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耕野
編輯:藍逸飛
導讀:網購現在已經成為人們主流的一種消費方式,其便捷性不言而喻,而由此所衍生出的買賣品類也是日漸齊全。其中二手物品交易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品類項目,以往二手物品受制於信息不對稱、品相有參差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很難遠程實現交易,但網購平臺就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讓很多平時限制的物品又能夠物盡其用,重新運轉起來。
現在正規的二手物品網購平臺都提供著細緻、周到的服務和保障,為的就是讓用戶能夠擁有優質的購物體驗和交易安全保障。但有些不法之徒卻想利用二手交易平臺來進行一些欺詐性質的勾當。前不久,徐先生在二手買賣網站上看中了一臺電瓶車,現場驗收也都還挺滿意,但沒想到第二天這輛車就「露了餡」,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中二手電瓶車,買完第二天就成「空架子」
徐先生前些日子在閒魚網站上看中了一臺二手的電瓶車,據賣家自述是剛買了半年,後來,徐先生與賣家約定在線下進行驗車,驗車那天徐先生看了外觀、車燈、剎車等部件都還感覺不錯,於是就準備通過閒魚進行線上支付。可賣家突然說閒魚的帳號是朋友的,不是他自己的,希望徐先生能直接把錢直接轉帳給他。
徐先生見車輛驗收都沒什麼問題,就也沒多想,就把錢轉給了買家。可是等第二天徐先生在騎這輛車的時候,車子卻怎麼也發動不起來了,推到維修部一查才知道,這輛所謂的"準新車"的電瓶都是被更換過的,連充電都充不進去,只是臺能看一次的「空架子」。
賣家消失無蹤,套路陷阱應警惕
徐先生隨即想與賣家取得聯繫,但此時賣家早已將他拉黑,手機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賣家就這麼神秘失蹤了,徐先生意識到自己被騙了,心情十分低落。無獨有偶,還有一位張師傅也與徐先生的經歷十分類似,賣家也是通過二手買賣平臺發布信息,然後約定在線下檢驗電瓶車。
而且原本聊天記錄一直都是打字狀態的賣家,唯獨在表述交易方式的時候改成了發語音信息,為的就是不在交易平臺留下證據。但張師傅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結果和徐先生一樣,也是收到電瓶車騎了一小段距離後便沒電了。
通過對二手交易平臺的瀏覽可以發現,有很多賣家用的都是同一張電瓶車照片,甚至連售賣的價格、介紹的文案都如出一轍,這讓人不得不懷疑其是一種新的行騙套路,先是以次充好然後再進行線下交易,賣家等錢到手後就消失不見,買家則落入了欺詐陷阱。
希望上述的欺詐事件能夠引起人們在網絡購物時的警惕,付款方式一定採取正規的線上支付形式,不要隨便根據賣家的要求改變支付方式,只有通過正規的交易平臺支付,支付的安全性才能夠得以保障,一旦物品存在質量問題,也能夠通過平臺來進行維權。網購世界五彩繽紛,但同樣需要我們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
部分參考來源:央視網、1818黃金眼
(免責聲明:本文為青海視界原創編輯,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