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中,我們以數據形式向大家呈現了數字資產交易所用戶分布和輿論熱度(上文連結)。現在,我們已經基本了解了全球各個數字資產交易所的用戶畫像。
(圖:數字資產交易用戶的國家分布情況總結)
在下篇中,我們將通過列舉當前區塊鏈和數字資產行業的發展現狀,淺析當前數字資產交易所和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區塊鏈、數字資產行業與傳統行業的碰撞
l 2017年,區塊鏈公司Ripple與桑坦德銀行和Western Union等金融機構合作,旨在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l 瑞士銀行瑞銀(UBS)和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都在嘗試使用區塊鏈作為加快後臺功能和結算的一種方式來節約成本。2019年5月,巴克萊投資了Crowdz——一家基於區塊鏈的B2B支付初創公司,可幫助公司收取付款並自動執行數字發票。
l 區塊鏈初創公司BanQu正在與AB InBev合作,以方便向尚比亞的木薯種植者付款。BanQu的平臺通過供應鏈跟蹤農民的產品,然後通過農民的手機向農民提供數字支付。
l JP摩根通過JPM Coin進入了區塊鏈領域,用來促進機構帳戶之間的交易。隨後,高盛也開始進軍數字資產行業,開始開發穩定幣。在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面世也只是時間問題。
l Nomisma獲準在歐盟交易數字資產衍生品。
除了各國銀行業,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支付、基金股票、通訊、信息安全、專利、雲儲蓄和計算、產權、物流、版權、電子商務、農業等幾十種領域。似乎只要掌握區塊鏈技術,就能將其特徵落實於各個行業,並與該行業綁定在一起,互相促進發展。
二、政策展望
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不斷被「正名」:中國央行的DC/EP進入試點階段,代表著國家層面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跟重視。2019年10月24日講話後,區塊鏈應用實踐數量就大幅量增加。2020年「新基建」發布後,區塊鏈技術被正式納入「新基建」;2020年兩會,「區塊鏈」成為兩會代表的熱議話題。
而全球對數字資產和數字資產交易所的高壓管制已成為常態:2020年上半年,加拿大、瑞士、國際證監會、新加坡、美國、韓國、歐盟、日本金融廳等主流國家都在加強對數字資產交易所的管理。
高壓監管下,各國政府對數字資產認知卻越來越清晰,相關部門對數字資產監管法律法規越發明朗,越來越多的交易所也選擇主動擁抱監管。目前,全世界多個國家如美國,韓國、瑞士、澳大利亞、馬爾他等國家已經開啟數字資產交易所監管之路,支持辦理交易所運營牌照。
三、未來趨勢
區塊鏈行業可以被比作網際網路。而交易所與電子商務也有類比性,是區塊鏈行業在「金錢」方面的一個衍生。區塊鏈可以和各種行業綁定在一起,利用自身特點相互促進該行業的發展,早年這樣的共贏模式被稱為網際網路的寄生,而如今更多行業依附網際網路生存。
從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看,交易所若想發展至電子商務如今的市場佔有率和普及率,就要解決橫在面前的一大問題:數字資產的合法性以及交易所經營的合法性。
我們用比特幣的合法性來映射整個數字貨幣在全球的法律地位:
比特幣的法律地位(摘自維基百科)
交易所當前的重要戰場可能屬於全球地圖中的綠色部分,在獲取綠色區域流量的同時,稱為這些地區的合規交易所。同時,與區塊鏈的發展相同,交易所的發展也不應該拘泥於小範圍的應用,而是綁定一些綠色、橙色地區其他已經發展成熟的行業(金融、銀行、信託、借貸),給這些行業提供現金流,獲得信任度更高的用戶,以達成共贏中的相互促進,尋求比電商領域更廣的發展。
如果市場參與者比拼的依然是「擊鼓傳花,看誰跑的快」,那麼數字資產項目帶來的熱點對整個行業而言,並不能帶來長期積極的影響。市場情緒可能帶來小規模行情;但虛假交易、資金安全、增量用戶有限等問題依然無法解決。隨著區塊鏈的發展,數字資產有非常大的機會能夠由全世界所認可,但只有待這些核心問題的解決之時,數字資產才可能迎來真正的行情。
四、總結
如果把時間拉長,整個人類的發展就是不斷的去中心化。行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在金融業、服務業或供應鏈行業的發展,未來十年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未來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沒有人能夠準確的預測。
區塊鏈的發展正在由「區域網」階段過渡至「網際網路」階段,交易所產品的發展可能也將由類似「網銀」的布局過渡到「網際網路金融」布局。這種過渡肯定伴隨著與同行業、與傳統金融領域激烈的競爭。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範圍的擴大,這種競爭最終會達到互惠的平衡。
而現在,整個行業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但隨著各國市場監管政策的出臺以及市場的逐步規範,未來發展的潛力會是巨大的。畢竟,作為一個新生行業,未知才是最大的魅力。
搜索「財女知女和大美女」獲取更多前沿有趣的文章吧!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財女知女和大美女