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17歲男孩靠「機器心臟」存活 需在10餘天內「換心」才能保命

2020-12-25 遼瀋一線

躺在病床上的劉小情

  東北新聞網訊 (記者 韓雪穎) 17歲,本應該坐在校園裡讀書,享受人生中最青澀而單純的花樣年華。然而,東港市三中高二四班的劉小情卻無福消受這美好光景,由於患有中末期心臟病導致心臟功能衰竭,他現在只能躺在重症監護室內,靠著一種高級生命支持系統(ECMO)這樣的「機器心臟」來代替自身心臟維持生命,如果在10餘天內無法找到匹配的心臟供體進行移植手術,這個年輕的生命就隨時可能消逝。

  曾幾何時,這是一個平凡而又幸福的「好」家

  劉小情家住在丹東東港市長山鎮窟窿山村,劉家有一兒一女,是個典型的「好」家庭,小情是家中小兒子。父親劉廣文常年外出打工,母親姜麗在家種地,二人供著兩個孩子上學。

  劉小情9歲時,在一次學校體檢中被告知心臟有問題,隨後父母帶著小情到正規醫院檢查,但並沒有進行任何治療。據劉小情舅舅姜榮革介紹,小情從小身體就不是很好,不能做劇烈運動,還時常感冒,除此之外和其他同齡孩子並無差別。

  在父母眼裡,兒子劉小情是個特別乖巧、懂事、愛乾淨的好孩子,「孩子在學校不調皮搗蛋,經常受老師表揚,平時學習不用家裡面操心。放假回家還經常幫著我收拾屋子,他特別愛乾淨,喜歡小白襪、白襯衣……」回想著兒子的點點滴滴,姜麗哽咽了。

  劉家的日子過得雖然「緊巴」,但還是很幸福,「女兒大學畢業了,兒子也快考大學了,覺得生活總歸會越來越好的。」劉廣文說。

  然而,老天似乎偏偏要和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開個大玩笑,中末期心臟病——擊垮了越來越有「奔頭兒」的劉家,擊碎了他們所有的憧憬和夢想。

  病情急速惡化,「機器心臟」只能短暫保命

  11月初,劉小情再次患上感冒,父母還是按著以往的治療方法給他吃藥打點滴,但一直未見好轉,後來父母帶著他到當地的醫院檢查,打針一個星期仍未見效。12月14日,小情轉入中國醫大一院,檢查結果是中末期心臟病導致心臟功能衰竭,情況已十分嚴重,「我剛知道結果時都蒙了,不敢相信這事是真的,感覺像做夢一樣。」姜麗告訴記者。

  19日,記者來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室心臟外科,據小情的主治醫生張光偉介紹,中末期心臟病的病情發展十分迅速,病症發展也就一周左右情況就會急轉直下。小情入院第二天,便出現重度的心衰,導致呼吸困難、全身血液供應不足,各個臟器處於嚴重缺血狀態,渾身溼冷、出汗,醫院立即給小情用上呼吸機設備。

  然而呼吸機並未改善病情,幾個小時後,小情出現心臟停跳,醫院立即進行搶救,「雖暫時搶救過來,但患者的心臟衰竭已不足維持生命,必須上一種高級生命支持系統ECMO來幫助心臟工作。目前,只要減輕儀器的輔助力度,患者就會出現供血不足,一旦停止輔助,可能支撐不過幾分鐘。」張光偉告訴記者。

  同時,張光偉坦言,以小情目前的狀況,現在的治療大概只能維持半個月左右,「這個輔助設備暫時保住性命,超過時限後情況就不可預知了。」

  O型血增加「換心」難度,高額費用更雪上加霜

  張光偉介紹,目前,國內主要心臟供體就是腦死亡患者,供體十分稀缺,但像劉小情這樣在十幾天內需要供體的患者較少,尤其小情是O型血,心臟移植的限制更加多。

  心臟供體稀缺,兒子的病情嚴重又無法拖延,這個現實讓小情的父母手足無措,「我要是能匹配,我寧願把心臟給孩子讓他活下來。我失去這個孩子會心疼死,他才上高中,這麼年輕。但是現在我沒有辦法,求求社會上的好心捐獻者給孩子一條生路。」姜麗已泣不成聲。

