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 發表於 2020-01-07 09:21:07
嚴謹的學術辯論對加深社會對科技成果的理解和支持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學往往是早期的採用者,並為網際網路等許多顯著創新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儘管區塊鏈課程在許多知名大學越來越受歡迎,但很少有人提供完全成熟的學位課程。
Cyprus的尼科西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icosia)和馬爾他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lta)是少數提供全日制研究生課程的大學。其他大多數都是區塊鏈證書課程的形式,比如由麻省理工、牛津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等一些更知名的大學教授的課程。現在有更多的項目超越了基本面,深入到區塊鏈相關的法律問題,比如新罕布夏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最近增加的項目列表。儘管這些機構對比特幣的興趣日益濃厚,但學術界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研究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敘述之戰(Narrative battle)VS比特幣存在財務偏見
關於這一點,一個更令人大開眼界的例子是,許多區塊鏈項目之間的敘述有共同之處。這就提出了區塊鏈學術界是如何受到影響的重要問題。答案當然是Ethereum、Ripple、IBM等公司向教育行業投入數百萬美元。很難不去思考這對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學術研究有什麼影響。這方面的例子有東京大學的區塊鏈計劃,該計劃耗資80萬美元,以及以太坊基金會及其支持者的物質支持。Ripple的聯合創始人向舊金山大學捐贈了價值2400萬美元的XRP。Ethereum基金會,Vechain, Omisego都是史丹福大學教授的贊助商。這意味著,擔任這些職位的教授由上述組織提供資金,以參與研究和其他活動。這種影響在區塊鏈學術界有很多例子,也許其中大多數需要更嚴肅的調查。至少我們可以推測,反對比特幣的敘事之戰在財務上是有偏見的。
儘管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那些試圖將比特幣相對於區塊鏈的潛在價值最小化的人,在BTC開發的幌子下,在致力於拆除比特幣的其他人的幫助下,取得了輕而易舉的成功。除了大型金融結算之外,比特幣的前景黯淡,原因在於不願擴大規模,以及比特幣的許多功能和能力被移除與限制。比特幣的這種發展狀態在很大程度上是站不住腳的,因此,比特幣項目很容易就被駁回了。就連比特幣最著名的開發者之一邁克•赫恩(Mike Hern)在離開時也在一篇如今很出名的文章中寫道:
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Mike Hearn 稱:「儘管知道比特幣可能會失敗,但現在不可避免的結論是它已經失敗了,這讓我非常難過。基本面被打破了,無論價格在短期內發生什麼變化,長期趨勢很可能下跌。」
圍繞著BTC瓦解而興起的社會運動為比特幣的學術批評提供了更多的彈藥。數字黃金的概念,即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本質允許虛擬的價值存儲,如果沒有基本的實用性和可伸縮性,這個概念是不能認真對待的。這對大多數學者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強化了一種錯誤的觀念,即比特幣是一個過時的、難以維持的網絡,當提供資金研究其他東西時,學者們就很容易認為區塊鏈是前進的方向。此外,人們可以很容易認同比特幣目前是站不住腳的,但在將BTC標記為比特幣的問題上卻是錯誤的;或者至少在它的內容上沒有考慮到這個項目,其中包括在他們的分析中包括比特幣SV。
當然,當比特幣SV在這樣的分析中被認為是整個敘事的翻版。比特幣的局限性不再適用,因為比特幣是BTC及其顯著改變的協議所固有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首先檢查什麼是比特幣,以及為什麼原始設計是唯一有效的設計。值得慶幸的是,中本聰白皮書提供了主要的參考材料,我們可以客觀地研究,以確定什麼是比特幣。當客觀地與白皮書進行比較時,我們可以看到哪個協議準確地反映了2008年中本聰提出的設計。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對話,對於公眾理解比特幣作為一種技術,一個網絡和一個系統是如何進步的至關重要。
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我們應該努力引發一場關於比特幣本質的激烈的學術辯論。專注於關鍵技術「構建區塊」的課程開發和教育服務提供商BlocksEDU正在努力在大學內率先開展這一對話,通過建立一系列講習班,介紹比特幣SV的技術能力和經濟激勵措施,該講習班將於2020年在加拿大一所大學開始,目前尚未命名。BlocksEDU還在努力更新加拿大最大的大學之一正在教授的當前區塊鏈證書課程,包括比特幣SV,不僅作為課程的一部分,而且與比特幣白皮書的BTC相比也是直接的比較。該證書課程也可能在目前不知名的大學以及全球其他許多大學教授。
blocksEDU的目標是重新審視比特幣,或者就像blocksEDU的執行長Wayne Van Damme喜歡稱其為「回到未來」。通過鼓勵更深入地探索比特幣的潛力,我們可以開始更好地了解這種技術是什麼,以及它的能力,從而有一個更有洞察力的課程。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為學生提供知識來幫助為一個真正的全球數字經濟建立有價值的新服務,通過無限的比特幣的力量,來點燃學術界的火花。
責任編輯;zl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