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亦舒曾這樣評價潘虹:
「內地影戲女演員中,最欣賞潘虹。年齡不算年輕,早過了青春玉女階段,身段修長高挑,一雙大眼睛露出懦弱敏感的神情,面貌十分秀麗,瘦得起了稜角,是觀眾遐想到只有思想縝密的人才會這樣憔悴。
完全是知識分子型的,所以演起人到中年那樣的角色來,自是入木三分。
當年的夏夢也有書卷氣,象牙塔裡的那種,尤敏的形象又實在不食人間煙火,潘虹卻讓人相信她是真正生活過的,一切盡在不言中。
年前她與其它的內地女星來港,齊齊在電視節目中亮相,其時俗豔的劉曉慶一貫以奇女子身份,熟絡的口吻,誇張流利的陳詞,潘虹卻不動聲色,冷靜斯文,微微用眼睛睨著她,真精彩,看的香港觀眾大樂。
潘虹自頂至踵都十分清秀,一雙手都是這樣,緊握著的時候蒼白而露著青筋,一樣會演戲。中國女人優秀起來,世界水平!」
如果你有看過潘虹年輕時的作品和照片,定不會覺得亦舒有誇張之嫌。
在國內影壇上,潘虹與劉曉慶、斯琴高娃並稱為新時期的三大女星,和後兩者表演戲路不同的是,潘虹更擅長扮演悲情角色,且很早就被媒體和觀眾封為「悲劇女皇」。
而在戲外,潘虹的前半生也實屬悲悽。
在早前的很多採訪中,她總是提及自己不幸的家庭悲劇:父親曾被錯劃為「右派」,從小她就遭人白眼,十歲那年,父親含冤自殺,這成了她一生也無法擺脫的夢魘。
都說往事不堪回首,而潘虹卻從不迴避。
1954年,潘虹出生在上海。關於她的身世,一直以來就像是迷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潘虹身邊的好友和熟人與她本人的說法並不一致,而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疑點。
某度上對潘虹的身世是這樣介紹的:
家中有兩個妹妹,父姓劉,母姓潘,均為上海人。當潘虹上幼兒園時,父親在一場「反右派鬥爭」中落網,然後潘虹10歲那年,父親去世。
而在潘虹的老師兼好友李志輿口中,卻有著另一種說法:
潘虹是一個私生女,她的父親是個「二毛子」,所以她身上有一半的俄羅斯血統。
她的媽媽是一家醫院的會計,在1950年代「中蘇友好」時期,與本醫院一位援建中國的前蘇聯專家相愛了,並且懷上了潘虹。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雖然潘母和所愛的人來自同一陣營,但「異國戀」仍然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支持。
無奈之下,潘母只得匆匆嫁給了一位南下的幹部。潘虹從小跟外婆在外地生活,她曾一度以為外婆是自己的母親,後來長到六七歲該上小學時,潘虹才回到上海與目前團聚,自此她便把那位「革命幹部」當作自己的父親。
後來她這位「父親」當時被打成右派,在她上小學的時候和她母親離婚了。潘虹10歲那年,父親含冤自殺,結束了自己41歲的生命。
李志輿坦言:「潘虹是我親手教出來的學生,我們還曾一起拍過兩部影片,關係很好,這是她親口告訴我的。」
最開始跟記者透露潘虹的「身世之謎」,是李志輿的無意之舉,在感覺到了「失口」後,李志輿就趕緊轉移了話題。
後來還是在記者的不斷追問中,李志輿才鬆口說出了這個秘密。
而當李志輿說完後,「李太太」洪融則表示自己也知道這件事。聽到妻子這樣說,李志輿顯得很是吃驚,「你怎麼知道的?」
