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堅持12年去圖書館看書,你有多久沒去過圖書館了?

2020-12-25 蘞蔓於野ye

有一個問題我們經常問:「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近日,一件與讀書有關的溫暖小事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東莞務工十餘年的農民工吳桂春,今年因為疫情影響,他所工作的廠子停工了,萬般無奈下,他決定回湖北老家。

臨走前,他到經常去的東莞圖書館退證,並在留言本上寫了一段話。

這段話被一位網友拍了下來發布在網上,並附言:讀書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意義的。

讀書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或許它不能讓我們腰纏萬貫,也不能讓我們衣食無憂,可是因為讀書,我們內心富足,即使身處困境,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給自己的心一個妥帖的安放之處。

就像這位農民工,在東莞務工17年,在圖書館看書12年,雖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離開,卻沒有怨天尤人,字裡行間仍是充滿著感激和感恩。正是這麼多年的閱讀,讓他擁有了這種不凡的境界,散發著一種讀書人的灑脫和仁心,一心希望圖書館越辦越好,惠及更多人。

東莞圖書館也在官微上回覆:我們一直在,等您再來!

十二年來,吳桂春已經不記得自己到底讀了多少書,可是這些書卻深深地影響了他。

他說:「我的第一職業是打工,第二職業是看書。」

他說:「我要離開東莞了,最捨不得的就是圖書館,給了我好多知識。」

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專程對吳桂春做了專訪,白巖松與他電話連線,聊了聊「有溫度的東莞」。

這段與圖書館、與讀書的緣分,最終結下了善果,為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回報。

有關部門及時聯絡這位大哥,積極幫他聯繫工作,許多愛心企業、人社部門、相關機構都願意為他提供崗位。

就在昨天,他順利通過了一家物業公司的面試,可以不用離開東莞,可以繼續去他最眷戀的圖書館看書。

這個故事裡,吳桂春自然是最讓我們感動的那個人,但是東莞圖書館的做法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座圖書館的溫暖。

東莞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東莞圖書館開放於2005年,新館大氣恢宏,靚麗奪目,建築面積 44654平方米,建築規模(當年)在全國公共圖書館中位居前列。

不僅如此,東莞圖書館還有著多個全國第一,國內第一家漫畫圖書館、全國第一家無人值守24小時開放自助圖書館、全國首家粵劇圖書館、全國首個獲文化部創新獎的地級市公共圖書館、全國第一個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的「國際創新獎」、全國第一個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的地級市圖書館、全國第一個擁有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的地級市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首個分館、全國首個「國家公共數字文化體驗區」。

這一長串亮眼的成績,是東莞圖書館人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他們為800萬東莞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文化食糧。

如果不是圖書館十幾年如一日的真誠服務,讓農民工吳桂春在這裡感受到書香的魅力,或許他也不會留下那段感人至深的話。

如果不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在接待吳大哥退證時,細心詢問他退證的原因,請他在留言本上留下自己想說的話,或許這個故事就會湮沒無聞。

故事裡的每個人,都因為讀書這件偉大而平凡的事,對他人抱有著萬分的尊重和善意,也讓讀書這件事始終有著溫潤持久的影響力。

最是書香能致遠,你留意過你身邊的圖書館嗎?你有多久沒去過圖書館了?

明天,就去圖書館讀書吧!

