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 | 天天記帳還是省不下錢?用這個 App 規劃個人預算,擺脫月光

2021-02-14 APPSO

時常會有 AppSo 的讀者會給 A 君留言反饋「記帳總是堅持不下去,因為即使天天記帳,個人的財務狀況也總是不見好轉」。究竟怎麼樣才能讓「記帳」這一行為真正的幫助到自己?A 君覺得,除了好用的記帳 app 之外,一套成體系的理念也非常重要。因此,今天 A 君加就給大家分享一篇如何有效規劃個人預算的文章,首發於公眾號「也談錢」。如今,身邊的朋友常常用「自律」來評價我,尤其是在消費和理財這個問題上。但是實際上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好這些,我自己也是從消費大手大腳的時期一點點轉變過來的。大學時期住著宿舍、吃著食堂,當時的開銷居然愣是比如今在歐洲工作生活還要高出一截。在實現理性消費這個問題上,對我幫助最大的兩個工具,我想就是記帳預算和願望清單了。我希望能把這兩個工具徹徹底底的說清楚,幫助大家走出月光,實現儲蓄。對於大多數工薪族而言,財務自由的進程無外乎受兩大因素影響——本金積累和投資回報。而最能影響本金積累的工具非預算莫屬了。如果要把財務自由之路上所有重要的技能排個順序,我認為記帳和預算少說也應該是前三的位置。在今天這一篇中,我會從預算的基本原則開始,一直寫到完整的預算規劃,以及大家非常關心的預算超支的應對方法,並配合具體的 app 操作示範。儘量能夠解答大家關於預算的全部疑惑。(🎁文末有福利)

預算不是牢籠,而是時鐘

預算的原則和標準

對記帳軟體的基本要求

如何設置預算的分類

理解 MoneyWiz 的預算系統

預算轉移功能演示

為什麼要「無重疊」

預算不是牢籠,而是時鐘很多人排斥預算,覺得設定了預算束手束腳,還時常會超支。但是我認為預算本身其實不是一個牢籠,而是一個時鐘,告訴你當前時間和剩餘時間,幫你判斷你離目標還有多遠,量化整個消費過程,僅此而已。假如要參加一場非常重要的考試,到了考場你卻發現自己沒帶手錶,現場也沒有鍾,監考老師也不告訴你時間進度。你當時會是什麼心情?正當你心急如焚的時候,後桌一帥哥/美女給你遞了一隻表,你是什麼心情?記住這種感覺,這才是對預算應有的感覺。真正讓你束手束腳的不是預算,而是生活本身。現實與目標的差距即使沒有預算,依然存在。但是就如同前面的段子,甭管考試多麼壓抑,你都會希望自己隨身有一塊表。因為有了準確的時間,你才有可能在這場困難重重的考試中獲得一點自由的空間。老師沒告訴你,時間不夠的話,先抓能拿分的大題?有限的預算會促使我們優先考慮最需要、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是眼前的即時快感。當資源有限的時候,我們才會認真考慮到底什麼是必須的,什麼不是。因為預算有限,我們會更多的考慮已有物品的更多用途,讓每筆消費產生的幸福感更持久。預算的原則和標準制定預算並不是一個天生自帶的技能,也不是拍腦袋想個數,然後就能用。在預算這件事上我也掉過不少坑,而下面這幾條原則和標準都是從各種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

目標導向,預算是為理財乃至生活目標服務的,不要把目光局限於預算本身。

考慮波動,超支和意外大筆開支都是正常現象,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體系幫我們處理這類問題。

長線思維,每月預算的本質是年度開支 / 12,甚至是五年開支 / 60,而不是簡單的每月開支。

下面我會把這些標準和原則拆開了揉碎了說,你會看到這些標準都是如何應用的。對記帳軟體的基本要求為了實現上面所說的幾項原則和標準,記帳軟體必須滿足下面幾項要求:

靈活自由的自定義預算

預算餘額自動轉結到下一期(Rollover)

