁術這才從剩下的幾千人中給了一千人給孫策。可見當時年少的孫策有多難。
袁術這個人很狡猾又反覆無常,最開始他承諾讓孫策當九江太守,但是不久後卻用自己人當九江太守,後來又派孫策去攻打廬江,說打下了廬江,就讓孫策當廬江太守。孫策輕鬆就打下來了,結果孫策又被套路了一次,袁術還是把廬江給了自己人。孫策對此表示很無奈又氣憤。他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他跟。
隨後孫策被人勸說離開袁術,孫策就對袁術說自己想單幹的意思,說幹得好的話就回來幫袁術平定天下,袁術知道孫策對自己不滿,也想到江東那地方劉繇在曲阿,王朗在會稽,孫策能幹出什麼來,肯定不行。於是袁術就答應了。
隨後,孫策不斷壯大,由於父親孫堅的關係很容易發展起來,隨後周瑜也開始幫助孫策,於是孫策開始了他的創業生涯,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在周瑜一些人幫助下,從歷陽處罰,首先打敗了牛渚營的劉繇,收穫了大量的糧食和兵器,隨後孫策攻打笮融,殺了五萬多人,隨後又攻打薛禮,薛禮逃走,樊能、於麋又派兵救援,又被孫策打敗。隨後又攻打笮融,攻打進了營地。笮融嚴防死守,孫策見攻不動了,就繼續向南,先後攻克湖孰,江乘等地,後又與曲阿的劉繇決戰。劉繇慘敗,逃走,孫策進入曲阿,遇到太史慈兩人決鬥,算是戰了一個平手。打的不可開交。
由於孫策治軍嚴明,很受百姓愛戴,隨後又發展到幾萬人。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繼續進攻江東各地。當時吳人嚴白虎等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嚴白虎等。孫策說:「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於是引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隨後孫策又平定了會稽郡。年輕的孫策在那時成為風雲人物。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得到傳國玉璽想稱帝,孫策勸袁術不能幹這樣僭越的事,袁術自然不聽,兩人決裂,隨後孫策被任命為騎都尉,繼承父親的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命他與呂布等人討伐袁術,隨後孫策又被封為代明漢將軍。建安元年(196年)被封為吳侯,討逆將軍。
孫策又向漢廷貢獻禮物,規模是建安元年(196年)的兩倍。漢廷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隨後孫策大敗黃祖,一統江東,而這一切僅僅用了幾年時間而已。統一江東六郡後,孫策手下人才濟濟,周瑜,程普,太史慈等等。可謂是人才濟濟,而孫策知人善任,這一切看似往好的發展,卻因為一場意外戛然而止。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孫策在丹徒山打獵時,由於沒帶隨從,被人刺殺,臉部中箭,隨後不治身亡,而孫策的一切由弟弟孫權繼承。死時才26歲,可以算是三國裡最可惜的一個人了。剛剛建立的基業,就這麼撒手人寰。可惜了一代英豪。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