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教育廳印發的《浙江省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浙教辦職成〔2016〕82號),「十三五」期間,我市職業教育以「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為抓手,名校名師名專業建設工程(以下簡稱「三名工程」)總共有33個項目立項,其中名校建設3所,名師及名師工作室建設9個,大師及大師工作室建設7個,中職名專業(品牌專業)建設6個,中職名專業(特色專業)建設8個。項目建設三年來,各中職學校抓住機遇,凝聚共識,不忘教育初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現將各項目的建設成果展示給大家。
食用菌專業是慶元職高涉農特色專業。該專業旨在讓學生掌握食用菌加工與營銷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在食用菌行業從事相關生產、加工、質檢、營銷等工作的專業技術型人才。
充分依靠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慶元是香菇的發源地,有著「中國香菇城」的美稱。這裡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最適宜香菇等菌類植物生長。現有中國香菇集散市場、食用菌研究中心和香菇博物館。在得天獨厚的條件下,慶元的食用菌產業向著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發展。全縣香菇生產總量每年保持在8000萬袋左右,其中標準化生產的達到4000萬袋,除香菇外,還有木耳、灰樹花、杏鮑菇等多種食用菌。
慶元職高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依託地方農業優勢和山區資源優勢,採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地方產業對接,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校與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辦學,掛牌成立「麗水職業技術學院食用菌學院」,同時,與浙江省微生物重點實驗室、慶元縣食用菌研究中心實現資源共享。浙江省教育廳劉希平廳長在調研慶元的教育工作時,曾來到慶元職高食用菌研究實驗室視察。
目前,學校累計向該專業投入建設經費近60萬元。該專業現有生物化學實驗室、菌種培育室、無菌室、溫室大棚等實訓實驗室,高壓滅菌鍋、超淨工作檯等實驗實訓設備齊全,設備總價值近30萬元,目前實訓開出率100%。此外,該專業還結合當地生產實際,開發了《食用菌基礎知識》《農業微生物》《食用菌遺傳育種》等系列校本教材。
長期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
學校堅持做中學、學中做的理念,採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學習農業氣象、植物生理、遺傳育種、食用菌基礎、農業微生物、食品生物化學、食品理化檢驗、現代農業設施、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知識,並在實訓實踐中掌握菌種栽培技術、食用菌生產技術、食用菌加工技術、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無機分析技術、食品質量管理技術和食品綜合營銷技能。
在專家的傳經送寶中增長專業知識。近年來,學校先後聘請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副所長甘慶軍、臺灣南臺科技大學李國陽教授、浙江大學農林信息化與物聯網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洪教授來校講學,教授綠色食品生產、加工、質檢、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課程,讓同學們學習如何通過生物科技使食用菌產業實現從食品到保健品領域的發展,了解物聯網技術、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典型運用和食用菌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開發等知識。
在社會實踐實訓中提升專業技能。學校多次組織綠色食品專業的學生到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學習,參觀學院內多個實訓實驗基地;每年安排學生到元康公司、百興菇業有限公司、益聖菌物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見習實習。此外,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搭建菇棚,新建菌種培育實驗室。
積極開展寓學於樂的社團活動
學校積極搭建平臺,成立食用菌協會,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形成熱愛思考、崇尚研究、注重實踐的良好習慣。協會由專業教師負責指導,建立了食用菌模擬生產基地,成立了食用菌專業興趣小組,開展專業技能競賽、技能節專業展示、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有效地促進職業技能的提高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養成。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讓教學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成為一種以精神交流和意義創新為主要目的的生活;改變了學生單一的認知學習方式,由個體學習,變成交流與合作式的學習,提升了技能水平。
學校重視發展特色專業,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該專業被評為慶元縣政府重點扶持專業、麗水市特色專業和浙江省優勢特色專業。《(中國)食用菌創業園創業計劃書》獲得了浙江省第六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張建敏同學獲得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色項目技能大賽三等獎,吳志儉同學獲得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農林畜牧漁技能大賽三等獎。學校將以省市技能比賽和創新創業大賽為契機,凸顯職教特色,發展新興特色專業,助力慶元縣「尋夢菇鄉,養生慶元」的發展戰略。
來源:麗水市教育局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