  「屋漏偏逢連夜雨」,即便是能尋找到匹配的心臟供體,高額的手術費用和後續治療費用也將壓垮這個農村家庭,據張光偉介紹,現在心臟移植手術的費用大概20萬至30萬元,後續的免疫排斥等維持性藥物每年也要4萬元左右。劉廣文告訴記者,單單搶救兒子,就已經花費十七萬元,為了籌集孩子手術費,親戚朋友都借遍了,現在外債都有了幾十萬。

  「住院以來,親戚、鄰居、醫生護士、病友和家屬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但一個農民就靠種地能有啥錢啊,他姐姐又剛大學畢業,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姜麗說。

  盼來希望:心臟供體己找到線索,仍需配型

  劉廣文介紹,心臟供體己經找到線索,但還需等待配型的結果。17日晚,劉小情的朋友在網上發出求助微博並「@遼寧省人體器官捐獻者聯盟楊東文」。18日清早,遼寧省紅十字器官捐獻志願服務隊隊長楊東文第一時間到醫院核實情況,10點33分發出第一條求助微博:「丹東東港17歲男孩,突患心臟疾患,現在中國醫大一院重症監護室急救,主治醫師介紹:目前男孩只能靠高級生命支持系統維持生命,隨時有生命危險,如果在八天內移植心臟可以恢復健康。現在巳過48小時,家屬和醫院萬分著急,生命不能等待,求助心臟供體信息,請轉發給他一線希望。」並 「@當代雷鋒郭明義」以及各大主流媒體、網絡大V,得到積極響應。

  據統計,截止到目前,該微博已被轉發1000餘次,瀏覽量達百萬,網友積極提供各種消息和建議。楊東文在此呼籲:「 希望廣大網友通過各種渠道廣為傳播此事,積極為17歲的小男孩提供尋找心臟供體的線索,讓我們一起挽救小男孩的生命。」

