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講,森林裡要選大王,於是動物們開始比賽,看誰的本領大誰就是大王。依次排列下去,就形成了十二生肖的序列。那十二生肖的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定的?民間流傳著不同的說法。
影響最為廣泛的是,十二生肖的選用和排列,依據了動物習性與時辰的對應關係。古時,以十二地支記錄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夜晚11時至凌晨1時是子時,此時人們發現老鼠最為活躍;凌晨1時至3時為丑時,牛正在反芻;3時至5時叫寅時,老虎開始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同時,地支與天幹相配,舊時用來表示年的次序。因此,十二地支分別對應的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自然而然地成為紀年的生肖。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十二生肖的指或蹄暗合奇數偶數的排序。如:牛蹄兩個,因而牛位列第二;金龍五爪,遂排在第五的奇數位。
事實上,古人排列生肖,大體還是從生存環境及與動植物的親密程度出發的。例如,老百姓最早關注的馬牛羊豬狗雞這「六畜」,無一例外都被選進了生肖。龍是十二生肖之一卻並未因身份 「尊貴」而排序首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有形無影」,現實中沒有實用價值。
至於為什麼老鼠排序第一,神話故事是這樣說的:天地混沌,一片黑暗,老鼠咬出一個洞,於是光出現了。功勞巨大、造福世人,老鼠居首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在歷史長河中,不管人的貧賤富貴,老鼠始終相伴,緊跟人們的生活步調。同時,在「老鼠偷油」、「老鼠娶媳婦」等民俗傳說中,這個聰明、有趣的小動物都給人以深刻印象。而現代科技進一步表明,老鼠是除高級靈長類動物外,與人類在基因上最為相似的動物。可見,機靈且頗具人格特徵的老鼠排在十二生肖首位是有一定道理的。
關於十二生肖的傳聞更比比皆是,比如這兩則趣味盎然的謎語
一是說清乾隆時期,乾隆帝考問大臣和珅:「可知每年這世間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和珅不解,惶惑。乾隆大笑:「死十二個——十二屬相之人每種都可能有亡者;生一個——凡是同年生人,都只能共用一個屬相。」
一是說20世紀70年代初,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華,給周恩來總理出了道謎語:「全國十二個,人人有一個。」周總理開懷,脫口而出:「十二生肖。」
而關於十二生肖的歇後語,我們更是耳熟能詳: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老牛吃草——吞吞吐吐,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兔子尾巴——長不了……很多文人還專門寫下生肖詩,不但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習性和特點,還往往蘊含著寓意生輝的故事,令人稱妙。
人類和十二種精靈的「天人相合」
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趙書表示,古人選擇這十二種動物做生肖,是基於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其排序也頗有說道。
「十二種動物包括了生活中常見的『六畜』、野生動物,和代表吉慶的虛構動物——龍。其中,子鼠人丁旺、醜牛糧滿倉,頭一對反映的是麥黍文化,老鼠繁殖能力強,符合古人人丁興旺的最大願望,故居首;牛勞作得豐收,居次位;寅虎林中吼、卯兔草中慌,折射漁獵文化;辰龍天上飛、巳蛇洞中藏,龍蛇代表稻作文化,龍居五,暗合『九五至尊』,蛇形長圓,合六六大順之意。後六位跟人關係也很密切,其中,猴與人形似,居九之尊,豬有『肥豬拱門』福氣到家之意,所以收尾,完成一個吉慶的循環。」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任王作楫,則傾向於從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生肖的配屬關係。「鼠咬天開,子時老鼠最活躍;牛善犁地,丑時牛正忙於反芻;寅時老虎出山覓食,卯時玉兔月宮搗藥,辰時蟠龍行雲布雨,巳時靈蛇捕獵歸洞,午時馬飛馳,未時羊上膘,申時猴啼躍,酉時雞上架,戌時狗守夜,亥時豬酣睡。」此外,古人還受陰陽學說的影響,將十二種動物按照足趾的奇偶數分成陰陽兩類,趾數為單的一定排在單數位,反之排在偶數位。
在學者們看來,無論十二生肖的來源有多少種不同的傳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選擇這十二種充滿靈性的「動物精靈」來充當人的屬相,體現了中國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與動物親善相待、和諧共處的自然觀。(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