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的哈爾濱魅力無窮。(本報資料片)
2020年,哈爾濱的雪,下得比往年大一些,一場暴雪,引得全網圍觀,各種視頻、照片為冰城吸睛無數。隨著這些視頻爆火的,還有一大撥以哈爾濱為主題的歌曲……這些億萬網友用點讚、翻拍「投票」選出來的「哈爾濱好聲音」,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流量」,悄然成為帶火冰城夏都的「有聲名片」。
《下雪哈爾濱》引爆全網
「留戀一個城市往往因為一個人
她讓你想念,我好想念
道裡中央大街道外紛飛落葉
飄散如你,潔白如雪
在沒路燈的大街
我走在下雪的哈爾濱……」
在眾多為哈爾濱大雪配樂的神曲中,這首《下雪哈爾濱》無疑是最火爆的。這首歌的作者是高進,《我是小瀋陽》《我的好兄弟》《我們不一樣》……這些東北卡拉OK必點歌,都是他寫的。
2019年4月12日,高進在熱門綜藝《我是唱作人》上,第一次演唱了這首歌。雖然這首歌當時備受質疑,被很多音樂人評價為「不夠高級」,但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卻被眾多的聽眾和網友所喜愛和收藏,幾乎成了哈爾濱冰雪的最佳配樂。
目前,在高進個人抖音帳號上,這首歌被11.9萬人點讚,留言多達6278條。
這首歌,還被很多歌手翻唱過,其中包括參加過《歌手》的資深音樂人李曉東,《中國好聲音》人氣選手搖滾女嗓常虹。一首童聲對唱版《下雪哈爾濱》更是火遍全網,僅在西瓜視頻上,就有高達73.9萬次的播放量,被新晚報公眾號轉載後,瞬間刷屏,閱讀量高達222357。
此外,還有1.5萬抖音網友以高進的原唱為背景,翻拍了自己的視頻短片。其他翻唱版本的短視頻更是數不勝數。記者點開了高進版的翻拍作品列表看到,排第一名的視頻點讚達到了6.2萬,排2-10名的作品,點讚量在1-4萬之間。如果抖音的播放量和點讚量的比例為100:5,小夥伴可以算一下總播放量將是多麼驚人的「流量」!不僅僅是抖音,今日頭條視頻號上,市民「老哈見聞」翻拍的雪中哈爾濱眾生相,也引得1.9萬人圍觀……
眾多外地網友在視頻下留言,為哈爾濱打call。哈爾濱網友「隔壁老盛」以《下雪哈爾濱》為背景翻拍的索非亞教堂雪景,收穫了4.8萬個贊和1360條留言。外地網友「只做精緻的自己」留言說:「我想和心愛的人一起去下雪的哈爾濱,和他牽手一起走進索非亞教堂。」
「哈爾濱好聲音」悄然走紅
不僅是《下雪哈爾濱》,還有很多以哈爾濱這個城市為主題的歌曲,已經在網絡被廣泛傳唱翻拍,隨著這場暴雪再次全網熱播。
獨立唱作人劉鵬鵬,歷時4年,創作出了《哈爾濱三部曲》:《下一站哈爾濱》《回到哈爾濱》《冰城姑娘》……
中央大街人來人往
有人閒散,有人匆忙
曾經陪我在這漫步的人吶
早已不在身旁
防洪紀念塔的雕像
歷經風雨未見滄桑
年復一年駐守在松花江
等待遊子回鄉……
聽著這首《冰城姑娘》,人來人往的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熙熙攘攘的索非亞教堂、師大夜市……仿佛就在眼前,「大白梨」「北冰洋」這些「哈爾濱符號」和著名的「哈爾濱地標」一同深深印入了人們的腦海。
還有一首《哈爾濱》,創作者和演唱者是河北小夥常天城。這首歌並沒有寫哈爾濱最著名的冰雪,而是以哈爾濱夏天的涼爽為切入點,用他獨特的視角和感受,寫出了一個外地人,對這座「夏都」的「一見鍾情」。
此外,還有哈爾濱音樂人鄧銳創作的《哈爾濱印象》,黑大學生高智創作的《哈爾濱》,李金龍創作的《果戈裡情歌》《索非亞教堂》……
這些歌曲的創作者大多是獨立唱作人,作品往往首發於抖音、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網絡平臺,作品好不好聽,受不受歡迎,都是由聽眾用播放、瀏覽、點讚、收藏、翻拍……來「投票」,每一「票」都是實打實的「流量」。經過不斷的沉澱和打磨,這些歌現在成了哈爾濱人朋友圈、短視頻裡最熱門的背景音樂,同時,也成了外地遊客了解哈爾濱的一個窗口。
目前,《前方到站哈爾濱》在抖音上的翻拍使用量,高達25000餘次。《哈爾濱》使用量超過22000次。眾多網友為這些哈爾濱好聲音「打卡」評論。一位網友給劉鵬鵬留言:「我是多倫多的留學生,聽到這個眼淚真的忍不住了」……還有很多外地網友告訴常天城,聽了他的歌,就想馬上出發,去哈爾濱看看那裡的美景。
歌唱這座「有故事的城市」
為什麼要寫哈爾濱?
