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寶隆訪學計劃」德語培訓...

2020-12-25 澎湃新聞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寶隆訪學計劃」德語培訓班順利開課

2020-05-14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同濟德國學術中心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寶隆訪學計劃」德語培訓班

順利開課!

德國人埃裡希·寶隆博士(Dr. Erich Paulun)於1900年在上海創建了同濟醫院,1907年又創建了同濟醫學堂,於1912年增設了工學堂,這才有了今天的同濟大學及其附屬同濟醫院。100多年來,「德國」、「寶隆」與「上海」、「同濟」結下了不解之緣,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紐帶。

為加強國際交流與人才培養,更好地傳承同濟百年醫源,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自2020年起設立「寶隆訪學計劃」,選拔支持來自醫療、護理、管理與科研各崗位的優秀骨幹赴德訪學。同時,為了讓醫護人員迅速融入當地環境,儘早投入臨床學習與科研工作,醫院與同濟大學德國學術中心合作,共同開展對訪學人員的德語培訓。

考慮到醫護人員工作時間和性質的特殊性,根據他們訪學需求和研究計劃,德國學術中心為醫院量身定製了德語培訓課程,安排了最強的師資與教務管理陣容。由於受疫情影響,在無法開展面授課程的前提下,經過雙方的溝通與精心準備,2020年5月7日晚,「寶隆訪學計劃」德語培訓的第一堂課順利在線開課。經歷了一天忙碌的醫護人員,有的剛剛結束工作,還沒來得及脫下白大褂,有的白天才做完手術,可是他們仍能準時走進「雲課堂」,精神抖擻、專心致志,一絲不苟地跟著老師練習發音,朗讀詞語,認真筆記,積極互動。他們身上這股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精神是非典、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可信賴的依託和力量。

醫護人員正在參加線上課堂

同濟大學對德交流源遠流長,校德國學術中心(德國研究中心)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德語業餘培訓,擁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數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語人才。2017年,基於德國學術中心(德國研究中心),學校成立了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旨在為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此次,為同濟醫院開設的德語培訓定製班也是中心一次嘗試與探索,為醫護人員的德國訪學之路助一臂之力,為中德人文交流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文 | 同濟德國學術中心

編輯丨宣傳處

同濟醫院於1900年由德國醫生埃裡希•寶隆創建,上海市同濟醫院是普陀區唯一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年門急診量超過 200 萬人次。擁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骨科、精神神經學科,上海市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上海市重點專科脊柱外科、心身醫學科、消化內科,上海市中醫示範科;實現急診與危重症學科、老年醫學科、檢驗醫學科、臨床藥學科入選上海市級平臺學科建設計劃;院內形成以骨科牽頭的運動-神經-精神學科群,心內科牽頭的循環-呼吸-胸外學科群,消化內科牽頭的消化-普外-內分泌學科三個優勢學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牽頭的血液-腫瘤-影像-病理-檢驗學科群、腎內科牽頭的腎臟-泌尿-婦產-生殖學科兩個特色學科群。醫院整合學科優勢,成功打造三個國家級中心——高級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創傷救治中心,成為滬西北地區的大型急診危重症與疑難雜症綜合診治中心。建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美幹細胞聯合研究基地。擁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等為代表的高水平專家隊伍。承擔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 計劃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20 餘項。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為標誌的高等級科研成果。

同濟醫院作為一所百年傳承的現代化醫院,執著於精湛的醫術,形成了具有同濟特色的溫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健康傳播文化。並以濟人濟世之心傳醫者之道,在歷次重大搶險救災、國際援助、扶貧幫困中發揮了同濟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懷,將同濟天下的愛國情懷灑滿大地。

原標題:《【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寶隆訪學計劃」德語培訓班順利開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