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過去20年的阿里巴巴給你留下的印象是電商、或者是圍繞電商布局的一家平臺型公司,那麼未來20年你將徹底改變這一看法:它在裂變!
注意,不是從業務角度去分拆,而是以平臺、技術和產業的形式「產生」出一個個新的自我,通過集成各種能力吸引開發者形成生態,再通過生態的積累形成新的能力裂變出更多的能力、平臺和生態……以幾何速度爆發!
撰文:楊陽
版式:鄧尖
9月25日,阿里巴巴第五屆雲棲大會在老地方——雲棲小鎮召開。
你能想像八萬人聚集在一起是一種什麼樣的操作麼,那真是叫一個「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啊!
各種大佬、產品經理和程序猿還有媒體混在一起,各自汲取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有來朝聖取經的:
也有來挖掘技術的;
也有來拍美照留念的,還有在這裡職業擺Pose賣萌的:
當然,剛剛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的逍遙子(張勇),掩飾不住內心的雄圖霸業,在這次盛會上,他要向外界展示的可不是某個技術、產品或者政策,而是一次對阿里巴巴未來20年的全新定位。
張勇的邏輯非常清晰:整個社會正在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此間最重要的就是讓數據被高效使用——「如果說大數據是石油,算力就是發動機,它們共同構成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
而阿里巴巴,就要做這個石油和發動機!
無限場景的「神經」
是的,阿里巴巴也在努力將自己的「水電煤」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所有場景的「神經」中去。例如最基本的刷臉閘機。
如果說刷臉功能的閘口已經是雲棲大會上最普通的一件AI智能應用,那麼再來看看阿里自家的無人駕駛:一個名為banma「斑馬」的智能駕駛倉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駕駛倉的中控大屏替代了傳統的面板,有車主登陸、運動模式、alios、智慧加油等幾個選項可以選擇。車輛可以通過手勢控制,遇到路面情況還能自動預警並應急處理。
還有下面這個可供很多人臨時小憩的休息房間:
這個智能回收站——「瓶子啊,你是什麼垃圾」的問題是不是就此解決了?
還有菜鳥和星巴克合作的這兩無人售貨車——你可以讓他自動停下來,掃碼或者刷臉都能買到食物和咖啡。
如果這些都還不夠過癮,那麼再來看看情緒識別。
這恐怕是最有趣且未來應用場景最具想像力的一個技術,如果你是老師,你可以憑藉這種技術感知學生們是否只是表面恭順其實心裡早就在嘀咕「這個老師真煩」;如果你是醫院的保安,你也可以通過它來提前發現是不是有醫鬧;如果是在大型相親現場,說不定還能判斷出對方是不是真的對你感興趣……
當然,阿里巴巴花了這麼多心思來展示各種場景,絕不是讓大家來遊大觀園——他們其實都在試圖向外界傳達一個核心:未來一切的基礎是雲和智能,人臉識別、支付、計算……沒有雲,就沒有智能!中國最大的雲服務商,就是阿里,且阿里具備各種讓商業社會更加高效的能力!
科技商業帝國
阿里巴巴顯然已經蓋好了其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商業地基:阿里雲的算力和基於大數據的AI智能,且這種能力已經延伸到了整個產業最核心的——晶片。
在這次雲棲大會上,一個重量級的消息,就是阿里巴巴自研的晶片「含光」出世。
這個晶片太厲害了,達摩院院長張建鋒現場展示了這款全球最強的AI晶片——含光800。官方資料顯示:在業界標準的ResNet-50測試中,含光800推理性能達到78563 IPS,比目前業界最好的AI晶片性能高4倍;能效比500 IPS/W,是第二名的3.3倍,在杭州城市大腦的業務測試中,1顆含光800的算力相當於10顆GPU。
艾瑪,說的太專業了,換個說法——以前在城市大腦中實時處理杭州主城區交通視頻,需要40顆傳統GPU,延時為300ms,但使用含光800僅需4顆,延時還可以降至150ms。再拿大家都喜歡用的搜圖購物「拍立淘」來舉個例子,阿里的商品庫每天新增10億商品圖片,使用傳統GPU算力識別的話需要1小時,而使用含光800後可縮減至5分鐘。
厲害吧?