在預算之間自由轉移額度

給力的預算報表分析功能

自定義預算:預算分類 ≠ 開支分類 ≠ 帳戶分類 ,這幾個概念很容易混淆。開支分類是指,衣食住行開支的劃分;帳戶分類要和你的真實帳戶一一對應;而預算則是完全另一套思路。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自定義預算功能。Rollover:我們強調過,月預算是「年開支 / 12」。我們的開支不可能是月月平均,必然是有超、有餘的。所以預算功能需要能夠把上一期的超支或者盈餘自動結算到下一期。額度轉移:我們預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控制整體開支。當一項預算有盈餘、另一項預算超支的時候,可以通過預算轉移功能靈活調配,而無需重新規劃預算。MoneyWiz 滿足了我對預算功能的全部要求,我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 MW 的腦殘粉。記帳預算不分家如果沒有預算,帳本中的數字最多只能發揮三成功力。「我記帳了依然每個月該花多少還是多少」,缺的就是預算。但是沒有記帳作為數據基礎,預算就是空中樓閣,拍腦下想出來的數字都是不靠譜的。沒有記帳習慣的人,估算開支的時候,常常會習慣性的忽視很多重要的細節,比如:

瑣碎的開支,單筆很小、總量很大。

手機、電腦、家電等大件開銷。

旅遊、娛樂、聚會等不定期開銷。

可能的生活、意外導致的意外開銷。

想要做預算,先開始記帳,記住原則 1——全覆蓋。良好的預算需要以至少一年的帳目作為基礎。當然,過去沒有記帳習慣的朋友,也不是不能做預算。可以同步開始記帳和預算,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狀態,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過程了。要實現記帳全覆蓋,有一項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定期對帳。關於這個問題,我在《我的幾個每月必做例行任務》中有詳細的解釋,可以參考。如何設置預算的分類我個人認為預算沒有必要過細,不用搞出一大堆購物預算、交通預算、餐飲預算,這個月這個超了、那個又沒用完,到頭來又一大堆問題。我們回到目標導向上,預算為了什麼?為的是控制開支的總量、實現儲蓄,不是為考取統計分析專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是個人記帳,分三類基本足夠——餐飲日常、居家日常和購物消費。同時要注意之前的兩個原則,全覆蓋、無重疊。

餐飲日常對應食品、日常用品等開銷,我把能在超市裡直接買到的東西歸到這一類。主要是食品,也有少量日化用品。

居家日常對應房租、水電雜費和其他生活必需開支,也包括保險、辦事費用等。

購物消費對應買買買,如果你不知道一筆消費應該記在哪裡,也可以放在購物消費中。

餐飲日常的開支是時間線性的,在理想情況下每月預算的使用情況和時間進度是同步的。(下圖中白線就是時間進度的標尺。)居家日常每個月的開銷相對穩定,而且大部分的費用是在月初或月末支付的,對於時間進度的參考性不大。日常開支壓縮相對難一點,但是一旦壓縮常常都是飛躍性的成果。不過我個人並不建議大家為了省錢換車、換房子,畢竟我們的生活不是只有理財,還是要平衡。消費開支則常常是跳躍性的,尤其是當購物單價比較高的時候。建議控制消費進度不要超過時間進度,大件消費、意外開支除外,具體的處理方法我後面會寫。這三類消費的特點我總結在下面這張圖中,特徵區別一目了然了。相比於預算的分類規劃,設置每項預算的具體額度要困難得多。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這裡我也只能無奈的重複前面的那句話——預算的規劃最好有超過一年記帳記錄的支持,月度預算 = 年度預算 / 12。為家庭制定預算家庭預算與個人預算稍有區別,我建議可以這樣劃分 👇

共同餐飲日常

共同居家日常

男方預算(代替購物消費)

女方預算(代替購物消費)

(小崽子)