洪融淡定說道:「潘虹自己跟我說的。當初她為了得到我的同情和可憐,親口跟我說了這件事。」
根據洪融所言,潘虹1979年和李志輿合作《苦惱人的笑》,該片導演是上影廠的才子楊延晉,拍攝過程中潘虹和楊延晉鬧出了緋聞,兩人的曖昧傳遍了全廠。
而那時楊延晉已經結婚,妻子正是洪融,後來廠裡對「第三者」潘虹進行了嚴肅的批評,為了博得洪融的諒解和同情,潘虹就把自己不幸的身世偷偷告訴了洪融。
不過洪融後來還是和楊延晉離了婚,楊延晉和臺灣作家玄小佛結婚,洪融則在友人的撮合下,和李志輿走到了一起。
聽完潘虹這段不為人知的身世傳聞後,調查此事的記者第一感覺是難以置信,第二則覺得並不「離譜」。
首先,李志輿是潘虹的老師,兩人有著深厚的交情,且這件事本身就是李志輿無意中透露出來的,「編造故事和說謊」從人情和邏輯上都是說不通的。
其次,洪融是潘虹上影廠的同事,潘虹和楊延晉的「緋聞」也是真的。之前就有上影廠的工作人員跟記者披露過此事,稱洪融把潘虹寫給楊延晉的情書貼在了廠裡的通報欄上,鬧得人盡皆知。
這段緋聞直接導致潘虹離開了上影廠,從《苦惱人的笑》之後,十年沒有與上影廠合作拍片。
雖然李志輿和洪融沒有說謊的必要,但只憑兩人片面之詞,也無法判定事情真假。
於是記者就想要找到潘虹母親,來求證李志輿所言,結果到了潘母住處,才被告知潘母一家人已經搬走了十多年。
不過從潘母的老鄰居口中,記者得知潘母名叫潘淑芬,一直在利群醫院做著會計工作。根據這條線索,記者來到了利群醫院,經過詢問,得知潘淑芬確實是潘虹的母親,退休前是醫院財務科科長。
但關於潘母個人具體情況,院方表示不便透露。
好在從醫院的一位工作人員那裡,記者了解到了一些「隱晦」的信息。
調查此事的記者表示,當這位工作人員聽到自己是來了解潘虹身世的時候,先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而後神神秘秘地說:
我和潘淑芬非常熟,原來你是要查這個事,這太難了,都過去這麼多年了,很難查到什麼。我也確實聽說過潘虹是「混血兒」的傳聞,醫院很多人都知道,可誰也不是特別清楚。
之後,記者還走訪了潘虹的小學班主任,班主任回憶往事,告訴記者潘虹從小由奶奶照顧,跟奶奶很親,而她和她的幹部父親長得一點都不像。
調查的過程中,記者並沒有得到什麼很確定的信息,因為潘母和潘虹身邊的很多人都表示不清楚,倒是有願意說兩句的,可總給人一種「話裡有話」的感覺。
最後,記者找到潘虹核實傳聞真假,潘虹給出的回應是:「沒有,沒有這回事。他們是在玩笑吧?一切以我的說的和我的書裡為準。」
至此,潘虹的身世疑雲也算是告一段落。
再說回潘虹的成長曆程,她上小學二年級時,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小學來校招優秀學生,潘虹也去報了名,但因為「政審」沒有通過最後落榜。
17歲那年,潘虹在長江中的崇明島插隊落戶。
1973年,上海戲劇學院到崇明島招生,潘虹報考後,被成功錄取在了表演系。
在校期間,她參與了《青春》、《歡騰的小涼河》與《朝霞異彩》3部影片的拍攝,但都是她畢業後才製作完成並公映的。
76年的冬天,潘虹在電影《奴隸的女兒》中擔任女主角。
兩年後,潘虹和上影廠美工米家山結婚,米家山比潘虹大8歲,所以潘虹經常說自己好像是「找到了半個父親」。
沒過多久,潘虹就參與到了《苦惱人的笑》的拍攝當中。憑藉此片,潘虹一舉成名,還受邀參加了坎城電影節。
