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家庭裡面都有一個小藥箱,成都市民馬女士家裡也有一個。
近日,馬女士在清理藥箱時,走進一個尷尬困局——藥箱裡約有十盒不同類型的藥都已過期。「記得之前聽人說,過期藥不能直接扔垃圾桶,所以想找個可以回收過期藥的地方。」
馬女士沒想到的是,這一找就找了一周時間,跑過藥店、醫院,打過市食藥監局及環保部門的熱線,最終馬女士也沒能幫這些過期藥找到一個「好的歸宿」,「沒有專門回收過期藥的。」
無奈之下,馬女士拋出「家庭過期藥的尷尬」之問——到底有沒有危害?需不需要特別處理?要怎麼處理?
成都商報記者經過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家庭過期藥正遭遇回收難的困境。
崎嶇扔藥路
扔了一周
最終還是扔在了垃圾桶
有治鼻炎的、有治感冒的,有顆粒、有液體,有處方藥、有非處方藥。馬女士清理家裡小藥箱清理出來的過期藥約有十盒,但成分、療效、狀態「千姿百態」。
聽朋友說過期藥不能直接扔垃圾桶,會汙染環境,得走回收渠道,馬女士開始了長達一周的扔藥之路。在朋友圈裡問、在群裡問、在網上查……馬女士得到的回覆大致可分為三類——拿到藥店,扔進過期藥回收箱;醫院也設有回收箱;市環保局和市食藥監局有專門的回收渠道。這些渠道馬女士一個都沒走通,一堆過期藥在家放了一周都沒有扔出去。
「樓下的藥店和醫院都說沒有回收箱,不回收家庭產生的過期藥。市環保局和市食藥監局說我的過期藥數量太少,目前還沒有設置專門的回收渠道。」後來,馬女士又在網上搜到某藥廠的「過期藥回收活動」連結,點擊參與後卻發現活動已過期。
「還有人建議我把藥品稀釋,然後倒進下水道。」但馬女士認為自己不清楚溶解的比例,最終也放棄了的方式。無奈之下,馬女士最終還是把藥扔到了垃圾桶。
一顆過期藥=3節廢電池?
藥學專家:不可一概而論
「一顆過期藥=3節廢舊電池=汙染1人5年用水量。」關於過期藥的危害,網上有這種說法。對此,四川省腫瘤醫院藥學部主任蔣剛回答:「過期藥的毒性不能一概而論,但不能當普通生活垃圾處理。」
蔣剛解釋,「不正確銷毀的話會對環境有汙染,汙染的程度根據藥物的作用和性質來定,比如維生素幾乎沒什麼,但抗生素和細胞毒性藥物對環境的影響就比較大。」同時他指出,藥品過期後質量安全難以保障,誤食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他強調過期藥並不能被當作普通生活垃圾處理,也不建議市民自己「稀釋處理」。「直接扔進垃圾桶,存在被不法分子二次回收的可能,當成普通垃圾填埋銷毀也會汙染環境。」「還是建議相關部門或公益組織設立專門的過期藥回收渠道。」
記者走訪
多家藥店只有一家還有回收箱
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藥店。在紅星路一段的成都杏林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紅星店內,記者並未發現「家庭藥品回收箱」的蹤影,當記者詢問店內是否設置過期藥品回收箱、以及是否可以將家裡的過期藥拿過來回收處理時,藥店店長表示「很早就沒有了」,建議記者「將過期藥直接扔垃圾桶」。
位於總府路的成都錦通藥業連鎖有限公司鍾氏蟲草行總府店,其店員也表示店內未設置「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箱」。在紅星路的華夏平價藥房,藥店工作人員表示,藥店並未設置回收點。桂王橋西街的芙蓉大藥房工作人員則建議將過期藥品稀釋後倒入下水道,「我們快要過期的藥也是這樣處理的,一般藥品過期前3個月就會被下架,隨後稀釋處理。」四川太極大藥房曾做過過期藥品回收工作,但當記者致電詢問四川太極大藥房目前是否繼續在做相關工作,其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已經不做了」。
最終記者在總府路的成都同仁堂,找到了一個「回收箱」——藥店正門垃圾箱旁,一個綠色箱體標註有「失效藥品回收箱」的白色字樣,且箱體正面標有提示內容:「如果您有失效藥品,請投入此箱,我們將集中收集,統一銷毀。」落款為「成都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由於箱體不透明且投入口只有一個藥盒大小,記者難以看清裡面有無藥品,但搖動箱體感覺到箱內幾乎沒有藥品。「店內很久以前就有這個回收箱了,所有藥品都可以拿來丟。」同仁堂店員稱,藥品由藥監局統一回收處理,至於多久回收一次,店員表示不清楚。
市食藥監局
目前尚無長效家庭過期藥回收機制