兩個人一起花的錢,要麼歸入餐飲日常,要麼歸入居家日常。大件消費可以攤銷,計入居家日常中,攤銷原則後面會細說。而單獨一方花的錢,不論具體的開支分類,都直接計入自己一方的獨立預算中。意外消費也是一樣的原則。可能有人會對這樣的劃分表示反對,覺得夫妻之間帳目算得太清楚影響和睦。我的看法正相反,真正影響和睦的不是數據,而是猜忌。一方「覺得」對方花的多,自己花的少,然後陷入了無休止的「你上次買了……花了……」,「你才花錢大手大腳的」。有了明確清楚的統計數字以後,直接坐下來看數字,有問題解決問題,有什麼可爭論的?我再重複一遍開頭的那句話,真正讓你束手束腳的不是預算,而是生活本身。別讓預算為你的焦慮背鍋。理解 MoneyWiz 的預算系統說完了原則和方法,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方法應該如何在 MoneyWiz 中實現。首先,有必要稍微解釋一下 MoneyWiz 的預算系統的基本原理。在 MoneyWiz 中,預算本質上就是一個高級的帳目過濾系統。按照預定條件設置好預算後,就會自動過濾符合條件的帳目,並進行跟蹤統計。用下面這張圖來說明預算系統的基本原理以及和消費帳目之間的關係。P.s:MW 的中文翻譯真的很爛,常常會誤導用戶,所以我建議設置為英語界面,好在也沒幾個單詞。A 君註:MoneyWiz 團隊目前正致力於優化中文翻譯,如果你願意幫助他們,可以通過 iliya@silverwiz.com 這個郵箱聯繫他們。圖左側是一條消費帳目的明細,是我在 Edeka 超市(Payee)用 Payback Amex 信用卡(Account)購買食材(Category)花費 8.84 Eur,因為是家庭開支,所以標籤(Tag)填寫的是 Home。這四個維度非常重要。右側則是我設置好的「(共同)餐飲日常」預算,按照如下方式設置過濾規則。只有符合全部過濾條件的開支帳目才會被餐飲日常預算所記錄。

帳戶(Account)設置為 All,監控所有帳戶開支。

分類(Category)設置為購買食材(Lebensmittel)等共 4 項,只監控餐飲日常開支。

標籤(Tag)設置為 Home,只監控共同開支部分。

這筆消費因為滿足了預算系統的全部過濾條件,所以會被預算所統計(👇看下圖)。預算系統會從剩餘預算額度中自動扣除這筆消費。MoneyWiz 中高度自定義的預算過濾系統構成了整個預算體系的基礎。這一節是這篇內容的難點,也可以幫你快速評估自己的記帳功底。如果完全不覺得頭暈,能清楚的分辨出——帳戶(Account)、預算(Budget)、分類(Category)、標籤(Tag)的區別,就算是基本過關了。除了預算的過濾系統以外,還有一些其他設置選項,稍微解釋一下,方便大家理解。關於時間和周期的設置比較簡單,著重解釋最下面的 Rollover 和 Carried Balance(我是真不知道應該怎麼翻譯)。Rollover 可以把上一期的預算餘額自動結算到下一期,這個功能非常重要,一定要開啟,這涉及到前面所說的預算全覆蓋、考慮波動原則。開啟 Rollover 以後,會給預算調整帶來一點難度。如果我想要調高一點預算額度,前面每個月的預算都會被相應調高,並通過 Rollover 累計過來,這會導致很多問題。所以我會刪除舊預算,重新設置新預算,但是這樣一來 Rollover 就被打斷了。所以我們需要設置 Carried Balance,把舊預算的剩餘餘額/超支一起考慮進來。這兩個功能解釋起來還是相當抽象,建議大家多試試,用幾次就明白了。在上一節的預算分類中,我建議家庭預算分為共同餐飲、共同居家、老公消費和老婆消費等幾類。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分類應該如何在 MoneyWiz 中通過自定義預算過濾規則實現。我們可以用標籤做第一次過濾,再用開支分類做第二次過濾。看下圖 👇▲預算的標籤和分類過濾規則因為全覆蓋和無重疊兩個原則,需要我們在設置預算過濾規則的時候考慮全部的可能消費。先看「全覆蓋」,看分類的話,共同餐飲日常和共同居家日常對 Home 標籤下的全部開支分類實現了監控。至於老公開支和老婆開支,本就是全部分類,也沒有問題。再看「無重疊」,不同類型的開支通過標籤和開支分類實現了清晰的劃分,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一筆交易被計入兩次預算的情況。但是這裡有重點要注意,每條開支必須有且只有三個標籤中的一個,多了少了都會出問題。少了,這筆開支不會被預算監控;多了,就會被計算多次。上手後可能需要習慣一下。這也是標籤功能的一個代價吧,自由度太高了。如果只是個人預算,只記錄自己的消費,則大可不用標籤過濾,只區分餐飲、購物和居家三類即可。如何處理預算超支首先強調一下,預算偶爾超支是完全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我們三條標準的後兩條,考慮波動和長線思維,就是為了處理超支而準備的。大件消費、意外開支、消費周期都可能導致我們的預算超支。從處理方法上來看,主要有三個應對策略:預算轉移:我們前面把預算分成了幾類,如果超支的只是其中的部分預算而且金額不大,我們可以把尚有盈餘的預算額度轉給超支的預算,實現整體的平衡。提前準備:很多消費周期是可以實現預知的,比如雙十一、春節。我們完全可以提前三個月降低預算水平,給雙十一留出足夠的預算空間。假如平時買東西每個月花 2000,那就砍到 1000,等到雙十一的時候你就攢出了 5000 的預算額度。事後攤銷:有些大件或者意外開支很難提前準備,就必須採用事後攤銷的策略。通過降低後面的預算,來把之前的超支補回來。比如我之前買了一臺 iMac,事後總共花了 18 個月、每月攤銷 100 歐,直到上個月才攤銷完畢。在此期間,我把自己的購物預算從 230 歐元/月,砍到了 130 歐元/月。如果只是個別預算超支,而其他預算尚有盈餘,我們可以使用預算轉移功能在不同預算之間轉移預算,按照下圖操作即可 👇▲預算轉移功能演示 事前準備和事後攤銷本質上都歸屬於攤銷策略,我就放在一起說了,道理是互通的。攤銷策略在記帳上也有兩種實現形勢,一種適合少量的大件開支攤銷,比如手機、電腦和家電等,特徵是帳目少、金額大;另一種則適合某一時間段的超支,比如我上個月回國一趟,就造成了這段時間的預算普遍超支,特徵是帳目繁瑣。這裡就以我之前買電腦為例,消費 1800 歐元,攤銷 18 個月。操作步驟如下:

