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事兒】7月20日,MU2162上海—西安航班上,東航客艙服務部高級客艙經理、資深檢查員謝翠華和謝翠琴如往常一樣,微笑著在機艙門口迎接每一位旅客。這看似普通的一天,這看似普通的一班航班,對於這對空中姐妹花來說卻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她們的謝幕藍天之旅。
航班中,隨著謝翠琴女兒薛韡優美動聽的廣播,謝氏姐妹緩緩由後艙走向前。當她們走到第一排面對眼前的189名旅客時,姐妹激動萬分,向她們摯愛的客艙及全體旅客深深的鞠了一躬。此時客艙沸騰了,掌聲不斷。旅客們被這對姐妹的熱情和不舍深深感動著……與此同時,薛韡和一名男士拿著鮮花向她們走去,謝翠華頓時淚流滿面。原來這是謝翠華的兒子和乘務組一起策劃的驚喜:陪母親和小姨飛完最後一個航班。兒子深情的擁抱,母親感動的淚水,旅客和組員都被客艙裡濃濃的母子、母女之情浸溼了眼眶……
有一名特殊的旅客讓謝翠華甚是意外,他就是曾坐過謝翠華航班的一名白金卡旅客,聽聞這個航班是謝氏姐妹告別藍天前的最後一個航班,他帶上兒子買票支持,並要求謝氏姐妹在他的機票上簽名留念珍藏。田先生見證了東航的發展,他對謝氏姐妹言語的不舍,甚是動容。
航班緩緩降落在西安鹹陽機場,機門開啟的一剎那,掌聲不斷。華姐和琴姐西安的徒弟、同學手捧鮮花,接機歡迎,紛紛表示:歡迎回家。原來姐妹花出生在西安,是從東航西安分公司起步,後調職入上海客艙部。所以上海至西安這條航班對她們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裡是夢開始的地方,這條航線是展翅翱翔的起點。隨著客艙的音樂的響起,目送著旅客們的離去,姐妹花的眼眶再次溼潤……
走出艙門,她們長達39年和33年的飛行舞臺將圓滿落幕!近40年時間,意味著跨五洲越四洋的三萬多小時飛行,意味著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青春的年華,更意味著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和民航事業的發展進程。當被問及是否後悔將一生奉獻藍天時,姐妹倆的回答堅定而堅決:「無悔!」
初心不變的藍天夢
她們無悔的是那顆逐夢藍天、熱愛航空事業的初心。
與航空事業的緣起,要追溯於40年前姐姐謝翠華的一次機緣巧合。1980年,西安飛行大隊首次面向社會招聘沒有軍籍的「空中小姐」,謝翠華懷揣著藍天夢報了名。那個年代的體檢標準和飛行員一樣嚴格,入門課並不局限於服務禮儀,還要考核每日千米跑步、打旋梯(360度空中旋轉)等高難度課程。憑著堅持不懈的毅力和不服輸的勁頭,謝翠華在為期三個月的軍事化管理培訓中順利通過考核,成為16名空姐中的一員,開啟了飛行生涯。
從第一次飛行,到1984年考入天津民航學院外語系進行深造,再到作為乘務長並成為第一批上崗證培訓老師和業務考核教員,謝翠華的每一次成長都與民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2001年,她從西安調至東航上海總部,一幹就是20年。
妹妹謝翠琴更是後來居上,她原本是一名傘兵,在姐姐的影響下於1986年通過考試,也加入到乘務員的行列。隨後,她在天津民航學院進修後,1993年從西北調入東航上海總部,先於姐姐進入東航。
在東航這個大舞臺上,姐妹倆的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突飛猛進。2004年,謝翠華作為主任乘務長之一,被派往日本航空交流學習,之後多次執行運送兩會代表等重要專包機飛行任務。2013年,謝翠琴積極參加西進北上活動支援西北建設,赴昆明、武漢、北京、南京、西安分公司帶飛帶教,同樣多次執行運送兩會代表及專包機保障飛行任務。
「飛機上就沒有華姐和琴姐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句來自東航晚輩乘務員對姐妹倆的樸實讚美,彰顯著她們用心服務、用愛飛行的職業準則。從普通乘務員到主任乘務長、帶飛教員、資深檢查員、高級客艙經理;從東航股份先進個人及五星黨員到上海市巾幗標兵、上海市先進個人、世博先進個人,這一個個職稱、一份份榮譽背後,是她們30多年在平凡崗位上散發不平凡光芒的完美詮釋。
在民航強國夢中成長
她們無悔的是個人職業發展融入了民航事業發展壯大的進程之中。
民航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歷程,正是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縮影。在近40年的飛行生涯中,她們親眼見證了機型從運五、伊爾十四到波音777-300ER、空客350-900的不斷升級換代,見證了航線網絡從150多條到近4000條的越織越密,見證了空乘隊伍由15人到近萬人的發展壯大,見證了服務水平由提著暖瓶倒水到溫馨服務一應俱全的不斷升級……