對於高進,哈爾濱是他夢開始的地方。他17歲離開老家佳木斯來到這個城市,當過服務員、理髮師,在通達街夜市擺過攤……也正是在哈爾濱,他開始當歌手、籤公司、發專輯……開啟了自己的音樂生涯。他說:「這個城市記錄了我燃燒的青春。」
劉鵬鵬是雞西人,他和哈爾濱結緣是因為音樂和愛情。2009年,劉鵬鵬愛上了一個在哈師大學音樂的女孩,通往哈爾濱的火車、哈爾濱的美景和姑娘,成為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但是,歌中提到的很多哈爾濱地標,他和女孩相戀時並沒有一起去玩過,他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當時總想,我們那麼年輕,以後總有機會。」但是,兩人在大學畢業前分手了。於是,他把懷念和遺憾寫進了自己的歌裡。「如今我已走過大半個祖國,可走得越遠,我越會懷念哈爾濱。」劉鵬鵬說。
寫了《哈爾濱》的河北小夥常天城,直到2017年夏天才第一次來到哈爾濱。第一眼看到美麗的松花江,感受到超乎想像的涼爽,就激發了他的靈感,「坐在江邊,《哈爾濱》的旋律和歌詞就浮現在腦海中了」,常天城告訴記者。而且,「也許正是因為我是外地人,反而捕捉到了別人習以為常的特質,寫出哈爾濱獨特的韻味。」2018年底,常天城憑藉這首歌代表哈爾濱,參加了「改革開放40年全國城市歌曲展演」。他充滿感情地對記者說:「哈爾濱是我的福地,我現在感覺自己已經是半個哈爾濱人了,見到哈爾濱人,就好像遇到了老鄉一樣親切。」
鄧銳和李金龍則是地道的哈爾濱人,鄧銳說,創作《哈爾濱印象》,更多的是表達一種對家鄉的熱愛和情懷。李金龍告訴記者,除了《果戈裡情歌》和《索非亞教堂》,他還在創作《松花江畔》《老道外》《平房》……他希望以一個普通人的視角,把哈爾濱標誌性的建築都寫下來,最終完成組曲《哈爾濱音樂地圖》。
雖然初衷不同,但這些創作者都認為,哈爾濱是一座有歷史、有故事的城市,這裡的建築、音樂、風景……為他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音樂網紅」打造哈爾濱「有聲名片」
現在,高進已經離開哈爾濱去北京發展,但他一直都認為哈爾濱是家。他說,《下雪哈爾濱》是他送給哈爾濱的一個禮物,他特別希望這首歌能像趙雷的《成都》一樣,成為城市的象徵,「讓外地人都知道哈爾濱最美的一面」。
眾多網友,通過這些歌曲和視頻愛上了哈爾濱,網友「鳥跡漁網」的留言非常動人:「哈爾濱,是一座聽起來就很美的城市……」
國家一級作曲、中國音協會員、著名作曲家張智深非常認可這些新歌,他說:「一首歌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當年的《太陽島上》就是最好的例證,它為哈爾濱帶來的效益是無法估量的。哈爾濱從來不缺音樂和音樂人才,現在,又湧現了這麼多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的歌曲,如果善加利用,必將讓人們更加了解哈爾濱,為我們的家鄉增添新的光彩。」
哈爾濱音樂學院副教授王丹婷認為,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城市歌曲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說:「《下雪哈爾濱》這些歌曲被廣泛傳唱,正是對哈爾濱城市魅力的認可,必將使人們對這座北方名城心嚮往之。這些歌可以說是一種『音樂網紅』,當歌聲中的索非亞教堂、中央大街這些哈爾濱地標出現在視頻畫面中的時候,也是對哈爾濱城市文化最好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