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專家建議:利用「慕課」,做到停課不停學
1月27日,為了應對正在發展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國大中小學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
這是目前應對疫情發展的正確之舉,不過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開學延遲勢必影響整個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如何既有效應對疫情,又保證教學任務的平穩有序開展?
教育部要求: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怎麼利用網絡平臺哪,專家建議要發揮慕課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慕課?目前有哪些好的慕課平臺?怎麼使用哪?免費嗎?
02什麼是慕課?
慕課是音譯名。其原名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為MOOC),全稱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在線教學模式,被視為「數字海嘯」和「教育風暴」 ,對全球高等教育形成了巨大挑戰,隨後逐步發展到中小學教學領域。
它區別於前幾年火爆的網絡公開課和傳統的課堂教學具有Massive 、Open和Online三大特徵。
1.Massive即大規模的。這體現在慕課的學員數量不再是傳統課堂的十幾個、幾十個或者一百多個,而是可以容納成千上萬,甚至是幾十萬的學生同時在線學習。
2.Open即開放的。目前,慕課課程對全世界所有人開放,每個人只要通過必要的註冊就可以免費學習所有的課程。雖然現在有些課程也收費,但並不是對學習收費,而是對學習成果的認證,如學分或者證書收取一定費用。
3.Online即在線的。所有課程都依託網際網路作為平臺。每個學員只要擁有電腦或者行動裝置等相關設備並能夠連接網際網路,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所有的課程,無需再受到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03慕課的起源與發展
慕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興起的基於聯結主義的開放課程建設。當年,美國猶他州立大學David Wiley 教授基於 wiki 開設了一門叫「Intro to Open Education (INST 7150)」的開放課程,該課程允許全世界的用戶一起分享課程資源,參與課程創新。2008年,加拿大裡賈納大學Alec Couros 教授開設一門「Media and Open Education (EC&I 831)」網絡課程,並邀請全球眾多專家遠程參與教學。這兩個項目被認為是MOOCs的前身,為其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技術準備。
2008年,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與Bryan Alexander第一次提出MOOCs這一術語,用於描述曼尼託巴大學喬治·西蒙斯( George Siemens) 和史蒂芬·當斯( Stephen Downes) 設計的叫做「聯結主義以及聯結的知識」( 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的網絡開放課程。這門課程集中了「大規模、開放性和提供學分」等特點,吸引了25 名付費的在校生和2300 名免費學習的學生在線學習 。
繼其後不斷有課程開展相關探索,直到2011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人工智慧課程》(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放在了網際網路上,最後有190多個國家的約16萬名學員註冊學習,使慕課課程模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2012年, 慕課的發展呈現井噴之勢,被TIME雜誌稱之為「MOOCs元年」。
04慕課的課程優勢
慕課不同於網絡公開課,它能形成以往的公開課無法形成的影響力,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往幾種教學形式所不具有的優勢特點。
1.「以學為中心」 價值取向的確立
傳統課堂是教師控制下的課堂,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時間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處於從屬地位,沒有發言權。慕課課程內容的開放性和學習時間的自由性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課程是否值得學習、主要學習課程的哪些內容、什麼時間學習、什麼地點學習、學習進度如何這些方面都將由學生來決定。課程視頻的錄製和課程的總體安排都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性和需要來完成。教師的教將根據學生的學來變化,真正實現「以生為本」「以學為中心」。目前很多慕課平臺積極開展依託於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深入挖掘數據背後反映出的學生學習習慣和需求,實現教學的高效益。
2.完整課程教學架構的搭建
以往網絡公開課也只是將教師的視頻放在網際網路上,並沒有師生之間的交流,不能成為真正的課程教學。慕課從一開始就是立足於課程教學的現實性來建設的。不但提供了課程的課件和視頻,而且通過微信、facebook等即時交流工具和平臺實現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並且教師和助教定期會在線答疑,布置相關課程學習任務,基本具備了課堂教學所有的環節和功能。並且一切課程教學的安排都按照學習需求開展。一句話,原來的網絡公開課和精品課程是「死的」,慕課卻是「活的」。
3.個性化學習過程的打造
