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美好#清晨的米蘭格外寧靜,走在路上基本上沒有人,只有清脆的鳥鳴與我們的步履呼應,因為預約的時間是開門的時候,所以我們早早的乘坐地鐵到達DUOMO站,然後從地鐵的出口抬頭望去,一座大理石瑰寶矗立在眼前,如此的出其不意讓人驚嘆不已。
米蘭大教堂建造始於1386年,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規模居世界第二(第一位是位於德國科隆的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有著「白色火焰」與「米蘭象徵」的美稱。
從教堂開工建造到最後的拱頂完成,這一部人類建築史上的巨著,見證了時代的更迭與變遷,仿佛在講述著這個跨越五個世紀的關於宗教信仰與藝術的讚歌。每個到訪的人們都無不為它的宏偉嘆為觀止,站在大教堂的廣場前,閉著眼聆聽鴿哨的聲音,在這裡感受每一個凝固於時光中的歷史瞬間。
哪怕不進去教堂內部,都為其外牆的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刻所傾倒,內外6000多個雕塑形象逼真,可謂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德式教堂。每一個都是藝術的瑰寶讓人愛不釋手,不忍移開眼睛。每一幅雕刻作品都講述著聖經中的故事。
進到教堂內部幾十根大理石圓形石柱撐起了這座「大理石聖殿」,穿梭其中,仿佛時間回到了歐洲的中世紀時期,這裡的玻璃彩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約20米,由24扇組成,這些彩色玻璃造於500多年前,至今仍然光彩奪目,玻璃窗上繪製了聖經中的經典故事,形象逼真的人物仿佛呼之欲出,來到這裡是絕不能錯過的。
教堂後面有四個建造於1542年的大型管風琴,每當彌撒或者重大節日慶典的時候,管風琴彈奏的聲音渾厚有力,震懾心靈,仿佛虔誠的信徒在此聆聽上帝的低語。站在教堂內仰望穹頂,竟有種穿越古今的感覺。
在此不由得想起了肯福萊特的《聖殿春秋》這本書,這本以建造王橋大教堂為背景的書籍,講述了關於愛情、權謀、堅持的故事,裡面有一段這樣的話「Proportion is the heart of beauty. 比例協調是美的核心」是對教堂結構比例最好的詮釋。
米蘭大教堂外牆與內部都極盡華美,也難怪馬克吐溫評價它是一首「大理石之詩」,這首詩歌譜寫了500年,供後人來朝聖於此來「拜讀」它。
從教堂內部有旋轉樓梯可以到到教堂頂部,狹小的樓梯只可以供一人通過,就這樣一圈一圈的旋轉上樓,時間仿佛靜止,也沒有盡頭,不由得感慨義大利人的體力真的是好啊,終於在樓梯前方看見微亮,然後一點點變大,我知道那是到達頂端的信號,雙腿顫抖的我們終於站上了米蘭大教堂的最高點,抬頭一片開闊。
135個塔尖如同濃密的塔林一樣高聳入雲霄,每個塔尖上都雕刻著一個聖徒的形象,在這裡可以鳥瞰整個米蘭城,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遠眺連綿起伏的阿爾卑斯山脈。望著代表著米蘭這座城市的心臟和靈魂的鍍金聖母瑪利亞像,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偉大。
在這裡我們也祈禱義大利可以早日結束疫情,重新開啟迎來世界各地旅行愛好者們,來到這裡感受信仰、文化、藝術帶給我們的震撼,讓我們一起相約米蘭,重新開啟探索世界的按鈕,一起出發!
原創聲明:文章為心向遠方HOME原創,照片由心向遠方HOME實地拍攝,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