當然,說這些都是鋪墊,咱們平頭哥這麼玩命,其實還是為了讓阿里雲將晶片的「跳動」轉化為「算力」並輸出給業界:基於含光800的AI雲服務當天正式上線,相比傳統GPU算力,性價比提升100%。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指出,今年是從傳統IT向雲計算全面轉移的拐點,全面上雲的拐點已到。但是未來企業上雲數字轉型做得好不好,關鍵要看有沒有做好頂層設計,企業一號位要做好戰略決策。
「今天從公交、地鐵上的乘車碼,便利店刷臉支付,電子社保卡、在線繳費到醫院在線掛號等服務,金融科技與物理世界的連接,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科技和物理世界的連接,將會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大機會。」螞蟻金服總裁胡曉明則強調。
從三年前馬雲首次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五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發展到今天的「百新」、「萬新」,背後共同點正是各行各業都在全方位走向數位化和智能化。
現在的阿里巴巴已經不滿足於電商、場景和支付,他們要做整個社會數位化的底層和推手,所有經濟領域商業的「心臟」——這種願望也似乎恰好滿足了一個特殊群體的需求,開發者!
饑渴的開發者
周志鵬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他是洛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CEO。如果說阿里智能視覺是阿里AI孵化出的「支脈平臺」,那麼洛客則又可以算是這一「支脈」孵化出的亞平臺——但你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基於支脈平臺的平臺」,它至少有千億市值。
「我們可以給設計師提供很多服務,例如幫助他們去搜集所需要的LOGO資料,甚至最終形成PPT匯報給客戶。」從最初的設計logo,到今天可以為所有設計師提供服務,洛客在阿里視覺AI的賦能下,在設計師這個垂直領域創出了一個新的平臺公司。
「變化就發生在這最近的五年。今天你會發現工業網際網路崛起了,城市大腦、智能製造已慢慢變成主流,我的很多客戶在浙江、福建做了自己的智能工廠後,跟我說你的設計能不能做的更加柔性?」或許正是這樣的推動,讓周志鵬想到,洛客其實可以通過連接全球1000萬個設計師也成為一個「小發動機」——平臺型公司。
26日,周志鵬除了來分享自己的成功路徑外,他還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看看阿里巴巴還將會釋放那些更新的能力,讓洛客可以有更多的產品和新的服務。
跟他抱著同樣目的的還有「東弟」,他是一位來自廣西的服務商,非常關心阿里是否會給營銷平臺提供更多能力,因為他正在試圖構建一個基於「人海戰術」的平臺,但是這需要阿里巴巴能夠給他提供一個自動計算分成的能力。舉個例子,假設有人轉發了店鋪主人的廣告,即便沒有成交,也應該能夠拿到一些轉發曝光的廣告費。
另外一位安保公司的IT負責人則在智能視覺分會場聽到了最後,他對會場外的情緒識別等功能非常感興趣。
在他看來,這個技術如果能應用於安保,在小學校門口能夠監控那些情緒有問題的危險分子,將對安保行業會有很大幫助……但是作為一個小小的安保公司,他們尚且還不具備自己開發的能力和資源,因此也在尋求一種簡單高效成本卻必須低廉的解決方案。
楊姐點評:
是的,25日到27日三天的技術盛宴,阿里巴巴把各路開發者撩得心癢難耐。對於阿里來說,其DNA也早已不是電商,而是一家平臺型科技公司。
開創中國雲時代的阿里雲也不再是一家單純的雲服務提供商,它正在演變為以云為基礎的智能化提供商,成為涵蓋IoT、協同辦公、大數據、AI到軟硬體一體化的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