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接受我的造血幹細胞後,那孩子的性格可能會慢慢像我,長相也會慢慢像我,我倆之間的匹配程度比我跟兒子還高呢!」沈瑜對妻子說。能夠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個自己救過的孩子,這讓他覺得很慶幸也很神奇。
飽受疾病折磨的孩子,如何照亮他的人生?突然闖入法院的人,如何與他「無障礙」溝通?捍衛法庭秩序的司法警察,怎樣在老百姓需要時挺身而出?
上一期的節目裡,面對年老的當事人,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的法警們像春風一樣拂人心肺,分擔他們的痛苦,用心讓他們感到尊重,感受到關愛。(點擊回顧:當你老了 陪你不「孤」丨我在法院當法警)11月26日,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新聞廣播《法眼看天下》聯合呈現的十期全媒體系列訪談《我在法院當法警》第六期,邀請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青浦法院)副院長張衛東、司法警察大隊法警沈瑜走進演播室,與聽眾分享捐獻造血幹細胞,為生命接力的那些溫暖時刻。
「您的出現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命,讓我重拾了活著的希望。親愛的陌生人,你是我和我們全家的恩人,感謝您的奉獻,讓我的生命得以延續……」
這是一封白血病患者寫給上海青浦法院法警沈瑜的感謝信。收到這封信是2018年9月20日,當時,沈瑜正雙手插管,躺在病床上,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為這名花季少年送去重生的希望。
上海青浦法院有個傳統,就是鼓勵新進法院的年輕幹警自願參加中華骨髓庫成分血採集。2014年,沈瑜剛剛進入法院工作時,就加入了這項公益活動,不過要說「造血幹細胞」真正走進他心裡,那已經是2017年。
那一年,沈瑜第一次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後,他有點懵、有點遲疑。後來,沈瑜上網搜尋了很多資料,詳細了解情況後,終於下定決心捐獻,最終卻因為其他原因未能成行,這讓他感到非常遺憾。
時隔一年後,2018年6月,沈瑜再次接到配型的求助,求助的是一位17歲的花季少年。這一次,沈瑜沒有猶豫,在家人和同事的關心、支持下,他積極參與到配型、體檢、打動員劑、捐獻中,努力與時間賽跑,只為挽回一條年輕的生命。
有人曾經問沈瑜:「捐獻的過程很辛苦吧?」沈瑜總是笑一笑,「我還好吧,志願者們曾告訴我,捐獻之前打動員劑的過程很痛苦,人趴在床上跟癱瘓了一樣,廁所都上不了。後來,我發現自己打了以後沒什麼反應,就是腰酸,當時我老婆在電話裡開玩笑說,我的感覺跟她懷孕的時候差不多。」雖然沈瑜說得輕描淡寫,但是,在旁陪同的志願者們至今還記得,由於血管太細,他扎針時鮮血直流的樣子,以及捐獻時因為缺鈣,他臉色發白、全身顫抖的模樣。捐獻完成後,沈瑜偶爾會想起受捐的那個孩子,「不知道他情況怎樣了」。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告知他,如果沒有再次收到捐獻的需要,那個孩子應該就是康復了。直到今天都沒有接到這樣的聯繫電話,沈瑜常常在心裡祝福這個少年可以健康的成長。沈瑜是上海市第411例、青浦區第1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而像他這樣奉獻自己、挽救他人生命的,在上海青浦法院還有一位,那就是該院西虹橋(進口博覽會)人民法庭的副庭長陳強,2020年,他為一名患病的小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成為上海市第502例、青浦區第20例捐獻者。 「法院幹警在八小時工作之餘,也是一位社會人,也應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年輕幹警踴躍加入骨髓庫正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也反映出他們積極向上、樂於奉獻的精神。」上海青浦法院副院長張衛東說。2021年,沈瑜32歲,有父母妻兒陪伴,從事著喜愛的司法警察職業,儼然一個「人生贏家」。然而,回想起大學畢業找工作的那段日子,他還是常常忍不住感嘆「太不容易」了。
那是2013年,沈瑜從大學畢業,但是畢業就是失業,從戰戰兢兢拿著簡歷遞給招聘單位,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厚著臉皮「殺」入公司直接問「你們這裡招人嗎?」沈瑜忙亂過,也迷茫過,好像永遠不知道第二天會是什麼樣子。
終於有一天,一家批發公司招聘他為銷售員,沈瑜以為好日子就要開始了,沒想到去公司報到的第二天,帶教師傅就直接把他領到了倉庫,讓他幫忙搬東西。
「我們不是跑銷售的嗎?」沈瑜問。
「老闆叫你幹,你不幹?老闆要求的!」師傅答。
就這樣,在一個極其炎熱的夏日裡,在一個沒有空調的小倉庫裡,剛剛大學畢業的沈瑜一箱又一箱地搬著飲料,汗水一點一滴地淌下來,很快,身上的衣服都溼了。
思前想後,最終,沈瑜決定報考法院司法警察。他一邊工作一邊複習,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後,沈瑜順利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他笑得合不攏嘴,拿著錄取通知書拍了一張照片。
