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帶娃經歷的人都知道,孩子安靜、可愛的時候一切都很美好,看到孩子天真的模樣,心都化了,只不過,萬物皆有兩面性,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又有多少家長能忍受呢?
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一定的認知後,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多樣化,孩子免不了做出一些讓家長不高興的事情,而家長這邊,遇到孩子不聽話,一次兩次或許可以忍耐,時間長了自然會忍不住想要大聲責罵,甚至拉著孩子痛打一頓,但教育孩子真的只有打罵才管用嗎?
了解過金星的人都知道,她雖然是個備受爭議的人,但她卻活得很真實。像很多普通家長一樣,金星在遇到孩子犯錯時也會生氣,甚至氣到想要打孩子。有一次女兒因為一件事惹怒了金星,正在金星要打罵女兒的時候,丈夫漢斯站出來阻止了她,並且告訴她,現在孩子太小了,打孩子會傷害到她的自尊心。
金星覺得自己不能對孩子的錯誤行為不管不顧,既然丈夫不讓打,那就讓丈夫去教育女兒,最後丈夫漢斯說了一句話,他告訴女兒:「你這樣真的讓我很失望。」只這一句,女兒瞬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家長們不一定要以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能簡單一句話,孩子就能明白自己的問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如果家長忽視了這一點,就容易讓孩子在犯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加強日常溝通,了解孩子想法
其實生活中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好奇、可能是無聊,也可能是焦慮、緊張,家長們如果沒有了解到孩子的內心想法,而是盲目的責備、打罵孩子,最後不僅孩子的錯誤行為沒有得到糾正,還衍生出了新的問題。建議家長平時多和孩子互動交流,對孩子的想法進行了解,家長越是了解孩子,越容易發現問題所在,處理起來也就輕鬆多了。
2、懲罰方式不要太單一
大多數家長對待孩子犯錯,基本上都是以打罵、斥責等方式來處理,但實際上,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孩子再犯的可能性很大。建議家長換個方式對待孩子,用懲罰代替打罵、斥責,比如孩子不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家長剛把一個區域整理好,沒幾分鐘就被孩子弄亂、弄髒了,這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幫忙整理,讓孩子體驗勞動的辛苦,勞動過程中,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欠妥,今後就會學著約束自己。
3、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並執行
孩子逐漸長大,好奇心會變強,很可能在家中進行「冒險」,但孩子並不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不僅容易讓自己陷入危險,還會把家裡搞得一團糟,因此,家長們就要利用規則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限制。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規則,並且在親子雙方互相都認可的情況下執行,這樣才能實現對孩子錯誤行為的限制。
孩子成長中總會出現犯錯的舉動,但孩子犯錯不一定是想和家長對著幹,只是和家長的想法不一樣罷了,所以,家長對待孩子犯錯這件事,一定要站在孩子成長的角度上考慮,不要把錯誤行為一概而論,在遇到孩子犯錯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利。各位家長,你家孩子犯錯時,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