首先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習性。如上所述,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和擁有網絡設備的任意地點開展學習活動。不再受到傳統課堂教學時空的局限。學生可以無限制的重複看不懂得內容。不僅如此,慕課在課程內容呈現方面採取了「微課程」的方式。即將課程內容分為諸多獨立的主題課程,每段視頻闡述1個主題,時間一般在15分鐘左右。這更加有利於學生對於日常碎片化時間的有效利用,主題化的內容也更有利於學生的掌握。其次是形成學生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師生會收集製作並分享大量的與課程教學有關的拓展資源,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的知識重點學習,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再次是交流的常態性。交流是個性展示的重要渠道,也是進一步形成鮮明個性的重要途徑。慕課平臺為師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師生在交流中解決疑難、不斷成長、實現個性的逐步形成和彰顯。
05知名慕課平臺
1.國外知名慕課平臺:
國外知名的慕課平臺主要是被稱為「三駕馬車」的Coursera、edX、Udacity。
Coursera: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兩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創辦,旨在同世界頂尖大學合作製作世界頂尖課程。目前合作院校包括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全世界190多所著名高校。
edX:是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創立的非營利網絡教育項目,同樣旨在為全球提供頂尖的網絡課程。目前有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全球頂尖高校及組織的慕課。課程主題涵蓋生物、數學、統計、物理、化學、電子、工程、計算機、經濟、金融、文學、歷史、音樂、哲學、法學、人類學、商業、醫學、營養學等多個學科。
Udacity :是來自美國矽谷的前沿科技教育平臺,與全球領先科技企業合作推出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數據科學、雲計算等前沿技術課程。
2.我國知名慕課平臺:
我國目前有各類慕課平臺數百個,但是較有影響力,課程質量較高的主要有:
清華大學的 「學堂在線」;北京大學的「北大慕課」;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好大學在線」;
愛課程網推出的「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
要特別提出的是:華東師範大學與多所知名中小學組建的C20慕課聯盟,這是目前國內少有的以中小學為對象的慕課平臺。
06慕課如何使用,是否免費
目前絕大部分的慕課平臺都採用的是學習免費,服務和證書收費的模式。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學習其慕課平臺的課程視頻,那你只需要在平臺註冊成功就可以免費觀看課程視頻。
但是前面我們也說過,慕課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結合課程視頻提供的知名教師的課程答疑、互動和服務。這些部分一般是不對外公開,或是另行收費的。有的平臺還提供相關大學的課程學習認證證書甚至是大學學分,那這是必須繳費的。
對於目前很多培訓機構製作的培訓類課程,更是各培訓機構的商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都是收費的。
07中小學生學習慕課面臨的困難
慕課目前主要還是針對於高校學生和中學生,雖然很多小學,特別是很多培訓機構推出了很多小學生慕課課程,但是總體來說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慕課還是面臨一些困難的。
1.小學生注意力集中度不夠。網絡課程學習由於缺乏教師現場的管制,很多小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很好地集中,可能需要家長協助教師來約束孩子,這樣勢必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2.課程代入感不夠。慕課作為網絡教學形式,雖然改革了傳統視頻課程無互動的缺點,但是以現在的教育技術手段還無法實現和現場教學一樣的課程代入感,而對於低年級小學生來說,課程代入感對於提升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3.課程同步困難。由於所有學生都是線上學習,雖然可以規定統一的學習時間段,但是由於在線學習,同時每個學生都處在自己的家庭環境中,學生疲勞甚至是很多其他事情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節奏,導致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很難像現場教學那樣一致。課程同步困難會給教師教學帶來很大難題。
4.在線教學不適合很對技能類教學課程。很多技能類教學課程,比如書法、繪畫等需要教師手把手的教學生,這些課程就無法實現遠程教學,特別是對於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學生更不可能。
本次疫情對線下培訓市場產生的衝擊可謂是巨大的,也為線上教學培訓方式開展宣傳和攻城略地提供了絕佳機會。他使很多學生進一步了解並參與到了在線學習中,逐步適應在線學習的方式,後期可能就會脫離線下培訓。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小學低年級教學培訓方面等將來疫情過去肯定還是以線下培訓為主。
不過無論如何,在疫情擴期間,大中小學生無法開學的情況下,通過慕課在線學習肯定是彌補課時缺失的有效路徑之一。
現在許多培訓機構也都開始紛紛轉向線上課程的製作,再加上以前已有的課程資源,應該還是能夠滿足大部分學生學習需求的。更令人可喜的有些培訓機構勇擔責任,向社會免費開放學習課程,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