可也正是因為這部影片,25歲的她和導演楊延晉傳出了緋聞。彼時「愛」上有婦之夫的腹背受敵,楊延晉之妻洪融大鬧上影廠,頓時人人瞋目扼腕,疾言噴噴口沸目赤。
洪融幾度威脅潘虹要讓她身敗名裂,受到驚嚇的潘虹為了平息事端,也為了保全自己的家庭,只好主動找洪融賠罪,這也就是她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不幸身世」告訴洪融、為什麼要乞求洪融「同情她、可憐她」的真實原因。
被視為「小三」的潘虹受到了廠裡的嚴肅批評,無奈之下,潘虹只好和米家山離開上影廠。
洪融的做法傷透了楊延晉的心,沒過多久兩人就離婚了。
而這件事,或多或少也影響了潘虹和米家山的感情。
32歲那年,潘虹和米家山離婚。8年的婚姻,兩人相處的時間只有1年,其中有5年的時間,是潘虹獨自一人在峨影廠度過的。
父愛的匱乏和婚姻的失敗,給潘虹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自此,潘虹不再談婚姻。
雖然深陷「小三」流言,但潘虹的演藝事業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苦惱人的笑》之後,潘虹接連出演了《杜十娘》、《人到中年》、《寒夜》、《火花》、《末代皇后》、《最後的貴族》和《股瘋》等多部佳作。
83年至94年,她先後獲得四屆金雞獎(三屆最佳女主,一屆特別獎)、三屆金鳳凰獎和三屆小百花獎最佳女主、一屆百花獎、華表獎和中國長春電影節,以及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和義大利國際電影節等多項國內外最佳女主。
隨著年齡的增加,潘虹開始轉戰小熒幕,接演一些「婆婆媽媽」的角色。
比如在《梧桐雨》中飾演邱心志的媽媽、《謝謝你曾經愛過我》中飾演趙薇媽媽、《木府風雲》裡扮演呂良偉和于榮光的母親、《虎媽貓爸》裡趙薇的婆婆.......
如今她的名字被提起,很多網友想到的都是各種挑事的「婆婆媽媽」的形象,卻不知她也曾是美到極致的女神。
有網友在搜索資料後表示被潘虹年輕時候的美貌迷住,並直言潘虹的成就是被低估的,年輕時和劉曉慶並稱雙旦,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紅得發紫的一線女星,只可惜紅顏易老物是人非,如今看上去,倒是劉曉慶的名氣大一些。
還有網友直言:別看劉曉慶現在各種裝嫩,其實她當年也是炒作女王,而潘虹更像是一個活得像仙女一樣的藝術家。
這「吐槽」倒是和亦舒所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潘虹既沒有劉曉慶那樣迎風踏浪的輿論風頭,也沒有斯琴高娃那樣瑞士公民的聲勢激揚,她給人的感覺遙遠又清傲,像極了身在俗世的仙子。
入行四十多年,潘虹塑造了很多形象不一的角色,演貴婦有貴婦感,演鄉下姑娘有質樸感,演時髦女郎有神秘感,演假小子又英姿颯爽。
不像現在的演員,演誰都是他自己,讓觀眾記住的不是角色,而是他的名字。
只無奈國內市場對中年女演員並不寬容,年紀大些的就只能演一些臉譜化的「婆婆媽媽」角色,以致如今很多30+的女星都還在維持少女人設。
有網友表示,國內影視行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幾乎不給像潘虹老師這樣年齡較大的女演員主角的劇本,她們只能日復一日地演著男女主的媽媽、嶽母和婆婆這些「工具人」角色。