相關焦點

  • 女子心臟停跳50天 臺大醫院成功換心創島內紀錄
    女子心臟停跳50天 臺大醫院成功換心創島內紀錄 2019-07-12,返臺後突然發燒、心臟衰竭,最後甚至停止跳動,只能靠人工心臟維持生命,50天後成功換心救命,創下島內最久心臟停跳紀錄。
  • 浙大一院完成高難度換心手術 換心前21歲小夥疊個被子都不行
    換心術後第22天,小林昨日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告訴記者:感覺心臟跳得特別有力。  由於之前手術造成小林的心臟有大量疤痕增生及組織粘連,從影像檢查中,倪主任術前發現,小林的胸腔內「心肺不分」、「血肉不分」,「手術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傷及心臟周邊的大血管、肺及重要臟器。」倪一鳴說。  但還不能「慢功出細活」。因為換心手術必須與時間賽跑。「供體心臟離體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4小時,否則心肌細胞會大量死亡。這就要求必須在4小時內順利取出病心,植入供心。
  • 親戚朋友、執信校友籌款百萬助力回國救治 廣州「換心阿叔」康復出院
    張叔就是上月熱爆新聞《廣州阿叔回國換心記》裡的主角,9月赴美國探親心衰急性發作,10月聯絡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後,乘醫療專機回國就醫,緊急換心,12月終於基本康復,準備出院。通過郵件向省醫莊建教授求助,又經過中美專家來回交流磋商病情及安排後,10月20日,在國外躺了36天的張叔,靠動脈球囊反搏機器(IABP)維持心臟功能,「躺上」只比救護車大一點點的醫療專機,從美國紐約起飛,30小時內5次起降加油續航,跨越美國、俄羅斯、日本、中國共1.5萬公裡,才在北京時間10月22日凌晨回到廣州。
  • 11歲男孩「擴胸」裝下20歲心臟(圖)
    昨日,當醫生告知這個好消息時,11歲的小斌(化名)正在玩電腦。  小斌,武漢協和醫院接診的最小的「換心人」。因為一場感冒誘發心衰,小斌的心臟大如排球,命懸一線,在成功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後,如今在他身上跳動的,是顆20歲年輕人的心臟。
  • 亞洲最小換心寶寶今天3歲 農婦媽媽創作感恩歌曲
    亞洲最小換心寶寶今天3歲 農婦媽媽創作歌曲《永不放棄》□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通訊員黃冬香張方方實習生李敏3年前,湖北省棗陽市一位三月大的嬰兒心臟衰竭,曲折等來一顆心臟移植獲得「新生」,成為亞洲年齡最小、體重最輕的「換心人」(本報曾作報導)。
  • 被「判」死的16歲男孩在廣州活過來了!
    讓吳敏沒想到的是,10多天過去了,他又在醫院院內會診見到了老陸,他與家人對於躲著吳醫生有點不好意思:「我們想,最後一步再想移植的事」。擴張型心肌病等終末期心臟病 省醫心臟移植團隊負責人黃勁松教授以該院超過150例移植總量來分析我院目前心臟移植的現狀: 最需要心臟移植的是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佔比達47%,因為該病發病隱蔽,很多人氣喘、胸悶到頂不住才就醫,經心臟彩超檢查才能發現,6歲的孩子,檢測發現他的心已經比成人的心還大,家人還不相信
  • 無心狀態撐16天!臺大醫院高難度換心成功(圖)
    無心狀態撐16天!臺大醫院高難度換心成功(圖) 2008年04月01日 16:07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大醫院獲換心、換腎、換肺總數「三冠王」
    其中移植存活最久病人陳明雄(左)32歲那一年,由當時高齡60歲的母親捐腎迄今,已經40年。(圖自臺灣今日新聞網)   中新網4月1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當局「衛福部健保署」今(1日)公布心臟、腎臟、肝臟及肺臟4項器官移植的術後存活率排行榜,以成大醫院換心、花蓮慈濟醫院換腎、高雄長庚醫院換肝、臺大醫院換肺,各奪下該領域存活率表現第一名;若以移植手術數量統計排行,臺大醫院則是換心、換腎、換肺「三冠王」,高雄長庚醫院10年更換肝多達
  • 經歷心臟按壓5小時30000次的8歲男孩痊癒了
    被全國熱心人關注,經歷心臟按壓5小時30000次的8歲男孩,在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一面心肺復甦(ECPR)一面長途從常州轉運到了上海,經過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近30天的搶救和治療,終於撤掉了生命支持設備,心臟恢復了有力的跳動。近日,兒科醫院宣告小雨的「暴發性心肌炎」已完全治癒。
