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7年鄭州大學入選世界一流高校建設名單已經過去四年,作為6所B類建設高校之一,入選之初很多人對於鄭州大學其實並不看好。很多人人為地方211高校的鄭州大學,並沒有比肩湖南大學,東北大學等985高校的實力。
單從雙一流B類建設高校的設置目的來看,更多的是過程導向。與雙一流A類建設高校的目的翻箱子相比,B類高校直接去目的並不是建立一所國內乃至世界頂尖的院校,畢竟既有知名高校格局基本固定。
一所高校的崛起同時需要歷史師資等底蘊,和政策資源的傾斜扶持。B類高校更多的目的在於通過國家號召給這些高校提升實力提供平臺,關注其建設發展的過程,為這些高校日後的崛起奠定基礎。
但隨著部省共建高校身份的改變,鄭州大學的發展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無論是特色專業還是主流專業,都取得明顯進展。在新增專業和新增院系領悟,鄭州大學同樣做出很大突破。
從時間來看,2018年鄭州大學正式由「省部共建高校」升級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並納入教育部直屬院校學校行列。同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與鄭州大學合作共建鄭州大學農學院。
從數據來看,在師資力量方面,鄭州大學擁有專職院士1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和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此外在學科實力方面,鄭州大學共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和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其中化學,臨床醫學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