建立一個虛擬的「攤銷帳戶」;

買電腦的開支不記錄為開支,而記錄為轉帳,轉帳到攤銷帳戶,明細為「買電腦 ………」;

建立一個每月 1 次、共重複 18 次的周期帳目,從攤銷帳戶支出;

每個月到了設置好的時間,MW 就會按照設置自動記錄一筆支出。

由於最初的開支被記錄為轉帳,所以這筆大件開支在初始是不會對預算系統產生影響的。只有到了後面每月攤銷的時候,才會被預算系統監控到,記錄攤銷。下圖是這個周期帳的示例,每月重複 1 次,重複 18 次後會自動提示結束。大件攤銷的方法只適合少量、高金額的開支,如果是一段時間密集消費導致的超支,這個方法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實在太繁瑣。所以我又想出了第二個辦法,單獨設置一個預算池,下面是當時的截圖 👇3 月回國了一趟,整個行程開銷 1500 歐元左右,以我個人每月 230 歐元的預算來看是完全不能夠的。如果不做處理,會導致未來很久個人預算都是完全超支狀態,這就失去了參考意義,所以我對這部分的預算做了專門處理。在這個情境下,原本超支的預算是「我的開支」,操作方法如下:

建立一個單獨的「我的開支緩衝區」,預算設置為 0;

轉移 2000 預算,我的開支緩衝區 → 我的開支;

