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考試中五大題型,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數量關係、判斷推理。通過大量的數據整理以及考生反饋,難易程度比較大的兩個地方分別是,數學運算、言語理解與表達。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言語理解與表達如何學習的經驗。
我們都知道言語理解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語言功底,對詞語的理解以及語句間的分析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言語理解與表達的構成主要是兩大塊,第一邏輯填空部分,要求考生對詞語要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其次還要對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進行準確的辨析,準確找到他們的區別,當然整個審題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上下句之間的呼應關係,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最終答案。這時問題來了,如何積累詞語,我們生活常用詞語的數量,據百度數據顯示,人們日常生活用語56008個,而考試常用詞彙佔10%計算,我們要了解五千到六千的詞彙量,這樣一個龐大的數據如何記憶,總不能讓大家去背誦一整套的漢語字典,此時我們中公教育專家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總結了一系列的考試常用詞彙,詞彙的類型主要是詞語與成語。
而這些詞語和成語我們又可以按照寫作素材的角度進行分類,例如:關於人體形態、內心、神態的詞彙,也可以是描寫各種景物、動物的詞彙。
關於感官的「看」的詞彙:
詞語:凝視、注視、掃視、環視、俯視、窺視、巡視、遠望、眺望、瞭望、張望、探望、仰望、觀察、瞻仰、鳥瞰、視察、欣賞、觀賞、瀏覽。
成語: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瞻前顧後、極目遠眺、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望洋興嘆、瞠目結舌、目不轉睛、全神貫注、高瞻遠矚、賞心悅目
關於語言表達「說」的詞彙
詞語:討論、議論、談論、交流、交談、訴說、傾訴、告訴、談話、叫嚷、責罵、質問
成語: 妙語連珠、娓娓而談、口若懸河、口口聲聲、說古道今、口蜜腹劍、婉言危言、評說怒斥、耳濡目染、能說會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辯、伶牙俐齒、出口成章
表示「第一」的詞語
詞語:首先、冠軍、魁首
成語: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上述方法是按照詞語、成語的方式進行對應的方式總結詞彙,當然除了有比對的形式進行詞語的積累外,我們還可以按照季節的變化、數量的多少,以及顏色的變化進行積累。
關於「季節」的成語:
春: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春風輕拂、春光明媚;
夏:烈日當空、暑氣逼人、大汗淋漓、揮汗如雨、烏雲翻滾、熱不可耐
秋:秋高氣爽、五穀豐登、天高雲淡、紅葉似火、金風送爽、碩果纍纍
冬:三九嚴寒、天寒地凍、雪花飛舞、寒冬臘月、千裡冰封、滴水成冰
關於「顏色」的詞彙:
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綠草如茵、黑白分明、五彩斑斕、花紅柳綠、絢麗多彩、奼紫嫣紅、青紅皂白、燈紅酒綠、青黃不接、陽春白雪、姚黃魏紫、漆黑一團、黃旗紫蓋、花花綠綠、浮翠流丹、白山黑水、紅飛翠舞、紅裝素裹、綠肥紅瘦、金燦燦、黃澄澄、綠油油、紅彤彤、黑乎乎、黑漆漆
關於「數量」的詞彙:不計其數,堆積成山,人山人海,數不勝數、成千上萬、不勝枚舉、琳琅滿目、 人山人海、多如牛毛、千千萬萬、千軍萬馬、摩肩接踵、恆河沙數、浩如煙海。
關於言語理解與表達,詞語積累的方法就先分享到這裡,言語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請相信點滴積累最終會發生質變,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中公教育祝大家公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