很多實力派多年積累的表演經驗,到頭來卻只能給一幫年輕漂亮的臉蛋兒做陪襯。
國外有梅麗爾·斯特裡普,伊莉莎白·於佩爾,蕾妮·齊薇格,尹汝貞,羅文姬,裴鬥娜,全度妍等演技派女演員。
她們都沒有拘泥於年齡和容顏,四五十歲,甚至70歲依舊是諸多導演青睞的對象,最佳女主角獎項不斷,她們的演技在經歷了年輕時的張揚和時間的沉澱後,愈發自然流暢。
反觀我們目前的國內很多不年輕的女演員,她們本該在不斷積累經驗後進一步發光發熱,展現自己歲月沉澱後的美,但我們的市場和環境,卻更多地需要一個個「不求多高演技,只求美得驚人」的少女感女主。
而真正熱愛表演的女演員,卻沒有多少機會能夠拿到那些人氣女星的資源,可看一看,能幫我們在國際上拿到「柏林影后」的,還是詠梅這樣不以年輕貌美和人氣為招牌的女演員。
說來也怪,「少女感」潮流明明源於日韓,可日韓大齡女演員的市場卻比我們寬很多,很多日韓女演員四五十歲仍舊演光芒炸裂的女主,而我們四五十歲的女演員,大多時候只能演戲路單一的婆婆媽媽。
如果我們的市場能給這些大齡女演員更廣的選擇,相信到那時,我們應該會看到更多好的作品。
還記得有網友這樣形容潘虹年輕時的美貌:
從下向上探去,清澈的眼睛像奧黛麗赫本的活潑爛漫,頭巾中半露的臉上的媚態和眼波流轉,又像極了費雯麗。
節制的唇和自由的眉眼,在這樣的一張臉上,一朝傾盡美人顏。
看多了潘虹老師「婆婆媽媽」的角色設定,竟不知她也曾美得這樣驚心動魄。
只有看過她年輕時的盛世美顏,你才會相信,她這樣的美人兒,能在《歡天喜地七仙女》中「生出」7個同樣美的女兒,是一點都不意外的,而陰蝕王惦念的,恐怕就是這樣的師姐吧!
潘虹讓人傾心的美,是五官,也是氣質。尤其那一雙眼,像貓一樣優雅迷人,當真是一寶物。
她自己曾講過,當年她被上戲表演系選中,正是因為主考老師看上了她的眼睛。老師告訴她,她的眼睛清澈有神,似會說話,很有戲。
而十幾年之後,又有一位外國大導演看中了這雙大眼睛。
據媒體曾經報導,1986年潘虹主演的《井》被送往法國坎城電影節參加「導演雙周」展映,當時法國導演戈達爾正在籌拍百集電視系列片《世界電影的故事》,當他看了潘虹的影片之後,發現潘虹竟與好萊塢大明星嘉寶十分相似。
戈達爾決定起用這位東方明星扮演好萊塢的神秘女郎嘉寶。
於是他們與潘虹方面接觸,並安排了很隆重的會見儀式。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因為另一部戲《最後的貴族》拍攝延期,導致潘虹錯失了這次機會。
雖然沒能順利出演,但潘虹還是得到了「中國嘉寶」這個稱號。
如今的潘虹66歲,仍然是孤身一人,沒有找到對的另一半,也沒有子女。她曾在鏡頭前坦言,當年米家山問過她,是選擇做女人,還是要成功,她選擇了後者。
「那是我的虛榮。那個時候我要成功,歲月不回頭,現在想想那是女人的虛榮。如果當時我回答做女人,也許現在會很幸福,只是那時候我還不甘心,我總想著我能做得更好,我會很成功。我希望那個時候,他能引領著我長大、成功,可是任何人都不能帶你一輩子。我現在這種結局,是我自找的。」
提及過往,潘虹也有後悔。
可誰的人生又不是這樣呢?一邊篤定一邊遺憾,我們都在跌跌撞撞,甚至有時候撞了南牆流了血,也咬著牙不回頭,總想看看牆那邊的世界,哪怕是單槍匹馬以身為錘都在所不惜。
最後成功或失敗,不甘或釋然,總要與曾經的自己握手言和,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