每月攤銷時轉回部分預算,我的開支 → 我的開支緩衝區。

建立緩衝區之後轉移 2000 預算,這樣一來緩衝區剩餘預算為 -2000,我的開支增加預算 2000,就把超支放在一個單獨的預算池中。而緩衝區的數字就是之前超支待攤銷的金額,一目了然。但是這裡又涉及到一個問題——如何處理無重疊原則?方法很簡單,如果這個緩衝區本身不監控任何開支,只是作為一個指示作用的虛擬預算,也就不會對我們的預算體系產生任何影響。我是這麼實現的,請看下面截圖 👇這個預算的技巧在於設置標籤(Tag),我設置了「過橋」作為標籤。但是實際上,我在記帳開支的時候從來都不會使用「過橋」這個標籤,所以整個預算並不會監控開支。為什麼要「無重疊」在文初我們強調了「無重疊」原則,這主要是為了降低我們對預算的跟蹤和統計成本。比如下圖 👇 是 MW 的預算界面,除了每一條預算本身以外,app 的最上方還會顯示所有預算的使用情況,給用戶一個快速直觀的參考。但是如果預算過濾規則出現了重疊的情況,就會導致這個數字失真耽誤我們的判斷。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非常有用的預算報表也需要「無重疊」原則的支持——預算分類對比(Compare Budget)。下面這張圖 👇 就是 MW 生成的當月預算對比圖,可以直觀的看出不同預算開支的佔比情況。如果預算出現重疊,對於分析統計也會產生不小的幹擾。總結這篇內容偏長,估計寫到這大家都已經忘了開頭是啥了,我們來簡單複習一下:

預算的意義在於指示「時間」,而不是用來限制自己。真正限制你的是生活本身。

規劃預算需要考慮兩個原則——全覆蓋、無重疊,和三個標準——目標導向、考慮波動、長線思維。

MoneyWiz 中的預算本質上就是一個高級的帳目過濾系統,可以定義出很多高級的功能。

介紹了三種處理預算超支的策略和具體的操作演示。

預算規劃本身是一件非常實操的工作,我們還是需要不斷嘗試、實踐,僅僅看完我的這篇內容可能還是會覺得雲裡霧裡的,不妨對照著 app 自己多多嘗試幾次。

文中部分插圖來自:pixabay&Pexel

註:本文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也談錢」,原標題《如何有效規劃個人預算,從月光到儲蓄率超過 60%》,AppSo 經授權轉載。

編輯:Panda

彩蛋來啦!經過 A 君和 MoneyWiz 團隊的溝通,我們決定聯合送上原價 68 元的 MoneyWiz 3 免費兌換碼 5 個(Standard 版)。關注 AppSo,回復「MW」,就有機會獲贈。只要給文末右下角點擊「在看」,每滿 100 ,A 君就再加送 1 個(上限 4 個) !

 關注 AppSo,回復「MW

 就有機會免費獲取 MoneyWiz 3 

點個在看再走

就可以讓 A 君再送 1 個免費兌換碼

  