「大家都很不容易,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要幫幫別人。」這段苦苦掙扎的歲月教會了沈瑜同理心。
2021年夏日的一個晌午,沈瑜正在司法警察大隊辦公室午休,突然對講機響起保安的聲音:「有人翻法院大門!」他二話不說趕到了院外,只見一名40多歲的男子已經被保安控制,他立即按照規定對這名當事人進行詢問,卻發現該男子是聾啞人。
為了更好地溝通,沈瑜先把這名男子從烈日下引導到法院外的長椅坐下,然後又找來紙筆,一句一句地和男子通過紙筆交流。原來,男子是從崇明過來的,準備打離婚官司,他家裡只有患病的老人,對法律幾乎一無所知,因為不知道怎樣進法院,情急之下才想到翻越大門闖進來。
沈瑜馬上找到立案庭的同事,仔細詢問立案事宜。然而,同事們告訴沈瑜,按照規定,這起案件不歸上海青浦法院管轄,這名男子應該去上海松江法院起訴。於是,沈瑜就和同事一起列了清單,把訴訟管轄法院、地址、聯繫電話、所需資料一一寫在紙上,交到男子手上。即使如此,沈瑜還不放心,他又撥通法律援助中心的電話請求幫助,同時拜託同事聯繫上海松江法院的工作人員,告知他們這名男子可能會前往上海松江法院立案,請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圖為沈瑜與聾啞人通過紙筆溝通
男子離開時緊緊握住沈瑜的手,一再豎起大拇指。
「我常常想,作為法警,我們的形象多是威嚴的,要起到震懾的作用,但是同時,又可以是柔軟的,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去關懷去體諒去幫助。」沈瑜說。
「只有內心擁有最真摯的愛,才能用那片柔軟包容世界。」網友「超級大槓桿」在聽完這段故事後留言。「一位有溫度的司法警察。」「聽友-2236713287」也在留言區感慨。
「當事人也好,律師也好,到法院來碰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我們的法警。所以說,法警工作代表了一個窗口、一種形象。」張衛東介紹,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體驗度,今年以來,上海青浦法院司法警察大隊貫徹高院「把窗口擦得更亮——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精神,推出一系列舉措,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
防疫形勢不斷變化,安檢要求也隨之改變,為保障疫情防控和群眾訴訟,司法警察大隊以「防疫要求不打折、安檢流程不拖拉」為目標,從加強自身培訓、提升服務水平著手,由專人負責,對各安檢口的安檢工作人員進行系統、規範的安檢操作及用詞用語的專項培訓,進一步優化安檢流程,提高安檢效率,提升安檢水平。律師和當事人進法院有不同的安檢要求,針對有人提出的「安檢無律師通道」問題,司法警察大隊得知後,第一時間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整改方案,在訴訟大廳大門左側新開一扇門,將原推拉門統一做成移門,並更換登記臺,使當事人與律師分流,切實完善了安檢場所分流機制,尊重和保障了律師執業權利。在張衛東看來,「司法警察大隊是整個法院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法警的精神面貌也體現了法院的精神面貌。」今年8月,一名女性當事人在上海青浦法院立案庭門外的人行過道上突發疾病倒地不起,法警王萍知道後,當即組織安保力量疏散周邊圍觀群眾,並對當事人進行了初步檢查。由於當事人口中不斷吐出白沫且帶有血絲、全身抽搐不止,她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並向領導匯報呼叫增援。數分鐘後,當事人逐漸清醒,並表示自己有癲癇病史,王萍一邊詢問當事人身體狀況與個人情況,一邊為其擦拭臉上的灰垢,包紮劃破的傷口,還遞來純淨水和小型電扇供其飲用和使用。120急救車到來後,醫務人員對法院的處置給予了高度認可。圖為上海青浦法院在安檢口添置便民設備,為來訪群眾提供便利。「每一名法院的工作人員,無論是法警還是法官、其他輔助人員,都應該有一顆愛心,有一顆公道之心,能使法院的每一起案件都得到公平公正的處理,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也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人文關懷。」張衛東表示。chencheng:司法警察是維護法律尊嚴的代表,既要維護法律尊嚴又要捍衛法庭秩序,在他們身上肩負的責任重大。必須有的放矢,把法庭秩序管理的井井有條,維護一方平安。英雄不是天生的。世界上奉獻和愛有很多種,我相信,沈瑜的奉獻和愛是生活給予的,是有生活打底的。同樣,「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我相信,上海青浦法院為群眾辦實事也是從老百姓的生活出發,解決老百姓生活的難點,為了讓老百姓更好的生活而做的。
來源: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新聞廣播
作者:陶韜、郭燕
攝影: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法院、
上海新聞廣播、青浦區紅十字會
視頻製作:王藝達
法警表情包:茅一鳴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