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著一條令人心痛的消息:一個3個月大的嬰兒在睡眠中猝死,疑似因為在接受睡眠訓練進行趴睡時窒息。
心痛之餘,孩子到底應該怎麼睡,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趴著睡是不是特別危險?網上流傳的睡眠訓練到底如何?家長到底要不要幹預孩子的睡姿?孩子睡不好怎麼辦?記者連線了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周志宏教授,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生兒什麼睡姿最合適?
提到寶寶的睡姿,周志宏教授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孩子還是仰著睡比較好。」而網傳「睡眠訓練」中的俯臥睡姿,不但沒有必要,還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為什麼仰著睡比較好?這是因為,仰臥可以最大程度地解放四肢,讓孩子在輕鬆自如的狀態下安穩睡覺。而趴著睡時,孩子的上下肢都要用力,內臟也會受到擠壓,遠沒有仰著睡舒服自然。周志宏教授指出, 威脅著寶寶生命安全的「嬰兒猝死症候群」,就有相當大的比例是俯臥睡眠造成的。所以,6個月以內的嬰兒無論會不會翻身,仰臥都是最佳睡姿。
嬰兒自主趴睡怎麼辦?
那麼,如果孩子沒有採取仰臥睡姿,是不是要家長來幹預呢?
周志宏教授認為,在大部分情況下, 寶寶的睡姿可以順其自然。 一方面,新生兒會自己選擇舒服的方式入睡,仰臥是大多數寶寶的選擇;另一方面,即使是趴著睡時,新生兒也會有一定的自主保護能力,比如把頭側過來,以免窒息。家長對此只需保持謹慎,一般情況下無需幹預,強行糾正孩子的睡姿。當然,至於特地去訓練孩子「解鎖」俯臥睡姿,強迫孩子從自然的仰臥變成趴著睡,不僅沒有必要,反而對孩子不利。
流行的「睡眠訓練」靠譜嗎?
周志宏教授告訴記者,很多新家長會為寶寶的睡眠感到焦慮, 其實新生兒的睡眠本來就很淺,往往1到3個小時就會醒來找奶吃,並不是睡眠障礙。對此,不能拿成年人的標準來簡單套用,更不需要什麼外在的訓練。也就是說,當孩子的安全得到保障時,解決孩子睡眠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順其自然。
對於網上流行的「睡眠訓練」,周志宏教授毫不客氣地說:「現在很多人就是為了賺錢而提出一些概念,實際上都是不當的東西。」她說,孩子的睡眠問題,大部分都不能靠家長的「訓練」幹預解決,而缺乏一些必要的營養成分,或者是一些生理和病理因素導致了嬰兒睡眠質量不高。
孩子睡不著、睡不好怎麼辦?
周志宏教授介紹,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大致有3種。
一是生理因素。比如飢餓、溫度過冷或過熱、大小便等,這些生理因素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家長只需要多加觀察,根據具體情況排除這些因素即可。
二是病理因素。比如孩子生病了,身體出現不適,便會啼哭、難以入眠,此時,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就診,尋求醫生的幫助,解決問題。
三是缺乏某些元素。這是影響我國孩子睡眠的最常見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缺少維生素D。一旦新生兒缺少維生素D,就會導致睡眠不良,還會有缺鈣等並發問題。而補充維生素D的方式其實很簡單,只要曬太陽就可以自主合成,而所謂「睡眠訓練」對此並無幫助。
孩子哭鬧要不要管?
除了「睡眠訓練」,網上還流傳著一種「哭聲免疫法」,即在孩子哭鬧時不理會,以避免其依賴父母。這種做法是否可行呢?對此,周志宏認為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要做的,是把生理問題、病理問題、維生素D缺乏等因素都排除掉。這時,才可以認為孩子是在尋求擁抱或安慰。」周志宏認為,父母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哭鬧,以培養其獨立意識,但一定要小心謹慎。畢竟, 嬰兒不會說話,哭鬧很可能是在試圖傳遞想法,適當的安慰會帶給孩子安全感。 而且,即使孩子不再因依賴父母而哭鬧,也不會在健康方面有所提高。
寶寶獨立睡還是和父母睡?
所謂「睡眠訓練」頗為網友詬病的一點是,它要求家長在孩子睡覺的時候遠離,讓孩子單獨睡覺——新生兒應該跟父母睡孩子獨自睡呢?
周志宏教授認為,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但無論如何,保證孩子的安全是一切的前提。
「是否和父母一起睡,其實是個各有利弊的問題。」周志宏教授說:「和父母一起睡的好處很好理解,可以方便餵奶,也能給孩子安全感。但如果父母睡得比較沉,在翻身時有可能會壓到孩子,打呼嚕的話也會影響孩子正常休息,冬天時還有可能引發捂熱症候群。 這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單獨睡眠也未嘗不可。」
【來源:揚子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