相關焦點

  • 用這個記帳 App,每天能省好多錢!
    有理想不將就,這句話放在記帳這件事上也意外地貼切。打開記帳 app,想清楚地理清每筆錢的去處,想去拿下想了半個月的 Walkman……然後,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就把記帳的事漸漸忘了……在使用《圈子帳本》之前,上面描述的確實是我的常態。美好願望的結局也不出意外地破碎了。
  • 不再做月光一族!2020想要堅持記帳與存錢,有哪些竅門?
    有些朋友天天待在老家還好些,畢竟有田有地有菜,開銷方面不會太大。但最怕的,便是待在大城市裡沒有回家的月光族們,這群人,因為收入減少或者說沒有收入,在最近這兩個月裡為了省下一些錢,不得已而過上了天天吃泡麵度日的生活,如此,又哪裡來的驕傲呢?正是如此,不少人才突然意識到,成為月光一族是一件丟人的事情,而這次,或許也才能夠下定決心真正想要改變。
  • 挖財記帳App全新改版 全方位提升用戶記帳體驗
    本次升級,挖財記帳還對預算功能做了改進,增強了預算支出的過程管理,用戶可以通過時間刻度和記帳過程中的預算餘額提醒,及時控制和調整開支。「十年來,我們始終擁有一個初心,就是幫助用戶記好帳,做好預算,管好錢,是我們和用戶共同努力的目標。」挖財記帳負責人程理明表示。
  • 記帳用什麼?手寫,excel還是app
    昨天和同學去沈家門的路上,說起記帳,她說回家後在拿筆記帳,我一聽來盡了,怎麼又一個手寫的。真的好想看看帳本啊。怎麼記帳的。末了,她來一句她只是就在記這次奶茶店的成本。想我為了養成一個記帳的習慣,可以用年來做習慣單位。如今也還是會偶爾忘記。但總算堅持下來。不過我是在手機app裡記帳。用表格是不可能了。電腦不在房間裡,不過就是在,我想我估計會閒麻煩或是忘記。如今有時候要發視頻到電腦盤裡保存,我都不想打開電腦,主要是手機用習慣了。
  • 記帳app:隨手記,網易有錢,挖財,口袋記帳,你最喜歡哪款
    (這個語音記帳還行)。注意:大家記帳的時候說上某某元。挖財社區:比如,不一樣的上班族,存款記錄,我的手帳生活,等小組織加入一起交流。每日支出、投資收入都可以區分記錄,整體還是很清晰的。記帳:也很方便,直接點擊餐飲,購物,輸入消費多少錢就行。有魚記帳簡單清晰好用的記帳軟體。
  • 這個記帳 App 很醜,但好用得我堅持用了一年 - 秒速記帳 #iOS
    作者:穀子記帳 app 可以說已經爛大街了,從獨立開發者到大廠,各色各樣的記帳應用多如牛毛。一般而言這類 app 用戶忠誠度很高,找到合適的就不太願意遷移,畢竟數據積累和使用習慣一旦培養成就很難改變。所以,對於記帳新手來說,選擇一個合適的 app 就顯得尤為重要。
  • 記帳app推薦 | 開學,你記帳了嗎?
    小編來問個問題:你們知不知道自己在上大學的這幾個月裡花了多少錢呢?反正小編是不知道自己的,更不知道明細,只知道那些錢啊,就這麼一天天地變少,體重啊,就這麼一天天地增加。也許,我們需要一個記帳的app了。下面就先來簡單介紹幾款免費的能記帳的app。在眾多記帳app中,Timi算是很不錯的了。
  • 手機個人記帳軟體哪個好 記帳app推薦哪個好用
    手機個人記帳軟體哪個好?目前,市面上的記帳軟體有上百種,各有各的特色。那麼記帳app推薦哪個好用呢?下文給大家介紹一下!手機個人記帳軟體哪個好? 隨著人們對個人資產管理理解的加深,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對消費進行掌控,進而能對收入進行合理分配。
  • 你真的會記帳嗎?掌握記帳原則,攢錢就是這麼簡單
    想要改掉月光,攢下一點錢,首先還是需要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哪兒了。那想要知道自己的錢花哪兒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記帳了,但是你真的會記帳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記帳的5個原則。記帳目的首先第1個是要先明白記帳的目的是什麼,記帳的目的並不是記下數字就行,關鍵是要提高意識。
  • 精打細算省錢有招 14款記帳理財APP橫評
    你也許會問自己,錢到底都花在什麼地方了?大概您會回憶起一些,可有些估計您再怎麼想也是回憶不起來了。與其這麼沒頭沒腦地花錢,不如白紙黑字把帳單記下來。現在我們手頭擁有手機記帳理財APP應用,能更輕鬆解決掉以上碰到的問題。下邊看看中關村在線搜集整理的14款記帳理財APP,說不定就有一款適合你呢。
  • 家庭支出總是超出預算?5個方法讓你記帳事半功倍 | 好友記