對於謝翠華而言,第一次飛行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現在從西安到上海要飛2個多小時,可以運輸幾百名旅客,可在80年代初,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同飛行生涯中的最後一班航班一樣,她人生的第一班航班也是從西安飛上海。那時沒有直達航班,需經停鄭州、南京,意味著來回6個起落、十小時之久的長途飛行。在只有48個座位的安24飛機上,謝翠華在師傅的帶飛下,懷著緊張又欣喜的心情圓滿完成了首次飛行任務。
「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很幸運,能參與民航事業的發展進程中更幸運。」謝翠華一邊回憶一邊感慨道。尤其是能夠親身經歷一些重大事件,更令姐妹倆感到自豪。在運送中國維和部隊的飛行中,謝翠華認識到了什麼是大國擔當和國際主義精神;在運送兩會代表的歷次飛行中,她從代表躊躇滿志的表情中看到了國家崛起的精神力量。謝翠琴則覺得撤僑包機最難忘,她說,當同胞們踏上東航的飛機後,會飽含熱淚、發自肺腑地呼喊「祖國萬歲」,那一刻的感動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
「特別是在一些重要航班上,能深切感受到大愛無疆的情懷。」謝翠琴想起在執行維和任務的航班上,看著那些穿著軍裝的稚嫩臉龐踏上未知的徵程,心中仍有一絲不忍。在那次航班上,謝翠琴為這些與她女兒同齡的90後軍人開了一個空中Party,將事先準備的平安福送給他們,並約定8個月後親自接他們回家。「在這些軍人面前,自己太渺小了,唯有以溫暖服務默默為他們祈福。」
薪火相傳的東航情
她們無悔的還有自己人生的華麗樂章得到了傳唱和傳承。
在30多年的工作中,姐妹倆帶飛了一批又一批新乘成長為優秀的乘務長,她們設身處地為旅客著想,言傳身教,以實際行動感染自己的組員。
2008年,謝翠華在MU505航班上遇到了在香港轉機前往臺灣為丈夫呂蒙開首映式的著名影視作曲家黃準老師,作為聽著《紅色娘子軍》長大的一代人,她對當時已經82歲的黃準老師充滿了崇敬。考慮到轉機需要等候約三小時,細心的謝翠華在落地前通知地面為黃準老師準備了輪椅,這一舉動雖然細微,但讓黃準老師十分感激,甚至在她自傳的回憶錄中感謝了東航的溫馨服務。也因為這一次偶然的結緣,東航客艙部和黃老師建立了長期的情誼,每年的婦女節、建軍節,謝翠華都會帶上組員去看望黃老師,讓年輕的乘務員們從中學會感恩、懂得珍惜。「即使我離開大組了,這件事情也會被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謝翠華說。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樣的傳承不只是生命的延續,更傳遞著責任與使命、擔當與奉獻。在母親的影響下,謝翠華的兒子曾是一名航空安全員,在空中飛行了十餘年,謝翠琴的女兒薛韡自2016年至今已經飛行4個年頭,成長為了一名東航乘務長。
薛韡說,小時候媽媽陪伴自己的時間很少,想要有更多的時間和媽媽在一起,於是就追隨媽媽的腳步成為了一名乘務員,從此才深深體會到媽媽的辛苦與不易。她暗下決心要以媽媽為榜樣,把工作變為持之以恆的熱愛,從歲月的沉澱中歷練出更好的自己。
今年疫情爆發後,薛韡主動請纓參加了接送援鄂醫療隊的包機任務,與媽媽謝翠琴、姨媽謝翠華乃至全東航乘務員一起逆行而上。見此情景,謝翠琴心生感觸,思緒回到2003年的抗擊「非典」,又想起2014年她作為乘務長參與客艙部運送醫學人士前往「伊波拉」,「在女兒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當年的影子,可能這就是最好的傳承吧!」謝翠琴欣慰地笑著說道。
這次的告別藍天飛行,很多乘務員都爭先恐後報名參加,想陪伴謝翠琴和謝翠華度過最後一個難忘的航班。薛韡作為乘務長,幸運地成為其中一員。
「今天的航班上有一對特殊的姐妹花客艙經理,她們一位是我的姨媽,一位是我的母親,今天是她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航班,很高興有您一起見證和陪伴。」當薛韡在航班上播出這段用心編寫的廣播詞時,站在過道向旅客鞠躬致謝的姐妹倆模糊了雙眼,想起了母親生前常常鼓勵她們的一句話:「你們的工作離天那麼近,雖然辛苦,但一定要在萬米高空無私地把工作做好,幫助別人,這是多麼積福的事情啊。」今天,她們終於圓滿完成了母親的囑託,將感恩之情延續。
告別30多年的職業生涯,告別的是30多個國家的飛行旅程,告別的是30多年的青春年華。雖有萬般不舍,但姐妹倆心懷感激與期待。因為在這小小的客艙裡,傳承的不僅是姐妹倆、母女倆之間的愛,更是一代又一代東航人、民航人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藍天夢!(文:宋夢菲 薛韡 張瑋 圖:沈旻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