相關焦點

  • 農民工在東莞圖書館看書12年留紙條感謝!
    農民工在東莞圖書館看書12年留紙條感謝!萬千讚美中,總有一些刺耳的聲音背道而馳——晨露隨記我是晨露,一名平凡的持筆人,關注社會點滴,書寫人間正道,關注我,讓光照進每一個角落。東莞圖書館的一張小紙條今日一張留言小紙條引起大家的熱議,紙條是一位湖北農民工準備離開東莞時寫下的,以下紙條全文「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
  • 打工17年去圖書館看書12年,湖北吳桂春在東莞的一張留言被網友刷屏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在東莞打工17年,去圖書館看書12年。6月24日,54歲的湖北務工人員吳桂春準備離開東莞,臨別留言東莞圖書館,樸實的語言表達他對讀書的熱愛,留言在網絡上刷屏。圖書館是他在東莞除了工廠、出租屋之外,去的最多的地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導:吳桂春是2003年來到東莞,工作主要以在工廠打雜工為主。工作之外的生活比較單調,他過著工廠、出租屋兩點一線的生活,工作之餘就會去地攤上買點書看看。「你這麼喜歡看書,為啥不去東莞圖書館,那看書不花錢,書也多。」
  • 圖書館留言農民工返鄉:想去圖書館工作,不確定還回不回東莞
    來來去去,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孝感農民工吳桂春失業後在圖書館留言而爆紅網絡,原本準備回鄉的他又重新獲得的一份工作,留在了東莞。半年後,他還是選擇離職回到武漢。「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
  • 圖書館留言農民工在東莞找到工作了!往後他又能常去鑽書堆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圖書館留言農民工在東莞找到工作了!往後他又能常去鑽書堆了! 對東莞圖書館萬般不舍的吳桂春,可以繼續去東莞圖書館看書了!就在剛剛,吳桂春通過了東莞市光大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面試,將在南城一小區裡從事綠化養護工作,體檢通過就可以入職。
  • 湖北農民工在東莞圖書館留言,讓人動容!
    今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報導,說的是在東莞圖書館,一位湖北農民工的留言: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
  • 已返鄉做泥水工 仍想去圖書館工作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你有什麼新年計劃?」南都記者問。  「沒有。」吳桂春毫不猶豫。一會兒,他說,計劃得好不好,誰知道明天、後天會發生什麼事?  這是湖北籍農民工吳桂春的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廣東東莞打工17年的他近半年沒找到工作。
  • 「餘生永不忘你」,一個農民工對圖書館山盟海誓的愛
    6月24日,只上過小學的54歲湖北農民工吳桂春,在廣東省東莞市圖書館的留言簿上寫下:「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
  • 圖書館留言農民工離開東莞了,原因很現實
    來來去去,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孝感農民工吳桂春失業後在圖書館留言而爆紅網絡,原本準備回鄉的他又重新獲得的一份工作,留在了東莞。半年後,他還是選擇離職回到武漢。「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
  • 給圖書館留言的「網紅」農民工 在大企業有了穩定的工作
    因為在圖書館的一則留言,54歲的湖北籍東莞農民工吳桂春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3天前還是騎著自行車走遍大街小巷找不到工作就要捲鋪蓋回老家的農民工,現在卻成了網紅到處接受採訪做報告並且在大企業有了穩定的工作」。  6月24日,吳桂春趁著中午時分,趕緊到圖書館來還書,辦退證手續。「還有3天,租的房子就到期了,再找不到工作,我只能捲鋪蓋走人了。」
  • 農民工圖書館130字留言很感人,平凡人讀書人生也富有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5日,有網友發布了一張圖書館讀者留言表,留言內容感動了很多人。留言這樣寫道:「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
  • 農民工圖書館讀書12年,遇到生字就查,翻爛一本字典,一段留言震撼無...
    希望大家都喜歡看書,做為國為民的好人。——吳桂春 前段時間,全網被一張照片刷屏了。一位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農民工,疫情之下選擇了回鄉,但是在臨走之前,他特意前往東莞圖書館寫下了留言。
  • 圖書館留言的湖北農民工:我又辦了東莞圖書館讀者證
    在東莞務工17年的湖北農民工吳桂春與東莞圖書館結緣12年「我叫吳桂春,今年54歲,是來自湖北的農民工。6月26日下午,在人們視野當中消失了一天的我,再次走進東莞市圖書館,重新辦回端午節前一天剛剛退了的讀者證。僅僅經過一天,我在東莞已經找到了新工作,又能繼續來圖書館讀書了。
  • 湖北農民工告別東莞圖書館,令人感動。看圖書館如何回復
    寫的是一個湖北的農民工叫吳桂春,因為疫情的影響找不到工作,要離開東莞返鄉,因此戀戀不捨地去東莞圖書館退還讀者證。接著他在圖書館留言簿上寫下了130多字的告別留言。「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就是圖書館了。
  • 大學| 天天去圖書館看書,其實沒什麼卵用
    我在櫃檯坐了兩年,也是上年通過自己的努力複習考過了客戶經理的考試,從而離開櫃檯。我當時是直接把複習資料列印下來,上班沒客戶時會看書。相對應的,會不會影響到自己工作?肯定多少有一點,那段時間我從來沒去看公司郵件,也沒參加公司組織的任何活動當時我領導也沒怎麼說我,畢竟我平時很認真工作,的確這個考試也挺重要的,所以他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不是那個考試,我都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離開櫃檯叄我們人生道路上經常會出現各種選擇。
  • 東莞圖書館留言農民工離職回武漢:應在需要我的圖書館裡上班
    「你要回答我的問題,如果我認可,可以見面。」電話中,吳桂春停頓一會,接著說,「你覺得我的價值在哪裡?」「您的價值是讓更多人願意去讀書,充實人生。」「你說對了一半,我們可以見面。」吳桂春說,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價值,採訪者對他的價值認識不清也就沒有必要詳聊。我們約定,12月10日,在漢陽月湖風景區見面。
  • 東莞圖書館留言農民工回漢工作:希望有圖書館用我,讓我價值更大
    直到12月9日,長江日報記者與他聯繫,希望還原他辭職前後的心路歷程。 「你要回答我的問題,如果我認可,可以見面。」電話中,吳桂春停頓一會,接著說,「你覺得我的價值在哪裡?」 「您的價值是讓更多人願意去讀書,充實人生。」 「你說對了一半,我們可以見面。」
  • 農民工圖書館臨別留言,全網動容!
    從6月24日開始,一張湖北農民工在東莞圖書館讀者留言表中的留言圖片在朋友圈熱傳,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真誠和無奈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這則留言寫著: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
  • 為了普通人有尊嚴的獲取知識:東莞圖書館和農民工
    1)一位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農民工,疫情之下選擇了回鄉,但是在臨走之前,他特意前往東莞圖書館寫下了留言。「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圖書館,給了窮苦大眾真正平等獲得知識的權利。這個差距有多大呢,當北京海澱黃莊孩子從小開始以美國常春藤名校為目標,拼命學習英語和國外高中課程同時,中西部省份的很多孩子連初中都沒讀完,就為了生活要去東部沿海打工了。
  • 對話東莞圖書館留言農民工:餘生永不忘東莞書香
    「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企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
  • 農民工圖書館臨別留言,網友都看哭了……
    這則留言寫著: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