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的婚姻嫁娶中,講究一個門當戶對,在那個時代,大家追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以自由戀愛,在這種大環境下的年輕男女也受到這種社會的影響,變得追求門戶之見,比如說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
在唐朝的時候,有個出生貧寒的地方長史叫做吉懋,由於他的兒子吉頊已經到了適婚年紀卻找不到媳婦,吉懋很是著急,他一直想著給自家的寶貝兒子找個名門望族的千金小姐來做媳婦,可惜但凡有點名望的家族都不願意把女兒嫁過去受苦,於是吉懋只好四處奔波打聽。
吉懋經多番打聽後得知,南宮縣的縣丞崔敬家的大女兒相貌不凡,資質上佳,便想著為兒子討回來做媳婦。當時的崔家雖是個名門望族,可是家中遭遇變故,整個家族的資產還沒有吉懋家的多,崔敬聽到這門親事以後,心中極度不情願,畢竟他們家怎麼也是個書香門第,怎麼能把女兒嫁給莊稼漢的兒子呢?但轉念一想,其實整個崔府只剩下一個空架子了,真正的高門大戶一旦得知崔府的現狀必然不會來自己家裡提親,反而是嫁給這種普通百姓還能讓女兒將來少受點氣……如此思來想去,決定同意吉懋的提親。
崔家大小姐的性子隨父親,識大體,得知父母親的意思以後,便一口答應了這樁婚事。可這崔大小姐再如何懂事也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她每每想到自己將來只能嫁去平民百姓家,終此一生操勞柴米油鹽醬醋茶,她就傷心不已,日日茶飯不思,衣帶漸寬。成親的日子就要來了,可這崔家大小姐一副快要病死的模樣怎麼抬得出去?崔老爺又傷心又焦急,整天唉聲嘆氣,恨自己不能讓女兒享福,也害怕成親之日出亂子讓崔家蒙羞。
成親之日到了,大女兒病懨懨地躺在床上,一點梳妝打扮的意思都沒有,崔父急得焦頭爛額,不知該如何是好,就在崔父一籌莫展的時候,小女兒主動跑到崔父跟前,淚眼盈盈地道:「從前父親有難之時,即便是家中的雜役奴僕都會主動為您解憂,今天父親又逢難關,身為女兒的我如何能夠無動於衷呢?父親,就讓我為姐姐出嫁吧!」說完,小女兒直接吧紅蓋頭蓋到了頭上,也沒有梳妝打扮就直接上了花轎,代替了姐姐嫁給了吉頊。
本以為是一場悲劇,誰知代替姐姐嫁過去的妹妹被吉頊萬分寵愛,公公婆婆也對她視如己出,妹妹婚後的生活過得十分幸福,而丈夫吉頊的仕途也越來越順,最後還當了丞相,而妹妹也隨之成了丞相夫人,真是好一出上錯花轎嫁對郎!這可讓錯失良婿的姐姐把腸子都悔青了!
所以說,這世間之事瞬息萬變,唯記人不可貌相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