    這些其實最好不要算到日常預算裡,因為這些不是常年都需要花的,你可以單獨記帳,不要影響日常開支,當然錢花多了肯定影響你的心情,或好或壞,如果對經濟還是造成一定的壓力,那麼你的日常開支,一定手緊一些。  開源節流就是想辦法多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有能力的,不妨開發出長久的開源項目,使家庭收入上升;沒什麼能力的,就多想想如何薅羊毛,省下的就是賺到的。
  • 入門到專業,超好用的記帳軟體APP,看看哪款適合你?
    其實說實話,我們大學生記帳記半天,還是挺窮的,也就是記記錢都花哪去了。那記帳有用嗎?對於我來說有一個用處。比如我下個月想給自己買個電動牙刷,沒錢怎麼辦?這個月的支出排行榜一目了然,我的餐飲支出佔比最多,那下個月就可以壓縮餐飲的支出,省出來的錢不就可以買牙刷啦~小敏:大學生很少有收入,記帳的內容主要是自己的各種買買買。劃重點:學習理財的第一步,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從而學習如何管控支出。
  • 沒有帳本的人,如何開始預算和記帳?分享我用了9年的記帳表格
    在理財論壇逛過的人都知道,預算與記帳式理財的第一步,總要知道自己掙了/能掙多少錢,花了/要花多少錢,才能安排自家的日常支出。我們不提倡入不敷出,也不提倡過度節衣縮食,過適合自己的日子,才是最舒適的。  預算與記帳,誰先行?  對沒有帳本的人來說,自然是預算先行。
  • 記帳App誰領風騷?五大流行記帳應用年末橫評
    小編生活中總是忍不住「剁手」購物,但用了隨手記的預算規劃後,每次想要「剁手」時一看到自己設定的預算剩餘額度,往往就能忍住衝動,老老實實攢錢了。  預算方案裡不僅可以設置支出計劃,也能設置收入規劃。給自己定一個賺錢的小目標,然後努力去完成的感覺相當不錯。一節流一開源,預算功能不知不覺間就能幫助我們攢下更多了。
  • 掌握這幾個小技巧,擺脫月光窘境!
    對於大多的成年人來說,因為沒有養家的顧慮,月光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是瀟灑,是肆意,是無所顧忌的人生。然而當生活逐漸踏進現實,當不得不肩負養家的責任,又或者是偶然的機遇,突發的意外……存摺裡空蕩蕩的數字是那麼令人錐心刻骨。享受的是人生,而不是被物慾所支配,因此,擺脫月光窘境刻不容緩。
  • 工具篇:三大記帳APP任你選
    雖然接觸記帳理財應用的時間不長,但是理財知識的增加、小額資金的收入讓我對以後的生活充滿希望,這個月我還計劃開始使用"挖財"的預算功能,希望今後的每個月都能Hold住自己的荷包,讓它鼓起來!      挖財財主論壇用戶:tearangel自己是從2008年開始手工記帳的,當時斷斷續續記錄的多為大件支出。
  • 記帳APP走心推薦
    到了本科的時候,生活費一下子翻番,甚至有時間兼職搞點外塊,那個時候第一次接觸了「隨手記」這個記帳軟體,感覺不錯,但是沒堅持一個月就不記得後來的事了。工作之後,開始用「鯊魚記帳」,15年的鯊魚記帳真的是我心頭愛啊,居然有消費分類,有月度報表,沒見過世面的我立即把這個軟體安利給身邊的各種小夥伴們。但是,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我,又,沒,有,錢……記什麼帳啊???
  • 失去了……一個非常好用的記帳APP
    我用的不多,只用過三個,但這三個各有千秋: 隨手記,鯊魚記帳,網易有錢。今天想要用回網易有錢的時候,忽然發現功能沒有以前強大了,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疑似是網易有錢的運營團隊解散了!omg,如果你以前沒有用過這款記帳app,那你恐怕再難體驗到如此好用的產品了。為什麼我極力推薦一個解散了的app(還沒廣告費),因為它真的好用!
  • 「記帳」是理財的第一步,但很多人卻輸在了這裡
    不少朋友圈都說自己是「隱形貧困人口」,三十左右的年紀,吃喝不愁,工作光鮮,但其實除了一份死工資,身上並沒有多少資產,可以說是「一貧如洗」。 有一些人攢不下錢,跟他對自己的消費缺乏規劃大大地相關,每個月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了解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即便強迫自己「記帳」,也不能堅持下去。
  • 方便好用的記帳類app有哪些
    每個月到月底的時候我們總會去盤點一下看這個月有沒有剩下的錢可以存起來,但是尷尬的是往往打開錢包或者支付寶都是空空如也,仔細回想自己的工資到底都用在了哪裡,也完全都想不起來,仿佛什麼都沒做,工資就如同流水一樣消失了,這個時候我們就非常需要一款簡單實用的記帳類AP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