隨後,記者與成都市食藥監局取得聯繫,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過期藥處理不當確實存在汙染環境、被不法分子獲取等危害,但由於目前尚無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家庭過期藥到底應該如何回收,因此一個長效的回收機制也未建立起來,馬女士遭遇的尷尬困局確實客觀存在。
「但我們做過嘗試。」成都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發布的可回收過期藥的藥店名單以及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看到的回收箱,都是市食藥監局曾經做過的嘗試。「主要是和企業合作,一些製藥企業不定期會開展回收過期藥的公益活動,我們就和他們合作開展,他們負責回收銷毀,我們負責監督。」
但他又指出,企業銷毀藥品的成本較高,因此之前合作開展的活動都是在一定時間內,「比如在幾天或者1個月內,市民可以把過期藥拿到藥店點位去。」記者了解到,廣藥集團曾多次開展過家庭過期藥回收活動,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企業對回收、銷毀投入較大,銷毀成本也越來越高,銷毀1噸就要花費5000元左右。」
綜上所述,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長效的家庭過期藥回收機制尚未建立,但建議市民依然要養成定期清理過期藥的習慣,避免誤食,同時也不要自行處理家用過期藥。「可以清理出來放在一邊,等下一次有過期藥回收活動的時候拿到點位去。」
成都商報記者 尹沁彤
實習記者 莊靈輝
專家:
探索利用網際網路+ 讓過期藥品回收 更加簡單高效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中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白皮書》披露,我國約有78.6%的家庭備有家庭小藥箱,其中,30%至40%的藥品超過有效期3年以上,80%以上的家庭沒有定期清理藥箱的習慣,全國一年產生過期藥品約1.5萬噸。
記者走訪成都、長春等地發現,目前城市小區和農村很難見到過期藥品回收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劑科)臨床藥師於磊說,藥品過期後藥效降低、發生黴變,如果誤服,可能會有不良事件的發生。有些過期藥品的化學物質會分解,產生的新物質容易導致過敏、腹瀉甚至威脅生命。如果隨便丟棄,也可能對水源、土地造成汙染。記者調查發現,雖然過期藥存在多重危害和風險,但回收一直是「老大難」。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完整的過期藥回收長效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國家有關監管部門及時填補過期藥品回收的法規空白,規範公民處理家庭過期藥品的行為,賦予藥店和生產企業回收過期藥品的責任,建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網絡,制定回收管理長效制度,改變目前家庭過期藥品回收僅依靠個別企業或政府部門的公益性活動開展的現狀。
業內人士還建議,通過醫改政策進一步普及社區醫療服務,加強對患者用藥安全的教育,對醫保卡的使用加強成本控制,改變居民過度囤藥的習慣。同時,過期藥品回收可以與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政策有機結合,引導居民將過期藥品放到社區衛生機構回收,還可以通過社區健康帳戶積分等方式給予鼓勵。
專家認為,可以探索利用「網際網路+」,讓過期藥品回收變得更加簡單高效。今年3月中旬,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發起成立國內首個「全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聯盟」,並啟動了網絡線上回收試點,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國內17個城市上線。用戶在手機上「動動手指」,掃描過期藥盒上的追溯碼,填寫好地址、聯繫方式等資料,就能一鍵召喚快遞員免費上門取藥,完成回收全流程後,還可領取鼓勵優惠券。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