  • 清華學子寢室心臟驟停,室友黃金時間內搶救!這個東西再立大功
    5月7日下午,清華大學18歲的學生趙峰(化名)在寢室突發心臟驟停,摔倒在地,不省人事。120急救人員抵達現場恢復心跳呼吸10餘分鐘後,120急救人員到達急救現場。此時趙峰仍然沒有自主呼吸,沒有心跳。急救人員接過生命的接力棒,繼續搶救。除了胸外按壓外,120急救人員還第一時間開放靜脈、給予腎上腺素等搶救藥物。
  • 男生「換心」後秒變學霸:真相在這裡
    近日,關於14歲少年「換心」後變學霸的報導引發廣泛關注。報導稱來自浙江湖州的小翔(化名),5歲時患上了擴張性心肌病,後來因病情嚴重,不得不於2015年做了心臟移植手術。手術很成功,小翔仿佛因而「變了一個人」。
  • 女孩考研路上突發心肌炎續:用體外心臟技術堅持17天逐好轉 男友不...
    張佳麗今年21歲,大三,本來正在備戰考研,缺不幸患上心肌炎,如今躺在了重症監護室裡。從7月28日晚住進ICU以來,已經足足27天過去了。多天的治療,張佳麗一路歷經數重難關。在醫生看來,能好轉已是奇蹟。當前,除了病情的問題,費用問題也十分突出。男友安邦不離不棄,四處尋求幫助籌錢救治。安邦介紹,前期已花去八十多萬治療費,後期仍需五六十萬,如今手裡的錢僅還能夠維持兩天了。
  • 21歲小夥3次開胸終換心成功 術前疊被子都不行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見到了「換心」人小林。他是浙大一院第7例心臟移植病人,接受的移植手術也是最複雜的。現在的感覺怎麼樣?小林告訴記者:他想和雙胞胎弟弟痛快地打一場籃球。  換心人還能打籃球?開玩笑的吧?  主刀醫生倪一鳴笑道:「這一願望馬上就能實現。」
  • 瀋陽市民拼字為丹東祈福重症男孩祈福(圖)
    新聞到底:《重症男孩:媽媽,留給你最好的我》  新聞閃回:一個月前,丹東東港的17歲男孩劉小情患上感冒,並引發心臟衰竭。 12月14日,劉小情被家人緊急送往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十天內不能進行心臟移植則無法維持生命。  昨晚的平安夜,北國網、遼瀋晚報二十路記者帶著對小情的祝福走上瀋陽街頭,和千萬歡度平安夜的市民一起為小情加油。
  • 50歲張慧儀至今未婚,坦言經濟壓力巨大,16歲養子患心臟病需換心
    為了安全著想,張晃維於2018年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了心臟手術。然而,手術成功並不代表沒有後顧之憂。據港媒9月8日報導,日前張慧儀出席活動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如今已經16歲的養子在2018年進行的手術很是成功,康復情況很理想。
  • 2歲寶寶體重僅有5公斤,要靠長期輸血才能存活!
    到2020年12月,出生於2018年的餘心澄就已經2歲了。可是如果你親眼見過她,你不會相信她是一個2歲的寶寶。餘心澄現在體重只有5公斤,只與6個月大正常嬰兒的體重相當。 心澄的母親廖雲霞說:「孩子體重從3個月之後就沒有長過了。」心澄體重不足的原因是她患有範可尼貧血症。
  • 23歲女子心臟停跳3天奇蹟治癒 新冠期間大放異彩的ECMO再顯神威
    23歲女子心臟停跳3天奇蹟治癒 新冠期間大放異彩的ECMO再顯神威  Emma Chou • 2020-07-26 15:09:05 來源:前瞻網
  • 豬肝移植猴體存活已長達16天 突破國際最長存活時間記錄
    目前,移植肝和受體猴已存活16天,為豬-猴輔助性肝移植國際最長存活時間。西京醫院組織專家團隊實施手術該項目由西京醫院肝膽外科竇科峰教授和陶開山主任牽頭,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實驗外科等17個科室共同協作完成。異種器官移植存在超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凝血功能障礙和物種間交叉感染等4大主要問題。
  • 從日本到武漢,生死競速 「換心」成功!
    一名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女性因「巨細胞性心肌炎」已使用人工心臟近10個月(295天),如若不及時手術,生命危在旦夕。6月12日,這場準備長達半年之久的國際轉運終於在暴風雨來臨前的一刻順利完成,端午節,協和醫院以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和夏家紅教授為首,經心外科、麻醉科、手術室、ECMO團隊等二十餘位專家齊心協力、挑戰極限,最終成功完成這場等待了10個月的心臟移植手術。全球最長體外雙心室輔助(Bi-VAD)橋接心臟移植患者目前恢復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