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0」是我們每個人最熟悉的電話號碼,是危機時刻尋找解救的最快方法。
2021年1月10日這個「110」,又有了一層新的含義,它是第一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從此,那群在你危險時衝在最前方,在你有困難時在身旁的警察,有了自己的節日。
今(9)日起,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將推出「110警察節」系列報導,書寫民警們俠肝義膽的人生,講述經偵警察、110接線員、特警等警察群體背後的故事。
△警察世家:朱廣魁(中)和兒子朱曉曇(右)、孫子朱寧(左)
今年7月,《人民日報》以《優良警風 接續相傳》報導了重慶民警朱寧和爸爸、爺爺一家三代警察世家的故事,引起了大家關注。
1月10日,第一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即將到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朱寧一家,去看看他們的第一個警察節。
91歲老警察
「我幾十年前就在想 我們啥時候能有自己的節日呢?」
△朱廣魁一生都以當警察為榮
重慶渝中區純陽洞2號的家中,36歲的朱寧拿著手機翻看著警察節的消息,一字一句地和爺爺說話,「這周末,就是警察節啦!」
91歲的朱廣魁耳朵有些不好,真正聽清了孫子說的話以後,他瞪著眼睛看孫子,「警察節?」
朱寧點了點頭,又說,「1月10號,就是後天!」
「警察節?後天是警察節?」朱廣魁重複了兩遍,兒子、孫子都在旁邊點頭,老爺子發出了中氣十足的笑聲,「好呀!好!」
朱廣魁1949年入警,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警察,在他退休的第31年,他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節日。
朱廣魁眼睛不好,平常,一些關於如今警界發展的消息都是兒子和孫子來看他時,告訴他的。家裡人告訴過他警察要有自己的節日了,但他一直不知道具體是哪一天。
「我們那會兒遇到什麼教師節啊、婦女節啊,偶爾就會開玩笑,怎麼沒有我們警察的節日呢?」朱廣魁現在都能回憶起幾十年前自己和同事打趣時說的話,雖然當時是說笑,但是朱廣魁心裡一直希望能有自己的節日。
朱廣魁剛剛工作的那些年,中國的公安事業也剛剛起步,破案純靠人力,沒有科技幫襯,作為第一代公安人,刑偵工作的展開很艱難,「抓特務、衛人民,我們的付出有很多,我們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節日呢?」
這次,兒子孫子帶來了確切的好消息,還有兩天,就是真正屬於警察自己的節日了,這位91歲的老警察,終於如願了。
65歲老交警
「要給第一個警察節一點儀式感」
朱廣魁的兒子朱曉曇看著父親高興的樣子,也跟著笑了,「是啊是啊,這是國家和人民對我們警察的認可啊。」
朱曉曇退休前是重慶的一名交警,這些年,他看著重慶的交通系統越來越來越發達,看著以前的手動控制紅綠燈變成智能交通控制系統,看著年輕一代的交警們用上了最先進的出警設備。
在環境的這些更新換代中,朱曉曇也看到,一代又一代交警堅守的東西從未變化,騎著警用摩託的交巡警仍舊風雨無阻,城市的強大的交通控制系統後面,仍舊有無數交警日夜不停地輪守著,在發生警情的第一時間前往處置,「這個節日,是對他們,對我們最好的褒獎與認可。」
退休以後,朱曉曇就去璧山過起了舒適的退休生活,最近一段時間,和他一樣退休的老警察們在微信群裡又熱鬧了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相出著主意,希望能給自己的第一個節日一點儀式感。
朱曉曇和幾個老夥計最終決定,在1月10日當天,將自己穿著警服的老照片以及對過去幾十年從警的記憶發在朋友圈,來作為小小的慶祝。
36歲的年輕刑警
「要對得起這個節日,我們更要守好這個城市」
△朱寧正在給爺爺看手機翻拍的爺爺的老照片
36歲的朱寧是朱家三代中唯一的在職警察,作為重慶市渝中區公安分局的一名刑警,最近一段時間,朱寧正忙著對一個專門進入醫院偷竊病人財物的團夥進行調查。
相比起爺爺辦案時只能靠腿走、靠眼看、靠嘴問,朱寧辦案子的方法多了不少。覆蓋每一個街道的市政監控網絡,讓他可以第一時間追蹤嫌疑人,精細化的指紋鑑定、DNA鑑定、人面識別技術,讓他可以迅速在人海中找出嫌疑人,比起爺爺的偵查歲月,在越來越先進的刑偵技術幫助下,朱寧和同事們的工作效率更高、準確度也更高了,「但很多犯罪手段也在迅速變化、發展,犯罪分子的手段也越來越高科技,我們時常需要面對許多艱難的挑戰。」
對於朱寧來說,第一個警察節意義重大,這是的一種榮譽,但是,也讓他和同事們更有使命感,「我們要更好地守衛這座城市、這個國家,才能對得起這個節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 攝影 劉力
編輯:饒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